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没去红砂村,其实离家很近,步行一两公里而已,偏偏一直没什么可逛的动力。
上周末去了,红杏路路口吃一个东北菜。路虽重修却没拓宽,一出太阳赶上周末,车辆堵得不可开交,服务员员一边上菜一边看着堵车现场频频摇头。
行人逛起来要随时注意避让车辆,人行位置很窄,根本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走。
走着想买点水,雪糕之类,先到一个茶馆门口的冰柜里翻,一瓶农夫山泉喊6元一瓶,一袋雪碧冰5元一包。
那一刻要真买了,会感觉对不起自己,真的人傻钱多。仿佛到了什么运输艰难的景区。
买卖自由,你可以如此卖,我不买就行。旁边小卖部,一瓶农夫山泉3元,略贵一点,可接受。心头琢磨:一个体验性景点没啥特色,全凭一腔情怀和热爱撑着,商家有必要这样定价吗?
“村”里继续走,几个建筑设计颇见新意,如红砂大院。大概赶上秋冬,自然环境生出寂寥感,高高的古风建筑修了多年,旁边四季雪场也处于停滞状态,一排玻璃房子过去还卖点小东西,眼下内外草木深深。
这些空间算得上重头戏,暂时没唱出来。建议红砂村可以向东郊记忆运营团队取经,人家也是耐住了十几年寂寞与吐槽,转型成功。
莫以为放几块“我在哪里很想你”的路标,就能成为网红打卡地。
红砂村位置极好的,3.5环,环境相对于几年前,确实变得没那么野,三五年前走进来,的确是进了村,村民墙上还有老计划生育广告,脚踩真实青苔,接地气。
如今完成着一场进化,从农家乐到小资咖啡馆和茶馆的进化,顾客都藏在店里,藏在一个个坝子里玩,公共区域未打开。
如果路确实难以拓宽,那就尽量做好外围交通疏导,梳理商家整体运营,把体验动线,优秀节点拎起来,才能把人引来,留住。
我肯定依然看好红砂村,家门口的景点,你好,我也好。请不要再一瓶农夫山泉卖6元钱啦!本人无所谓,就怕影响游客整体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