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暖藏东:零距离陪伴式教育

政务   2024-12-07 17:31   西藏  

渝暖藏东

零距离陪伴式教育



引言

支教路上,有些人擦身而过,有些人一路同行。2022年,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新增西藏作为服务地,三年来,3批研支团志愿者陆续在西藏芒康县中学、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开展支教服务,他们通过开展基础教育、特色课程浸润、心理健康关怀及精品研学拓展等方式帮扶8800余名西藏青少年,为渝昌情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2022年7月26日,重庆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昌都分队四位成员从重庆出发前往西藏,正式开始书写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与雪域高原的故事。“雪域高原上传承着‘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其时刻勉励着我们要能吃苦、忍耐和奉献;而重庆大学的校训时刻要求我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正是这奇妙的支教之旅,让吃苦耐劳、爱国奉献的精神得以相遇、升华,并即将在这西部的土地上无限发光、发热。”谈及第一次到达西藏这片土地的感受,志愿者杨成晨说。




实践出真知


为掌握支教服务地的基本情况,三年来,在昌都市委、市政府、昌都团市委的支持和指导下,重庆大学赴西藏昌都研支团(以下简称研支团)累计发放调研问卷1000余份、查阅文献60余篇、与200余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谈心谈话,采访来自多所学校的50余位老师,逐渐探索出具有“重大”色彩、符合西藏青少年特点的陪伴式教育模式。

据研支团调研数据显示,高达87.5%的受访青少年在假期期间缺乏必要的学业辅导和成长教育活动,93.8%的受访青少年表达了对辅导机会的强烈渴望。同时,团队也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有8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了解或听说过高原地区青少年在学业或成长方面面临的挑战,8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参与类似的高原地区青少年陪伴教育项目,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的良好机会。

“我们支教的内容除了文化课程外,还以拓展孩子视野和激发学习乐趣为导向设置了很多兴趣辅导,以陪伴式教育丰富孩子们的课后生活。”志愿者郑镕昊表示无论从数据还是实际效果来看开展陪伴教育项目都是必要且可行的。





1+2+3+N陪伴式教育模式



“虽然我们是作为教师来支教的,但其实我们的年龄和学生们的哥哥姐姐是差不多的,我觉得相比于教师,我们更像是他们的哥哥姐姐,陪伴着他们成长”第26届研支团志愿者刘信彤说。

经过三届研支团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逐步探索出1+2+3+N陪伴式教育模式。其中,“1”是一对一学困精准帮扶。引入知情意三维一体分析框架形成助学档案,通过归因训练、效能训练、策略训练三维引导学生提升认知能力,辅以情绪管理、感情优化、意志力培育协同提升转化有效性。2024年帮扶超180名学困生,成绩进步明显。



“2”是双线并进共同赋能。线下研支团连续3年接力支教,线上开展“互联网+教育”。线上与昌都1400余名学生结成云上对子,课业辅导超6.5万课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刘汉龙等各学科院士专家团队作为顾问,开设智能建造、节能减排、文物保护、公益普法、医疗卫生等优质云端科学课。




“3”是三位一体互融共促。依托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优质资源打造梦想领航社、山茶伴格桑、成长没烦恼等“重大”特色品牌活动。书信往来超2800封,捐赠物资超9万元;邀请重庆市科普首席专家、川剧“非遗”传承人等作为顾问开设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体育锻炼等多维度精品研学路线,力求行程设计有新意、行诣走访有诚意、行走途中有深意。



“我们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了女性成长、心理健康、饮水卫生健康等讲座20余次,针对存在焦虑烦躁较为明显、自卑自责情绪较重、无法正确自我疏导等现象的青少年学生,研支团志愿者学期内平均每月开展30次以上的一对一谈心谈话;以快乐学习、云端普法、建筑科普、医疗卫生等云端公开课10余节,助力2600余名高原青少年提高学业水平、增强综合素养,有53%的孩子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38%的家长表示孩子性格变得更加开朗。”志愿者赵晨旭介绍。





