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林(1885——1931),原系奉军著名将领,后脱离奉系,曾以2万兵力对抗西北军20万之众,兵败后,投向国民政府,从此成为一位半职业的武术家和当时国术界的领袖人物之一。
对于李景林的军政生涯,即使在当年称誉其人者不多,但对于李景林在推动武术传播上的贡献,在当年几乎有口皆碑。但是在今天,历史被颠倒了,一些人打着写武术史的招牌,却无视当年史料中对李景林武术活动的记载,他们对李景林极尽丑化之能事。【1】当代一些人在写中国武术史时,只谈马良的《新武术》不谈李景林对中国武术的推动,但只要对比一下国术运动时期李景林与马良各自都干了些什么,就知道这种历史叙事有失公允。
事实上,根据当年史料记载,自李景林弃政从武直到他去世,这一时期李景林在武术界的影响与张之江齐名,是马良之流不能比的。
本文根据当年史料记载仅就李景林在国术研究馆(后改称中央国术馆,下同)创立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述。
1927年5月11日《民国日报》报道:“据日人消息,李景林近由天津避居大连,嗣改名丁建邦赴日本长崎,更由长崎乘日邮船长崎丸,于9日午后三时十五分来沪,又改名戴印山。身着西装,略留须,偕副官及顾问上田雅郎等数人,于船抵汇山码头后最后下船。即与随员及出迎者分乘9003号等汽车二辆,赴某宅而去。”
1927年5月11日《民国日报》
自此,李景林正式投入国民政府阵营。
1927年11月,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已有李景林武术活动记载,无需以改名换姓的匿名藏身了,叶大密、陈微明、陈志进等开始从李景林学习武当剑。【1】
1928年2月7日,致柔拳社陈微明等设宴欢迎李景林。来宾中有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黄郛及郑佐平、刘百川、田兆麟等200余人。李景林在致柔拳社的欢迎宴会上盛赞太极拳,为教授太极拳为主的致柔拳社宣传。
1928年3月3日,李景林与谭延闿、李烈钧、张之江、李宗仁等出席国民政府召集的国技游艺大会,并表演了剑术。表演分为五组,第一组,由第一方面军习武者组成,主要有,季雨浓、金文焕、顾汝章、白志祥、郑玉田、李玉春、李德隆、马金标、于振声、金士明、龚成祥、马海清。第二组,是李景林介绍的习武者,主要由李景林旧部的习武者7人以及上海的任鹤山、任虎臣、陈微明、陈志进、叶大密、刘百川、周筱芬以及浙江的郑佐平、田兆麟、张景淇等习武者组成。第三组,是由张之江的西北军习武者7位组成,其中李成斌表演的是自行车。第四组,由总司令部习武者组成,只有四位。第五组,由国民政府卫士队组成,因时间关系没有表演。【2】
由上可知,国术研究馆的创立源自于四大群体,其一,张之江西北军的武术习练者。其二,李景林旧部的武术习练者。其三,上海及浙江的习武者,这个群体主要由追随李景林的郑佐平的浙江系、上海的陈微明、叶大密、任鹤山这三系组成。这四个系统实际属于受李景林影响的群体。其四,此前在南京本地教拳的习武者,如金文焕、顾汝章、白志祥、马金标、于振声、金士明、龚成祥等。这是国术研究馆创立时最主要的四大群体。因此,在国术研究馆创建时期就在武术领域影响而言,李景林在社会及武术界的影响力要在张之江之上,但张之江在国民政府方面的影响力要大于李景林,当时与国民政府对接者主要靠张之江,尤其得到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和常务委员李烈钧的支持。所以,张李二人的资源具有互补性,客观上促成了两人的合作。国术研究馆以张之江为馆长,李景林副之,这反映了国术研究馆乃至后来国术馆这一系统具有的官办属性。
1928年3月4日,李景林与谭延闿、李烈钧、张之江宴请参加国府组织的国技游艺大会的国技家四十余人,席间与会者共议筹备成立国术研究馆,公推由张之江、李景林负责筹备国术研究馆。【3】
