现在到底是什么季节?秋天还是夏天?很多人可能会说,当然是秋天,因为立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而有的人则会说,按现在的气温和体感,还是妥妥的夏天。那么,究竟谁说的对呢?现在我们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市民们非常熟悉的生活起居“指南”。对于很多人来说,四季的划分就是依靠二十四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的开始。那么,这种说法准确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产生的背景。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河南、山西、陕西一带的黄河流域,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根据太阳的位置,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成二十四等份,规范了二十四节气。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中,已经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的命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太初历,颁行全国。节气诞生于两三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同一个节气,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异极大,农事安排也迥异。即便同样是黄河流域,因为全球变暖等原因,现在的气候也与两三千年前有了不小差别。从节气的角度划分四季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有其合理性和时代背景,但是,江城市民完全套用二十四节气来确定季节往往会与实际情况相抵牾。具体来说,比如立秋节气,在每年的8月上旬,此时正是芜湖受副热带高压强势控制的时候,天气炎热,日平均气温往往在30℃以上,极端最高温甚至接近40℃。比如,2013年8月7日立秋当天,芜湖站最高温达39.6℃。
再看今年立秋,根据中国天气网截至8月6日的全国季节分布图,除高海拔地区外,只有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北部进入气象学上的秋季。
如此说来,芜湖市民用节气指导换季是不是完全不靠谱呢?
也不能这样说。比如立秋之后,特别是8月底至9月中上旬,虽然气温没有达到气象入秋的标准,但副高强度在减弱并逐渐南退。尽管白天气温仍较高,但清晨和夜间往往会有一丝凉意,这体现在日最低气温下降到二十五六摄氏度及以下,与盛夏差别明显。同时冷空气开始活跃,甚至偶尔会强势南下,给江城带来一两日的“体验版”秋日(日平均气温<22℃),这在盛夏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立秋后,天气在一点一滴变化中,并逐渐向着换季的目标前进,饮食起居也要根据新的天气变化做出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人的智慧我们还是要充分尊重并借鉴的。
那么,怎样才算进入到气象学上的秋天呢?目前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是所谓的“简标”。气候学上,把5天作为一“候”,通过统计一候的气温来判定季节的转换。- 某地如果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22℃,那么以其中的第一天为入秋日。
- 除了秋季外,某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10℃且<22℃,以第一天为入春日;
“简标”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方便计算和理解,但缺点是非常容易受到个别数据波动的影响。比如,5天中的前4天平均气温都<22℃,但第5天为22℃,仅仅因为差0.1℃而入秋失败,要重新开始计算,但差0.1℃并不会有什么实际影响。为了克服“简标”的缺点,另一种“滑动均温”计算方法应运而生,我们可以简称为“滑标”。还是以判定入秋为例,它是以5天作为一组,计算这一组的平均气温,连续5组都<22℃,以第一组中首个<22℃的那天为入秋日。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因为其中有一两天不符合标准而让结果大相径庭,更加符合实际。2023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气候季节划分》新国标就是采用的“滑标”计算方法。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气候季节划分》国标并非是强制性标准,各地气象部门也可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标准判定换季,因此,“简标”仍在很多地方继续应用。
我市什么时候能气象入秋呢?据市气象台的数据,芜湖近30年常年平均入秋时间为9月29日。近5年,分别是10月2日(2023年)、10月4日(2022年)、10月10日(2021年)、10月3日(2020年)、10月5日(2019年)。今年在副高异常强势的情况下,大概率仍会在10月上旬入秋。气象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异常天气频发是当前的“新常态”,过去的经验越来越靠不住。不论是哪种换季标准都有其局限性,对于公众来说,作为参考即可,不必过于拘泥。应该更多地关注当下的天气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