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顶盖(Tectum):(案例介绍见下篇)
• 顶盖位于中脑的背侧,也称为四叠体,由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和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组成。
• 上丘主要与视觉反射有关,参与眼球运动控制和视觉信息的处理。
• 下丘则主要与听觉反射有关,参与听觉信息的处理。
• 顶盖还涉及到对视觉或听觉刺激的某些反射,如网状脊髓束对机敏性的控制。
中脑被盖(Tegmentum):
• 被盖位于中脑水管的腹侧,黑质的背侧,是脑桥被盖部向中脑的直接延续。
• 被盖包含红核、黑质、网状结构等重要结构,以及动眼神经(III)和滑车神经(IV)的核。
• 红核是锥体外系中段系统的一部分,在运动协调中起作用。
• 黑质在运动控制和奖赏路径中起作用。
• 被盖还包含许多不同的神经束,如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等,这些神经束负责传递感觉信息。
总结来说,中脑顶盖主要与视觉和听觉信息的处理有关,而中脑被盖则涉及到更广泛的功能,包括运动协调、疼痛处理和警觉等。两者在中脑中的位置也不同,顶盖位于背侧,被盖位于腹侧。
中脑被盖胶质瘤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加拿大Sick Kids儿童医院脑瘤研究中心主任Rutka教授十分擅长脑干胶质瘤的治疗,他在LITT技术方面造诣深厚,是LITT技术的国际先行者,曾利用LITT技术治疗过无数胶质瘤患者,不仅安全消融了脑肿瘤,还做到了既快又好的恢复,甚至术后第二天就能出院。
中脑胶质瘤患儿,手术+化疗“双管齐下”
患儿Luke在幼儿时期曾因身体出现咖啡色斑、病变处疼痛等症状就医,确诊1型神经纤维瘤病后持续接受药物治疗,病情表现稳定。但Luke在13岁时出现了头痛、呕吐症状,复查结果显示脑干病变致使顶盖和第四脑室受累。
手术势在必行,但在脑干这一“手术禁区”操作难度极大,术中稍有不慎都会致残、瘫痪,病情极为凶险。
Luke的父母为确保手术效果和孩子的安全,他们找到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团成员、加拿大Sick Kids儿童医院脑瘤研究中心主任James T. Rutka教授。
Rutka教授深耕儿童神经外科多年,发表500余篇论文,在小儿脑肿瘤的治疗方面极具经验。教授所在的SickKids医院拥有连续电生理监测(诱发电位)下的精确显微外科手术、神经导航、5-ALA荧光、激光间质热疗(LITT)和术中MR引导技术等国际先进的治疗设备与技术。
James T. Rutka教授
Rutka教授在详细了解Luke的病情和相关资料后表示:他可以为孩子做手术,并且能安全切除大部分肿瘤,根据术后情况决定是否辅以化疗和具体治疗方案,但暂时不建议放疗。
在得到Luke父母的肯定答复后,Rutka教授及其团队很快就为患儿行切除手术。颞部开颅经左侧颞中回入路至病灶处。术中神经导航用于确定肿瘤的边界,用超声刀剥除病变。
图(a)矢状位增强T1 MRI显示巨大后颅窝囊性病变,肿瘤中心于顶盖区(箭头)。(b)增强MRI显示顶盖和第四脑室受累程度(箭头)。(c)后颅窝开颅、肿瘤囊肿引流、囊肿囊被清除后,在MRI 增强(箭头)上仅能看到小的顶盖变形。(d)术后增强MRI显示肿瘤起源于顶骨区,无占位效应(箭头)。
Rutka教授认为,在入路和长期治疗方面,中脑被盖胶质瘤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次手术教授选择了经颞叶入路。较合适的神经外科切除是通过使用神经导航,特别是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序列,术中神经导航,术中MRI扫描的辅助,正如他在Luke的手术中所做的那样。
图1:局灶性中脑肿瘤患者的术中导航情况,显示了术中神经导航切除深度和通过颞中回的小手术通路。
术后2周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患儿只出现了一过性记忆障碍且较快恢复,术后生长和智力发育正常。但由于肿瘤仍有残余,Rutka教授与团队多次内部讨论,考虑到患儿的年龄、肿瘤残余情况、既往病史等因素,为Luke制定了专属化疗方案,事实证明,患儿对此方案耐受情况良好。
后续资料显示其在随访期间继续接受化疗,但Luke已无需进一步的手术治疗,这让他的家人非常高兴。
图2:患儿术后MRI,(a)轴位增强MRI显示肿瘤少量残留在左侧被盖。(b)冠状MRI对比显示从颞中回至中脑肿瘤的少量残余肿瘤。
Rutka教授在这则病例中总结道:手术的目的是在保护神经功能情况下尽大程度的切除肿瘤。患有局灶性中脑肿瘤的儿童在积极的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可以表现得非常好。
如果术后有残余肿瘤并继续进展,那么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来说,有靶向化疗、常规化疗或放射治疗等选择。通过尽大程度的安全切除手术,大多数患有局灶性中脑肿瘤的儿童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鉴于复发的可能性,强烈推荐连续MR复查。总体而言,患有局灶性中脑肿瘤的儿童预后良好,5岁生存率可能为90%或更高。
INC国际脑干大师
加拿大James T. Rutka教授
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长(2011-2014)
美洲神经外科学院院长(2012)
美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席(2010-2011)
国际神经外科专业知名杂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主编(2013年至今)
多伦多大学外科学系教授、系主任(1999年至今)
多伦多大学儿童病院、亚瑟和索尼亚拉巴特脑瘤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至今)
加拿大勋章 (Order of Canada,2016年)
“国际微笑勋章”(International Order of Smile)(2006年)
James T. Rutka教授
教授发表了超过500多篇的文章,在临床上的研究方向以颅内肿瘤为主,对胶质瘤、纤维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擅长清醒开颅术、显微手术和被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脑瘤和癫痫的国际前沿技术激光间质热疗(LITT)技术。
德国Helmut Bertalanffy 教授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提名委员会前主席
欧洲神经外科知名杂志《Neurosurgical Review》主编,2004-2016年
INC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
擅长颅底、脑干病变、功能区、大脑小脑、脊髓等复杂位置的肿瘤性、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颅底、脑干等复杂区域病变的肿瘤切除术、神经吻合术等,脑干病变成功手术病例近千台,以精湛高超的手术技术不损伤神经功能且全切病变。
1脑干延髓-颈髓胶质瘤为何如此“难缠”?INC国际神外专家们自有办法“对付”它!
2【中脑顶盖胶质瘤手术集】可致人昏迷的“拇指盖”大小之地,INC巴教授尽全切造生机
3胶质瘤“去而复返”只能就此认命吗?Rutka教授不开颅也能让它“落荒而逃”!
4专访 | 胶质瘤DNET少年归来:“再千难万险都必须找巴教授!”
5丘脑胶质瘤手术合集|昏迷、瘫痪与死亡的背后,国际教授如何破解?
7INC世界小儿神外Rutka教授研究论述:儿童脑干胶质瘤DIPG的治疗、预后
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或者在后台私信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