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
2024年7-8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开展了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马院的青年学子们肩负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怀揣满腔热情,分别赴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和天津市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走访,通过调研分析及参与,旨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和当下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青春力量。
“兴新向农”实践团
来自学院师生组成的“兴新向农”实践团,由四名成员和一位指导老师构成,此次实践活动以“党建引领新青年 乡村振兴绘新篇”为实践主题。他们深入基层,走进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的西槐庄村,探访这里的科技小院,通过实地采访村民与村干部,亲身体验科技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共同绘制了一幅青年与科技深度融合、助力乡村蝶变的新画卷。
科技小院的技术人员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他们近年来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基因编辑、杂交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成功培育出了多个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推广种植,不仅显著提高了西槐庄村的农作物产量,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同时,小院的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为实践队讲解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采访中,村民们纷纷表示,自从科技小院落户西槐庄村,村里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科技支撑,作物产量提高了,病虫害也少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位村民激动地说。村干部在介绍时,特别强调了科技小院对村民思想观念的影响。他说:“科技小院不仅仅是一个传授技术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火种,点燃了村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开始主动学习新技术,尝试新方法,这种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把此次经历作为宝贵的财富,未来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访中华老字号 传中医药文化”双创实践团
学院师生还组建了“访中华老字号 传中医药文化”双创实践团,旨在以“民族复兴视域下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于达仁堂发展史的研究”为主题,通过参观走访中医药行业中华老字号企业——津药达仁堂集团,参与“达仁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了解、学习和研究津药达仁堂集团发展史和中医药文化。
实践团具体对津药达仁堂集团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历史、丰富卓越的精品药品产品资源、混改后的企业发展新活力、投身中医药行业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医药人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形成相应成果,以期以津药达仁堂集团为示范企业,为我国中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企业提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优秀案例。
实践团研究的核心在于基于中医药行业的中华老字号、知名企业津药达仁堂集团,深入学习研究中医药文化,探索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社会教育的路径,助力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独特的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不断推动实现中医药文化认同,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大众化。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哲学思想及医学实践经验,其传承创新发展对于维护人民健康、创立中国特色的新医学、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完成,学院学生团队都收获颇丰。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大家也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发挥青年人的优势,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引领广大学子深入基层,探索更多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有效途径,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吴泽岳
审核|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