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专家
2024.11.05 / 顾翠翠
胆囊结石
彩超下的“真面目”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顾翠翠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胆囊结石不仅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发胆囊炎、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准确诊断胆囊结石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胆囊结石在彩超下的“真面目”,包括其成因、检查手段、诊断方法以及治疗与预防策略。
HEALTH SCIENCE
胆囊结石
彩超下的“真面目”
HEALTH SCIENCE
一、胆囊结石的成因
胆囊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涉及胆汁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改变、胆囊功能的异常、饮食结构的特点以及胆道感染等。任何造成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胆汁淤积的因素都能在胆囊内导致结石形成。具体来说,胆囊结石的形成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女性较男性多见。此外,遗传也是胆囊结石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个人生活方式:长期进食油腻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物、蛋黄、鱼籽等,以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都会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
3.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患者也是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
二、胆囊结石的分类
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胆囊结石可以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以及两者混合性结石。
1.胆固醇结石:是胆汁当中所含的胆固醇过多、溶解不掉而逐渐堆积成的,质地比较坚硬,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结石内含有胆固醇98%以上。
2.胆色素结石: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结石,形状不固定,质地比较软,容易碎,主要成分是胆色素、钙盐、细菌、虫卵等。
3.混合性结石:是胆色素结石或者胆固醇结石形成之后,又在结石外面附着一些胆固醇或者胆色素、钙盐,从而形成了混合性结石。
三、彩超在胆囊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的反射和散射原理来成像的检查技术。它没有辐射,对人体无害,且能实时显示脏器的动态变化。在胆囊结石的检查中,彩超具有显著的优势:
1.高敏感度和准确性:彩超对于胆囊结石的敏感度和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对于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以及两者混合性结石,都能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在空腹状态下,彩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胆囊内结石的体积、大小、具体数量,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经济节约、无辐射:彩超检查相比CT检查更为经济,且没有辐射风险,适合作为常规体检和初步筛查的手段。
3.可重复性强:彩超检查可以多次进行,以观察结石的变化情况,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四、CT检查与彩超的对比
虽然彩超在胆囊结石的诊断中具有诸多优势,但CT检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CT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对于胆总管结石等较难发现的结石类型,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此外,CT检查不仅能够显示结石,还能显示胆道系统的病理改变,如胆管狭窄、扩张或炎症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然而,CT检查费用较高,且有辐射风险,因此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五、胆囊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其中彩超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一旦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应根据结石的大小、数量、症状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或者结石数量多、直径大、合并胆囊息肉等情况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目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
六、结语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成因复杂多样,涉及胆汁成分、胆囊功能、饮食结构以及胆道感染等多个方面。彩超作为胆囊结石的首选检查手段,具有高敏感度和准确性、经济节约、无辐射等优势。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对于已经确诊的胆囊结石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早日康复。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胆囊结石及其在彩超下的“真面目”,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维护胆囊健康。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