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的出海类型公司,需要搞清楚依靠什么出海?
美国有科技、消费、医疗,对应的有纳斯达克指数、美国消费指数、标普医疗指数、标普生物科技指数、纳指生物科技指数。
美国的指数也是布局全球的比较好。纳斯达克指数属于投资全球的指数,主要以科技为主的指数,聚焦全球科技龙头公司;
美国消费指数是美国的可选消费,与标普全球高端消费品指数比较,收益较好。全球消费品连锁店,麦当劳、星巴克还是集中在美国市场;
美国的医疗指数和生物科技指数,持仓比较分散,收益没有标普全球1200医疗保健指数好。
中国的科技、消费、医疗哪些行业最容易出海?
科技和医疗科技是最不容易的,不仅内卷,而且受限,需要突破。虽然美国有着全球科技龙头公司很好,但是美国的医疗和生物科技,也是同样内卷,不如投资标普全球1200医疗保健指数。
中国的不是代工类的,而是独立品牌类的科技,比亚迪,可以称得上是制造科技。中国的很多汽车、家电全球布局,所有的集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的可选消费行业,而且是一级行业。
只是市场很少关注可选消费指数,普遍虽然关注汽车行业指数、家电行业指数的介绍,但是也很少把可选消费指数拿出来介绍。
因为前几年被主要消费的光环吸引了。
而且前几年都在纳闷,怎么中国的主要消费好,美国的可选消费好。
因为人口红利,如果没有了人口红利怎么行,不是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结果,中国也必须依靠可选消费全球突围了。
全指可选消费行业的持仓包括美的集团、比亚迪、格力电器、海尔智家、福耀玻璃、长安汽车、上汽集团、中国中免、赛力斯、三花智控等等公司。
其中半数以上的公司都能出海。
中东非洲等地有些家电,白电和黑电增速都比较好,有些家电洗衣机、冰箱的规模尚可,作为居民城镇需求最后普及的空调还没有跟上。
中国海尔海信家电在尼日利亚、南非市场上都有比较好的占有率,都有全球工业园和制造基地,美的集团也有积极布局的小家电,积极投资收购海外品牌,拓展海外市场。
虽然积极出海,但是竞争格局需要不断跟踪。
包括比亚迪的竞争格局的变化,每月的汽车月销售量在不断变化,不然还有赛力斯问界品牌什么事。
还有福耀玻璃出海本土化做得很好,依然阻力重重。
民企三花智控做空调零部件,海外有市场也有些阻力。
但是,都是一步一步发展的。特定经济环境能够穿越牛熊周期的公司很少,需要挖掘,日本的优衣库通过自有品牌、爆款品牌和长期营销,通过全球化的布局,也慢慢成长起来了。
顺全球化要出海,逆全球化更要出海,虽然更不容易,但是不出海就出局。将工厂建设在海外,进行本土化的生产和销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日贸易摩擦,日元升值有助于海外投资办厂,使日本有了产能在国外的本土化的公司,比如丰田汽车,能够克服贸易保护主义,拓展海外市场,同时降低了经营成本。投资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出海企业,寻找出海价值。
出海企业必须要有全球竞争力定价,有竞争力、定价权、产品普遍能被接受,有需求,有着清晰格局。所以不能投资价格战的公司,需要投资龙头公司,最好走向全球。
可选消费中的轮胎等汽车配件,金店等上市公司,也都或是全球零售,或是受益全球金价。而机械重工不属于可选消费行业,这些也是全球市场方向。
市场有只老牌的广发可选消费ETF,还有只新上来的华夏可选消费ETF。规模都比较低,热度也依然比较低。如果中国经济能够腾飞,需要可选消费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