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构建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真情关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自从有了照料站,我经常在这里和棋友下棋,或者和乒友切磋球技,有空了还参加站内活动,日子过得可充实啦!”12月13日,在迁安市永顺街道香巴拉社区日间照料站内,66岁的权彩凤说。
“面对辖区老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在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建设了集活动室、阅览室、休息室等功能于一体的48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站,并安排专职社区干部管理,让老人们老有所乐。”香巴拉社区党支部书记白月华说。
唐山市常住人口超770万,60岁以上的老人超25%。立足破解老年人在哪儿养老、谁来服务、资金从哪儿来等难题,该市持续强化各层次养老服务协调性,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全力构建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12月12日,滦州市茨榆坨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为老人剪指甲。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 摄
●在哪儿养老?
多形式养老服务,让城乡老人“按需点单”
“大叔,以前这块有没有摔过或撞过?力度合适吗?”12月11日9时许,在唐山市路南区惠民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72岁的董连顺做腰椎按摩。
今年9月,董连顺老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加重,加上后来膝盖半月板受伤,出行和生活都受到不小影响。“老伴儿去世早,女儿平时工作忙。我身体时好时坏。正发愁咋办时,家门口养老服务中心帮了大忙。”董连顺说。
3个月前,在参加中心书法活动时,董连顺了解到,中心不仅提供文娱活动、生活照料等服务,还开展老人日托和全托照料。
“中心距离家就一个路口,护理细心、环境也好,我决定在这里短住。”董连顺说,如今,他每周一到周五在中心生活,周末回家。这样,女儿放心,自己也享福。
“不离亲,不离家,家门口安享晚年”是不少老年人的诉求。从提升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入手,唐山市通过资金补助、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方式,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科学布局。目前,该市已建成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4家、社区日间照料站(点)712家,实现城市街道、社区点对点养老服务全覆盖。
为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唐山市不断完善兜底性、普惠性、多样化养老服务网络。“高压126、低压82,指标正常,您放心吧。”12月12日14时许,在滦州市茨榆坨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给73岁的张兆才测量血压。
见到笔者,张兆才打开了话匣子:“以前,自己一个人,都是对付过日子。如今,到中心2个月了,衣食住行有人管,身边全是同龄人,生活显得格外热闹。”
“中心服务范围覆盖附近2个镇57个村。为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我们定期入户走访,并按照老人意愿,为他们提供入户服务或全托服务。”滦州市茨榆坨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院长王春娇介绍,他们还承担着农村特困供养机构职责,目前中心入住老年人近60位,并为30余户老年人家庭提供入户服务。
为持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唐山市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在县级层面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办)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内依托农村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发展互助性养老,打造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全方位满足农村老人养老需求。
●谁来服务?
加强专业队伍力量,推动互助养老模式
“我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上全靠小李细心照顾。怕我肌肉萎缩严重,她天天帮我做康复训练,特别周到。”12月12日16时许,在乐亭县庞各庄镇敬老院,说起养老护理员李树清,张志金老人赞不绝口。
“老人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成就。”“80后”护理员李树清笑着说,从业15年,从一开始不好意思开口讲职业,到如今谈起来十分自豪,是各方支持和鼓励,给了自己职业认同感。
“在各级民政部门支持下,我通过比赛、外出学习、培训,成为养老护理员二级技师。水平提高了,获得越来越多老人和他们亲人的认可,工作干着特别有劲头!”李树清说,她现在是一名“老师傅”,带徒100余人。
为让养老服务更有质量,唐山市根据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学历层次、工作年限、专业水平、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开展岗位培训、养老护理员技能提升培训、技能大赛等,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综合能力。今年该市已培训养老护理员5585人次,完成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746名。
按下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快进键”。唐山市积极扩大养老服务人才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当中,提高全市养老服务水平。
陪着独居老人马春秀聊天解闷、帮84岁老人鹏凤英理发……12月12日,翻看玉田县陈家铺镇高家铺村孝老惠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登记表,仅11月就开展助老服务10余次。
“能够持续为老人提供服务,靠的还是志愿服务人员。”玉田县陈家铺镇高家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志超说。
据介绍,村里60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四分之一,养老需求大。2021年,村“两委”代表和从事长护险护理工作的村民共同组建高家铺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养老志愿服务项目。
“村里出场地,购买按摩床、理疗灯等设备,让志愿者在入户服务同时,也能为老人进行健康理疗。”杨志超说,如今,服务队已为全村中老年人提供服务300余次。
目前,村里探索出“居家养老+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形成自主管理、互助服务的良好氛围。
农村养老服务内容涉及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村里志愿者等群体有爱心又肯奉献,请他们发挥所长,为村里特困、留守等老人提供服务,能够有效解决缺少服务人员的问题。为此,唐山市正以互助养老为依托,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和养老服务有效结合,鼓励乡村开展一系列助老送温暖、助聊送抚慰、助急送救援等养老服务。
●资金从哪儿来?
采取多元投入,统筹使用专项资金
“今天是我爱吃的白菜肉大蒸饺,闻着就香!”12月12日11时许,安和养老大院食堂里热气腾腾的饺子马上出锅了,丰南区东田庄乡崔庄户村村民冯淑英笑着说:“我今年84岁,在这儿吃中午、晚上两顿饭,一分钱都不用花。”
在现场,笔者看到墙上的收费标准:60岁至70岁老人两餐收费7元,70岁至80岁老人收费5元,80岁以上老人免费。
这样的收费能够维持养老大院运营吗?
“那肯定不够!”崔庄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会合说,目前,村里30余位老人在此就餐,年龄都在80岁以上。
让老年人享幸福“食”光,崔庄户村采取“1+4”模式运营,即村集体主办,政府补助、老年人互助、社会捐助、志愿辅助,使得养老大院承受得起、老人负担得起,让互助养老运营可持续。
“养老大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民政部门先后给予建设补贴等资金近20万元,爱心企业、村民等群体持续捐助米面粮油,剩余部分通过村集体进行兜底保障。”董会合说。
滦南县探索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四个一点”模式;路北区通过市场化运营方式,打造“15分钟养老助餐服务圈”……目前,唐山市探索出集体经济主导、乡贤邻里互助、国有力量带动、餐饮企业连锁、慈善公益资助5种可持续、可推广的养老助餐模式,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12月12日9时许,唐山市路北区容和景苑小区73岁居民赵金荣家中迎来了老朋友——助老服务员王春玲。
因脑血栓后遗症,赵金荣老伴常年卧床。“我上了年纪,照顾老伴确实力不从心。”赵金荣说,助老服务员不仅帮着打扫家里、照顾老伴,还能陪着自己说说话,感觉日子过得轻松多了。
从去年开始,唐山市提高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赵金荣老伴每月可多享受一次养老服务。“不仅如此,通过长护险,老伴一周还能享受3次上门健康服务。”赵金荣说,多样化的帮扶,让老伴享受到良好的服务,也提升了她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唐山市不断强化养老事业兜底服务,先后出台《一老一幼服务提质升级18条措施》等政策文件20余个,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等6项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并创新成立“一老一幼”市级公益基金,有效增强养老服务体系资金保障。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