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让健康常伴左右
尿路感染常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尿路感染看似是个小病,但可能会耽误不少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工作等。
【组成】北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龙胆10g,柴胡15g,黄芩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通淋。
【适应证】慢性尿路感染,属肾气阴两虚兼有湿热者。
【方义】本方中郑氏生脉汤(北沙参、麦冬、五味子)是经验方,主要功效为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出自《医便》卷一,主要功效为补益肝肾,滋阴止血。两者配合,共奏益气滋阴补肾之功;配伍柴胡、黄芩、龙胆草(取龙胆泻肝汤之意),能清热除下焦之湿。全方配伍,清热利湿而不伤阴,祛邪而不伐正。
【加减运用】若湿热邪气重者,加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利尿清热;肾阴不足者,加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阴虚火旺者,加知柏地黄丸滋阴泻火;肾虚小便频数者,加五子衍宗丸或缩泉丸补肾缩尿。若合并隐血,加石韦、小蓟、槐花、白茅根、藕节、阿胶凉血止血;合并水肿,加肾功方(黄芪、黄精、白术、白茅根)益气消肿。
骆某,女,28岁。2016年11月21日初诊。
患者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半年余,多次查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诊断考虑为慢性尿路感染,予以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为求根治,求治于中医。
现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灼热,会阴部潮湿,口干,口苦,气短懒言,自觉小腹发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肾气阴两虚,兼下焦湿热。治以补肾养阴、清热利湿通淋法,方选益气养阴清淋汤。
处方:北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柴胡15g,黄芩15g,龙胆10g,白茅根30g,白花蛇舌草30g,石韦30g,苍术15g,黄柏10g,牛膝15g,薏苡仁30g,乌药10g,车前草15g,神曲15g。5剂,水煎服,1剂分2日服,每日3次,每次200mL,饭后1小时温服。
二诊(12月2日):患者服药后,尿频、尿急、尿痛均有减轻,会阴部潮湿症状缓解,但见带下,质稠色黄。于上方中去苍术、牛膝、薏苡仁,加大血藤30g,败酱草30g,土茯苓30g清热除湿解毒。续方5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12月9日):上方药毕,患者诸症缓解约十之七八,现症见大便稍干。药已中病,守方不变,于上方去大血藤、败酱草、土茯苓,加柏子仁15g,火麻仁15g,莱菔子15g,金樱子15g,润肠通便兼补肾。5剂,水煎服,1剂分2日服。
四诊(12月16日):患者便干缓解,现症见小便不利,余未诉特殊不适。于上方去柏子仁、火麻仁、莱菔子,加覆盆子15g,猪苓15g,茯苓15g,金钱草30g,补肾利小便。5剂,水煎服,1剂分2日服。
五诊(2017年1月6日):患者诸症皆缓,现症见活动后气短、乏力,余无不适。现患者湿热已除,留有气虚证候,故于上方加黄芪30g,升麻10g,合补中益气之意。5剂,水煎服,1剂分2日服。
后患者因他病就诊,诉慢性尿路感染症状未复发。
按:热淋多与肾、膀胱之功能失调有关。初起以膀胱湿热气化不利实证为主,久病入里,累及肾脏,出现肾气阴两虚证候,一虚一实,虚实夹杂,故治疗当以标本兼治为准则。
该患者之所以反复发作,是因正气本亏,邪气入里,是故患者肾阴不足为本,外感湿热邪气为标。故选用郑氏生脉汤配合二至丸,益气滋阴补肾;配合柴胡、黄芩、龙胆草(取龙胆泻肝汤之意),清热除湿。
二方配伍,利湿而不伤阴,祛邪而不伐正,为本病之主方。因患者下焦湿热重浊,故加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石韦、车前草、四妙散(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走下焦而加强清热燥湿之功。后期患者湿热解除,但遗留肾虚证候,故配伍覆盆子、金樱子等补肾之品。
本篇文章为学习或实践后的内容分享,不代表任何医疗建议和意见,据此操作带来的后果自行承担,与本公众号及作者无关,特此声明。
end
自学中医,和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