手拉手—心连心—情共情



研支团创新长期循环陪伴机制,解决昌都农牧民子女等群体针对性教育缺失。建立“手拉手—心连心—情共情”的渐进持续性陪伴引导机制。“手拉手”开展特色文艺活动,先结成书信搭子、过年搭子等,开启陪伴之路;“心连心”开展云端心理陪伴,结成长期帮扶“对子”,深化陪伴成效;与目标群体“情共情”开展实地支教、高校研学等活动,提供双向奔赴,建立面对面深度交流,陪伴更深入。



在2023年末,研支团发起了“渝暖藏冬,信语心言”重庆大学与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书信交流活动,1100多封、重达50斤的书信从1400公里外的重庆来到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迅速在该校中引起强烈反响。

“没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但是我觉得离梦想很远。”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的学生次成卓嘎是第一次收到纸质信件,在支教团老师的鼓励下,她给重庆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写了回信:“看到你们的信,你们给我说的学习方法和关于梦想的话,我觉得我只要努力,就会和梦想越来越近。我也从今天开始用你们跟我们讲的那些方法去学习!”

“写信、收信”在昌都重庆两地的学校中迅速成为高频词汇,随后研支团又在多地开展了书信往来活动,吸引1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往来书信明信片超过2400余封,辐射引领8所学校开展书信往来活动,为超3300名青少年送去陪伴。



以云课程、云支教为支点,2024年6月研支团组织了17名学生赴渝开展研学营活动。研学过程中正好遇到了丁增央金同学的17岁生日。她在朋友圈写道:“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生日,之前没有人给我庆祝过。研学团的老师和同学都很热情,一直暖心地祝我生日快乐,真的很难忘,很感激与他们相遇。”

嘎玛龙多同学说:“这次研学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有了勇气去诉说,看到哥哥姐姐在台上自信的样子,我想我也可以。我发现,面对很多人讲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没那么可怕。”





收获



在支教历程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果。服务对象收获颇丰,该项目有力坚定了昌都青少年的求学之路,帮扶青少年超13000人次,同时招募志愿者4700余人次,并且近40%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高2022级4班的嘎玛龙多同学说:“这一年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有了勇气去诉说,看到哥哥姐姐在台上自信的样子,我想我也可以。我发现,面对很多人讲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没那么可怕。”

媒体方面,中国青年报头版以《跨越1400公里传递感恩之心:1100封书信里的暖冬》为题进行专题报道,还获得央视新闻公众号、团中央公众号等70余次转载报道,总阅读量超200万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等专家也予以点赞认可。此外,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社会关注以藏东为代表的乡村青少年陪伴情况,在重庆、江西、四川、云南等地8所中小学校得以拓展复制,吸引多所高校与团队交流学习,还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黄勇、团西藏区委领导等的高度肯定。

重庆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昌都分队成员介绍,经过了3届研支团志愿者的努力,“渝暖藏东——青少年零距离陪伴式教育”项目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膺金奖。这对于一届又一届研支团的志愿者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更加坚定了志愿者们不畏艰苦,为学生们做实事、为西部作奉献的决心。






结语



格桑花开,便是重大人来。高原上,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昌都分队的成员们,不怕吃苦,正用他们的青春与热情,在雪域高原上留下生动的注脚。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情感的联结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为桥梁,将昌都与重庆紧紧连结在一起,为渝昌情深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昌都团市委也将继续秉持“严管厚爱、使用培养”的原则,为研支团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共同推动支教事业的持续发展。





“团团树洞”倾听平台上线啦——你想说,刚好我想听...

@昌都青年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超多优惠政策,等你了解!
12355青春护航|向霸凌说“不”,守护“少年的你”,团团权益岗在行动~



投稿邮箱:xcb4823305@163.com
供      稿: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编      辑:林琰翔
初      审:拥金卓嘎
复      审:王可
终      审:史宣富   洛松达瓦

青春昌都
诚做青年贴心人,传递青春正能量,倡导文明新风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