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贵妃醉酒》里唱道:“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将一轮圆月唱得高雅优美。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等传统习俗,还有不少其他的“节日打开方式”。想象一下,月圆之夜,与家人泛舟湖上或静坐雅苑,品味中华戏曲,真是一番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与诗意呢!
中秋节来临之际,今天小编要向大家推荐的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剧”,月圆之夜,让我们一同沉醉于国粹之美吧!
《贵妃醉酒》演出剧照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以北京为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京剧的前身,是清初江南地区的徽班。清代乾隆年间经济繁荣、国泰民安,文化艺术领域也迎来蓬勃发展。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陆续进入北京,吸收了昆曲、秦腔及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京剧。这段历史就是戏剧史上有名的“徽班进京”。
上海京剧戏园图
徽班的发展道路除了北上进京,另一条就是南下上海。1863年,天津唱皮黄的戏班首次到上海满庭芳茶园演出,由此带来了一个为南北各地观众所共同接受的剧种。
京剧虽然诞生在北京,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被称为二黄、皮黄或乱弹。1876年3月2日,上海的《申报》里首次出现了“京剧”这一名字,并得到全国公认,从此“京剧”之名传遍天下,一直延续至今。
1876年3月2日的《申报》首见“京剧”一词
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深刻影响着京剧在上海的发展。清代后期,上海京剧表演艺术融合了各地方剧种的长处,丰富和提高了京剧的艺术表现性,被称之为“海派”,亦作“南派”。20世纪初,在京剧改良运动中,受西方戏剧观念影响,京剧表演艺术由传统的典雅庄重,开始趋向追求生活化、性格化。
20世纪20年代,上海首开京剧导演制先河,出现了周信芳、盖叫天,以及南方四大名旦等一批海派表演艺术代表人物。他们继承了前辈的优良传统,在刻画人物、表现剧情、丰富程式、接近生活上,使海派京剧的表演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进士》周信芳饰宋士杰(左)
《武松打店》盖叫天饰武松(右)
上海是南北戏曲、杂艺荟萃的舞台,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话剧、电影、芭蕾舞、交响乐等艺术形式犹如百花齐放。海派京剧兼容并蓄、探索革新,善于反映现实生活、舞台样式新颖,拥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和市场经营意识,也推动着京剧艺术由传统向现代演进。
上海京剧院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下本)首演
(2023年)
“京剧”被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为上海京剧院。
上海京剧院《名角DOU来了》主题专场演出
(2023年)
端庄典雅,梅韵飘香
在京剧发展历史进程中,呈现出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其中,由梅兰芳创立的“梅派”影响极其深远,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的盛誉。梅兰芳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
梅派传承人李炳淑(左)、夏慧华(右)
梅派唱腔醇厚流丽、从容含蓄、平和中正,具有端庄娴雅的古典美;念白婉转圆润,抑扬顿挫,刚而无棱;做工表演兼收并蓄、去芜存菁,揉进昆曲身段;打法干净、准确、漂亮。
梅派传承人史依弘(左)、李国静(右)
上海对梅派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13年,19岁的梅兰芳第一次来沪登台,誉满春申,自此他辗转于上海各个剧院演出,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梅兰芳之子、梅派传人梅葆玖出生和首次登台都在上海,同样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梅派传承人郭睿玥(左)、田慧(中)、高红梅(右)
2024年正值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和梅葆玖诞辰90周年。为缅怀两位大师,上海京剧院与北京京剧院联袂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献上系列演出。
“纪梅”演出上海站首场《京剧演唱会》
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纪梅”演出合影
百年经典,千古流芳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单折戏,取材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杨贵妃的故事,经过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的代表剧目之一。
《贵妃醉酒》演出剧照
该剧描写的是杨玉环深受唐明皇荣宠,约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才知道他已转驾西宫,于是恼羞成怒,万端愁绪无以排遣,饮致大醉、怅然返宫的故事情节。《贵妃醉酒》通过动作和唱词、曲调,表达杨贵妃由期盼到失望,再到怨恨的复杂心情。
根据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记载,《贵妃醉酒》原来并不是京戏。有学者认为此剧源自明代《磨尘鉴》传奇,也有观点认为起源于昆曲《醉杨妃》。尽管学界对《贵妃醉酒》的出处存在一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京剧舞台上的地位。
《贵妃醉酒》演出剧照
光绪七年(1881年),汉班名旦月月红携精心加工的《杨妃醉酒》等剧到上海,并在丹桂茶园演出,轰动沪上。京班艺人排演此剧后更名为《贵妃醉酒》。光绪十二年(1886年),月月红赴京献演《杨妃醉酒》。此后,经梅兰芳去芜存菁、反复加工,最终成为梅派的代表剧目,数十年来演出场次无数,长盛不衰,成为广大戏迷心中永恒的经典。
服饰绮丽,唱腔悠扬
《贵妃醉酒》的剧情尽管并不复杂,但场面十分宏大。载歌载舞的表演、精美艳丽的服饰、华丽的辞藻唱腔以及丰富婉转的伴奏,都赋予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
梅兰芳先生在程式动作基础上,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舞蹈化,通过蹲身、云步、卧鱼、衔杯、醉步、舞扇等身段动作,将贵妃的情感状态外化,彰显了京剧艺术虚实结合之美。
《贵妃醉酒》演出剧照
在服装造型上,贵妃身着华丽的女蟒织物宫装,搭配精美的云肩,整体造型典雅而又气派。头饰则是一顶华贵的凤冠,璀璨夺目。 剧中,杨贵妃初次登场时为了显示贵妃的尊贵身份穿的是女蟒,待醉酒后,又因为情绪兴奋举止活跃,服装换成了宫装。
在唱腔上,剧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开场的【四平调】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与通常的【四平调】在小腔处理和行腔风格上大不相同,采用“高拉低唱”的行腔方式和“弧圈式”的润腔方法,委婉缠绵、华丽多姿,与伴随唱腔的优雅舞姿相得益彰。
《贵妃醉酒》造型-宫装
《贵妃醉酒》造型-女蟒
看了上述介绍,你是否也想听一段《贵妃醉酒》呢?小编有幸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史依弘老师现场演出的片段,一起来欣赏吧!
《贵妃醉酒》演出片段
上海京剧院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成立于1955年,首任院长为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
上海京剧院有着辉煌的历史,周信芳、盖叫天、俞振飞、黄桂秋、郑法祥等名家和流派创始人为院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京剧院浸润于上海特有的人文气息,以海纳百川之气魄,聚成人才荟萃、剧目纷繁之大观。
上海京剧院下辖两个演出团和以京剧演出为主业的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以及以传播推广京剧为主的上海京剧传习馆,拥有较为完整的创作、演出、管理、经营队伍。
上海京剧院外景
今年的中秋佳节,不妨让我们和家人一起,共享这份文化盛宴,感受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吧!
视频、图片及资料来源:上海京剧院
资料:上海非遗
编辑:刘义
推/荐/阅/读
◆2023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公布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推文内容信息供参考,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邮箱:shwhlyj@126.com,微信号:shwh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