1928年3月5日,在国术研究馆第一次筹备会上,公推张之江为馆长,李景林为副馆长。在此次筹备会上正式提出成立国术研究馆,呈请政府备案,并推定李景林为起草员,负责起草呈文。同时还议定国术馆组织分为少林、武当两门,两门以下分刀枪剑棍四科,以拳为本位。此外又设立编辑、宣传、评议、总务四处。国术研究馆的开办费为一千元,常年经费须编制预算,资金来源分为,发起人捐助、请政府补助、发起人劝募三项,但每月至多不得超过1万元。会址拟以南京地方工会房屋为永久会址。【4】
1928年3月7日,国术研究馆筹备完成,并通过组织章程。由易强、肖芹负责与南京地方工会交涉馆址房屋,每月经费暂定1万元,其中请国府补助5千元,其余5千元由发起人募集。征求国术人才,其一由与会者推荐,其二登报征集。会上李景林推荐的国术人才依次为孙禄堂、杨少侯、杨澄甫,张之江推荐马诩。国术研究馆设立理事一人,副理事一人,名誉理事、名誉董事若干人。议定国术研究馆设立少林、武当两门,每门各设主任一人,每门分刀、枪、剑、棍、摔跤五科,每科设教务主任。国术研究馆设立评议部三至五人,于必要时临时组织之,并设编辑、总务二处,每处设主任一人。国术研究馆副理事由春季全国代表大会公推之。各主任由理事聘请之。其余各职员由理事聘请之。每科暂设一、二、三等教授各一人。每处暂设一、二、三等处员各一人。国术研究馆设文牍二人,中医一人。传达长一人,传达二人。夫役12名,厨役2名等。【5】
1928年3月7日,张之江、李景林在廖家巷公宴上海来宁各武术专家,以誌饯别。席间张之江的副官骆斌提出设立分馆以及举行考试两项提案。考试分为国考、省考、县考,国考选中者为国士、省考选中者为壮士、县考选中者为武士。国士每年不得超过5人,壮士每省不得超过8人,武士每县不得超过20人。国士可充首都及各省分馆教授,壮士充各县教师,武士可充各镇村教习。显然这是在效仿昔日科举考试的意思。无论国士、壮士、武士进入军队、警界学校时,享有特别优待。【6】
1928年3月19日,张之江、李景林联名致电上海精武会中央精武并转致柔拳社各国术团体,告知成立国术研究馆已经被国民政府正式批准,定于1928年3月24日召开成立大会,希望上海精武会派遣男女会员先期到达,共襄盛举。无任盼切,专候覆音。【7】
1928年3月24日,国术研究馆成立,于佑任、谭延闿、李宗仁发表训词,张之江答词,国术馆正理事张之江、副理事李景林宣誓。张之江、李景林亲自登台表演武技。【8】
1928年3月25日,李景林接受《时事新报》记者采访,畅谈国技之重要,同时声讨张作霖、杨宇霆勾结日本等,意在表明政治立场。在李景林滔滔不绝时,因有他事催促,李景林不得中止谈话,约记者改日再详谈。【9】
国术研究馆成立不久,4月10日,李景林与张之江代表国术研究馆参加军事委员会开办的交通技术学校开学典礼,【10】随后李景林赶赴北伐前线徐州,视察北伐战事,遂向北伐军总司令条陈战略书,并先后发表一系列劝告书即劝告孙馨远、张勋臣、郑杰卿等向北伐军投诚并公告直鲁民众欢迎北伐军。【10】
1928年4月下旬,李景林赶回南京,5月11日李景林与张之江一道举行欢迎国术研究馆主任孙禄堂到馆大会暨国术研究馆开课典礼。【11】
说明在此之前的国术研究馆还没有正式开课。
综上可知,对于国术研究馆的成立李景林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李景林与张之江密切配合,他们放弃前隙,皆为创立国术研究馆做出了重要贡献,皆是创立国术研究馆最重要的人物。【12】
注:
【1】《柔克斋太极传心录》“记奇遇李景林将军”叶大密撰,金仁霖整理。
【2】1928年3月4日《时事新报》“国技游艺会开会”。
【3】1928年3月7日《新闻报》。
【4】1928年3月7日《中央日报》“国术研究馆筹备大会”。
【5】1928年3月8日《民国日报》“国术研究馆筹备完成”。
【6】1928年3月9日《民国日报》“国术研究馆骆斌之提议”。
【7】1928年3月19日《时事新报》“国术馆念四日开幕”。
【8】1928年3月26日《民国日报》“国术研究馆成立会”。
【9】1928年3月27日《时事新报》“李景林氏之谈话”。
【10】1928年4月27日《新闻报》“李景林最近之工作”。
【11】1928年5月12日《中央日报》“国术研究馆已开课并欢迎主任孙禄堂”。
【12】创立国术研究馆最主要的人物有谭延闿、李烈钧、张之江、李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