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思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现象

时事   2024-11-06 22:10   北京  

(更多新书好书推荐,点击知事荐书)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家,他一生沉浸文学创作,创造了一百多部小说、三千多万字的光辉成绩。近一个世纪以来,文学界对张恨水及其创作的研究始终热度不减。那么,作家王张应所著的这本《闲话张恨水》,又具有怎样的鲜明特色,他笔下呈现的张恨水究竟又是怎样的形象


作家张恨水


《闲话张恨水》是一本随笔集,不同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论著,其语言更加朴实,是一本融合着浓浓乡思的作品。作者是同为潜山人的王张应,作为后学,他在通篇创作中不仅用心地还原、讲述张恨水的种种往事,还将一种乡思贯穿始终。这种乡思,源自对前辈乡贤张恨水先生的那份理解与崇敬。他与张恨水先生一样,儿时在黄土岭储氏宗祠内读书,求学的日子,他从老师那儿了解到张恨水先生刻苦读书的种种过往。岁月在他的骨子里沉淀出一种对张恨水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可以说,全书53篇随笔,以“乡思”为线索,围绕“从黄土岭走出去的张恨水”“重情重义的张恨水”“有雅好的张恨水”“爱惜羽毛的张恨水”“张恨水的朋友圈”等五个维度,展现了一个至真至纯、别致的张恨水形象


此外,《闲话张恨水》的最大特色在于透过叙述张恨水的故乡情结,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现象——“在城思乡”。张恨水就是这样一位“在城思乡”的报人作家。他从黄土岭走出去,“北漂”至北平,身为报人且思乡心重的他,常常在文字中流露出那份对故乡的思念。比如,在他的众多笔名中,除张恨水之外,还有诸如“天柱山旧客”“天柱山下人”“天柱山樵”“潜山人”“我亦潜山人”“梅城笑翁”等与祖居地密切相关的笔名,这些笔名深藏着张恨水对故乡的眷念。可以看出,张恨水一生心怀故乡走天下,身离故乡,心却和故乡在一起。


谈到“在城思乡”这个概念,王张应并未以文字过多赘述,而是采用分类叙述的手法,从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摘选部分代表作逐一展现。以作品来阐述文学概念,不仅使文章的内容更具通透性、说服性,还能全面展现张恨水的故乡情结,由此,一个至真至纯、重情重义的张恨水形象更加丰满。如,张恨水的诗歌作品《潜山春节》(十首),其(二)中写道:“黄豆打成瑞露浆,作来豆腐与千张。茶干咸菜冬菰炒,淡酒三杯口味长。”各种家乡美食呈现在一起,香味顷刻溢满纸页。简明的语言,连贯的视角,刻画出一组皖西南潜山地区的年俗画,字里行间浸满乡思。再如,他发表在《新民报》“北海”副刊的《桂窗之忆》中说道:“予潜山故居,传五代,子孙繁盛,传及予身,乃得其中之数椽……宅老,黄土砖墙,白粉剥蚀成云片。”黄土老房,云片白墙,皆是他生命和灵魂的根。小说《潜山血》写发生在家乡潜山的抗战故事,而故事的原型则是张恨水的两个同胞弟弟张牧野、张仆野。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他把家乡写进文字,一种亲情和乡情自然而然地上升为爱国情。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张恨水在创作中,无不将思乡之情浸注其中,用手中的笔书写着潜山的壮美山川与人文风貌。


《闲话张恨水》是一本回忆之书,也是一首沉甸甸的思乡曲。“闲话”旨在闲谈,除谈论文学以外,还谈论那个与故乡紧紧融为一体的潜山籍作家张恨水。全书以叙述与回忆交替进行的方式展开撰写,既丰富了内容本身,又使得语言更近于真实,字里行间更能深入人心。作家王张应以乡思为底色,将笔触扎根于黄土岭大地,通过娓娓道来的讲述,为这本回忆张恨水先生的书着上了浓郁的乡土色彩。


作者:陈璨,黄山书社编辑



感恩回馈
长安街知事准备了精美图书
赠送给广大粉丝!

闲话张恨水




★作者

王张应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张恨水的同乡、好友讲述,加以丰富的史料、照片佐证,回忆张恨水儿时的家乡生活情形、人与人的点滴故事、人生观与创作观、雅好与文化名人之间的交往等侧面,讲述了张恨水的故土情怀、爱情友情以及品性嗜好,娓娓道来的散文化的叙述,比传记生动,比小说可靠,展现了一位别致而真实的张恨水。


活动参与方式

1.关注“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已关注用户可以省略此步!

2.在本篇文章评论区留言(系统限制每篇文章只能精选100条留言,敬请理解)。

3.留言获点赞数最多的三位粉丝,每位将收到一本赠书。

4.留言点赞截止至次日18时,中奖名单及领奖方式将在次日推送中公布,敬请关注。


注意事项:

① 所有奖品一律包邮

② 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图书邮寄不到,与长安街知事无关

③ 活动奖品寄出后,由于快递失误导致的奖品丢失所造成的损失与长安街知事无关,由用户自行与快递协商解决

④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长安街知事所有


长安街知事
提供靠谱的政事分析,解读注意不到的新闻细节,脑补有趣有料的政治常识。一群接近核心的小编,给你提供走心的时政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