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丨丰碑无字,历史有声 —— 评黔剧《无字丰碑》
政务
2024-11-10 12:34
贵州
“一曲弹词唱百年,一腔长歌动古弦。乌江女儿关山汉,无字丰碑英雄山。”10月下旬,在2024年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黔剧《无字丰碑》压轴展演,收获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一片赞誉。该剧依托中国革命的宏大背景,以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林青为原型,围绕革命与亲情、信仰与背叛、希望与绝望,讲述了贵州共产党人在隐蔽战线上为获取、传递重要情报,不惧牺牲、忠于信仰的感人故事。《无字丰碑》以细腻的情感表达、真实可感的风格化人物塑造,激起群众的观看热情,用创新性的舞台呈现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审美体验,并通过深远的立意昭示崇高信仰、人性光辉,深情致敬了以林青为代表的革命英雄。
戏剧最打动人心的一定是情感。诚如狄德罗指出:“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该剧的情感表达是自然而真挚的,采用了一种别样的情感叙述,创见性地将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母子情作为情感主线来刻画革命者的鲜活形象,不落俗套而又真实动人。剧中少年李远芳因反抗压迫而得罪恶霸,性命难保,母亲为换儿子一条命,甘愿做牛做马,受尽苦难。一句“别人拼命要你死,妈妈拼死要你活”,催人泪下。成年后加入共产党的李远方,为更好地开展地下情报工作更名改姓,以文琴伶人林青的身份面对母亲。剧中透过敌人陈惕庐一次次的试探,“老太婆,你认识他吗?”母亲一次次以“你是哪家的娃娃,你的妈妈在等你回家”保护儿子。林青则强忍心中悲痛,一次次以“长官,你在和谁说话?”“这里没有这个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太多太多,我哪能都听说得过来。”来回应陈惕庐一次次的逼问:“你认识一个叫李远方的人吗——”。这一片段的对白重复出现,搭配贵州山歌《十月怀胎》的旋律再度响起:“三月怀胎,三月三——”。其间流露的情感自然而真挚,引得台下观众声有哽咽。
对艺术作品而言,风格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法国作家布封,则进一步将人物与风格的关系定义为“风格即其人”。在时间有限的表演中塑造真实可感的人物,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这要求剧作家要有精湛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该剧在此做得尤为出色,运用舞台风格化的人物克服了标签化和单薄性。尽管该剧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剧中主人公林青,从少年的李远方反抗恶霸到不幸被捕牺牲的跨度,凸显了这一人物的斗争性、悲壮性。再如叛徒陈惕庐,叛党投蒋仍然难使妻儿母亲脱困,最后因任务失败走向灭亡,凸显了人物的讽刺性。综合运用舞台语言,将人物置于特定的事件中塑造的人物是具有独特风格且真实可感的,能激起观众的观看热情,留下深刻印象。
剧照。廖迅 摄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在舞台上,有两种方法能够激发群众看戏的热情:一种是通过伟大,另一种是通过真实。”黔剧《无字丰碑》把握了伟大和真实的要义,通过细腻真实的情感表达、真实可感的人物塑造触动了观众的内心,深深吸引观众。其中,最能体现思想主题上的崇高理想信念与人性光辉的场景,无疑是陈惕庐在林青烈士英勇就义前的狱中“三问”。此时故事接近尾声,敌方势力的失败已成定局,陈惕庐步入狱中向林青求解内心困惑。编剧将革命时代的人物命运高度凝练,灌注在本同末异的二人身上,该剧也在正反派主角最后的交锋中推向高潮,引发关于信仰的思辨。陈惕庐向林青一问选择。陈、林二人“同境同命同阶层”,也曾经有共同信仰。同样是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以林青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选择坚守初心舍生忘死,陈惕庐选择了背叛信仰仍然难求太平。二问亲情。反派陈惕庐的塑造复杂而立体,身为背叛者,转投敌方势力得不到信任,一家老小被困南京留作人质要挟。对于“小家”,二人都是想要解救母亲的儿子;置于“大家”之中,二人又都是中国的“儿子”。一边是陈惕庐求荣反辱,对外嚣张狠辣,内心懦弱迷茫。一边是林青至孝至忠,秘密开展地下工作殊死斗争,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不同的思想境界,不同的理想信念,影响了不同的命运走向。林青用四个“相信”回答了解救家人之道,亦是自我拯救之道和救国图存之道。三问之后。陈惕庐讥嘲地下党员力量微弱,死后“无名无碑无字,如烟如尘”。林青回应:不,我们死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寸草,都是一座座无字丰碑!根在土壤,向阳而生!满山遍野,生生不息!其信仰的崇高、人性的光辉感染人、鼓舞人。
剧照。廖迅 摄
一部卓越的戏剧作品,应当具有给观众带去综合审美体验的特质,这种综合的审美体验既有思想情感层面的,同时也包括视听层面的。该剧整体的舞台呈现给观众带来的审美体验无疑是新颖而全面的,其在舞台场景、灯光背景、音乐伴奏、舞台表现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突破传统,呈现了一种审美新意。在传统戏曲舞台“一桌二椅”布置的基础上,该剧舞美设计采用了更为多元开放的舞美设计,将现代科技融入舞台设计中,移动式的戏台和桥、舞台后屏幕上翻涌的迷云、飘动的红绸,以及随着剧情发展而变化的灯光映射,这些元素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突破了地方戏曲程式化的传统审美思维,引领观众从平面的剧本走向一个立体、生动的舞台世界。在现代戏的创作中,有些作品不免落入“话剧+唱”的窠臼中,而《无字丰碑》则不同,该剧大量运用群众场景,戏曲舞蹈,以隐喻剧中局势的变化,触动观众的心弦,调动观众的情绪,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例如,在范大胆与陈惕庐在文琴茶馆争吵后,国民党特务捕捉中共地下党的紧张场面中,青年演员们以炫技式的后空翻,高难度与长时间的翻跃技巧,不仅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也为剧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隐喻了戏剧情境中局势的动荡不安。作为一部黔剧,《无字丰碑》的舞台演绎并没有脱离黔剧本体,而是在保留传统黔剧唱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了现代交响乐。黔腔以黔地方言的形式呈现,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其唱腔婉转悠扬,现代西洋乐的介入使整体的音乐表现在音色、旋律上更加高亢悠扬。音乐伴奏在剧中不同场景转换以及戏剧中高潮部分往往跟梆子、锣等融合,这就使得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多种乐器的变奏。该剧在舞美呈现上的创新形式带来的是视觉、听觉与情感体验等多层面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观看该剧的观众而言是惊喜的,无论是各戏种的资深爱好者,还是“戏曲小白”,都能在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中获得美的享受。
剧照。廖迅 摄
总而观之,此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压轴展演的黔剧《无字丰碑》是一次精彩演绎,用看得见的精美、听得懂的历史、摸得到的温度,完成了黔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将红色文化的厚重与贵州历史的深邃以一种超越言语的力量呈现给观众。这不仅是对贵州红色根脉的守护,也是对贵州红色革命故事生动讲述的实践。相信随着黔剧《无字丰碑》在舞台上的持续展演,它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将感染越来越多的观众,所传递的精神也必将成为激励当代人不断奋进、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同时,期待该剧未来在不同地域的精彩演出,不断在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