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藏“箕子朝鲜”器研究概述

文摘   2024-10-30 13:28   陕西  

自1955年以来在辽宁喀左县先后在马厂沟、北洞、山湾子、小波汰沟四处五批次发现并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窖藏,所出青铜器种类有鼎、簋、罍、盂、甗、卣、壶、盘、尊等。大部分器形表现出商末周初铜器的特征。

关于这几批窖藏青铜器的来源,学者们意见不一,大致有三种说法。之前有“箕子朝鲜”器、商代孤竹国器说,近些年一些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提出新观点:认为是燕王喜逃亡埋藏器。

这三种观点也有一致处:该四处五批次窖藏都属于同一时期埋藏。

不同的是:

“箕子朝鲜器“和“孤竹国器”学者认为该批次青铜器中有:商晚期、商末和周初(武成王)器

“燕王喜逃亡埋葬器”学者认为该批次青铜器中有:商晚期、商末、周初、西周早期、西周中期器。

关于此三种观点,先说结论,近些年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提出的新观点“燕王喜逃亡埋葬器”很明确是错误的。

“燕王喜逃亡埋葬器”观点的论据:喀左窖藏”匽”侯盂、伯矩甗、圉簋,北京琉璃河西周早期墓地出土多见“匽”侯器、伯矩鬲、圉鼎、簋等。

我们来看看此观点学者们的论据、论证方法。

1、喀左窖藏器,”匽”侯盂铭文:”匽”侯作某盂。

2、喀左窖藏器,伯矩甗铭文:伯矩作宝樽彝。

3、北京琉璃河西周早期墓地出土器,伯矩鬲部分铭文:~”匽”侯赐伯矩贝~。

4、学者再依据青铜器器型变化,进而推断出喀左窖藏部分青铜器可能晚到西周中期。

5、学者再依据相关文献记载的”燕王喜逃亡辽东“很有可能在逃亡路途中匆忙埋下来的。

“燕王喜逃亡埋葬器”观点论据大致就是以上5点,详细的就不赘述了。以上观点的论据、论证方法、论证过程都没有问题,逻辑也能自洽。

但此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我们来看看发掘报告:

1、1955年喀左县马厂沟窖藏器,”匽”侯盂。

发掘简报:当时在铜器附近未出土人骨和葬具,仅有厚达0.2-3米不等高的灰层和陶片,及石斧、石刀、石镰刀的残片。陶片多为黑陶,红陶很少,器形有鬲、钵、瓮等,花纹有粗细绳纹、弦纹等。

信息:该窖藏附近灰层出土的石斧、石刀、石镰刀的残片,陶片、陶器及陶器纹饰都符合商末周初的时代特征。这些石质劳作工具及陶器显然是当时挖掘窖坑人遗留的物品(~到战国中期,北起辽宁、南到今广东,东到今山东,西到今四川、陕西,都有铁农具的出土,铁农具在农具中已经取得主导地位~杨宽《我国历史上铁农具的改革及其作用》,《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

2、1973年喀左县北洞一、二号窖藏发掘报告:

北洞一号窖藏即位于石崖西部不远处,窖坑四周及填土内发现有夹砂褐陶绳纹甗足,绳纹加划纹陶罐、附加堆纹陶瓮残片。与之类似的遗存在辽宁西部地区分布广泛。

发掘。

北洞二号的发掘报告中对其土层作了较为明确介绍:一共分4层,第一层是厚约0.2米的褐色表土层,其下第二层是厚约0.3~1米的黑灰土,其中夹有大量石块和少量陶片,陶片材质有泥质灰陶、夹砂褐陶等,器形有瓮、甗、罐、碗等,陶片饰绳纹、划纹、附加堆纹,这些陶片与北洞一号填土中所出的陶片一致。

以上依据考古发掘报告可以确定的是辽宁喀左县马厂沟、北洞、山湾子、小波汰沟五处窖坑,挖掘及埋填的时间是商末周初。

一些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的“燕王喜逃亡埋葬器”显然是错误,造成此观点的错误核心,应是这些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没有细看喀左青铜器窖藏发掘报告。

参考资料:

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 热河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发现的古代青铜器 文物参考资料 1955年第八期。

辽宁省博物馆、朝阳地区博物馆 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发现殷代青铜器 考古 1973年第4期。

喀左县文化馆 朝阳地区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出土的殷周青铜器 考古 1974年第6期。

喀左县文化馆 朝阳地区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出土殷商青铜器 文物 1977年第12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1973~1977(考古发掘报告) 文物出版社 1995年。


夏商周考古青铜学古文字学
青铜器学入门系列 青铜器学进阶系列 古文字(金文)学入门系列 古文字(金文)学进阶系列 夏商周考古学入门系列 夏商周考古学进阶系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