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香港人才留存的雙向策略

时事   2024-11-13 18:09   中国香港  


近年政府致力吸引人才,據入境處數據,人才入境計劃獲批數字由2020年的3.1萬上升至2023年的13.5萬,上升約3.3倍,其中內地人才佔比高達9成多。同時,高才通計劃,截至今年2月底,有近2.7萬名18歲以下未婚及受養子女已來港,5個月期間激增113%,而已抵港的受養人則有46,362名。

人才濟濟固然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有所裨益,但是留不留得住他們的心,讓他們落地生根,才是下一步需要反思的重點。

剖析內地新來港人士的適應困難,根據民政事務總署統計,在2024年第一季,超過一半的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表示適應香港生活有困難(52.7%),其中最大困難分別是教育制度(32.7%)、居住環境(31.4%)和語言(31.2%),可見至少仍有過半新來港內地人士未能融入香港。


從社會學角度出發,社會融入可分為四個面向:結構融合(Structural Integration)——包括住房、勞動市場、福利和教育制度的參與;文化融合(Cultural Integration)——包括對地方文化,語言與社會規範的認識與掌握;互動融合(Interactive Integration)——包括社區網絡的融入與社會資本;身份融合(Identificational Integration)——身份認同的建構。

以上四大融入社會的結構性因素相互交織,相輔相成。其中,語言、文化與社會規範融合是導致新來港人士邊緣化(Marginalisation) 最棘手亦是最根本的因素。

另外,語言方面,香港的語言教育政策為兩文三語,根據統計處數字顯示,2022年,接近9成港人慣用的語言為廣東話,雖然與2006年相比,能說英語及普通話的人口比例上升14%,但始終並非慣用語言,而粵語對港人的「情意結」並非英語及普通話能動搖。


語言、文化與社會規範與其餘三個面向的融入息息相關,該部分的措施必須多加着墨,不少移民熱門國家,如紐西蘭,加拿大,澳洲等都具備一套全面的文化融合措施(Cultural Integration Policies),包括文化交流會、工作坊、語言培訓班和朋輩/大使同行計劃等。雖然香港亦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其分別在於香港的融入政策過於單向。

融入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切忌顧此失彼,需同時考慮新來港人士與土生土長的港人。在短時間內有六位數字的人才及其家屬來港,或多或少是會影響本地人的就業、生活、住屋的租金、接受教育及醫療服務的機會。怎樣令外來人才及其家人同本地人和洽共處,減少不必要的矛盾,政府有關當局必須要細心考量及部署。


最後,持續優化各種支援服務,增加制度靈活性及改善居住環境等固然重要,但要留人必須「留心」,致力打破港人與新來港人士的文化隔閡與偏見,建立愛港情懷——加強身份認同及融合(Identificational Integration)——才是長遠之策。

成功融合並非只對外來人才有益,對香港的整體經濟發展、穩定和社會融洽亦相當重要。香港從來都是一個開放型的社會,只要政府掌握外來人才的特徵,各個政策部門能夠就融合計劃做好協作,多聽多尊重本地人及外來人才的意見,做好平衡,我有信心香港有能力吸引及留住人才。

作者江玉歡為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載於《橙新聞》



(本文圖片來自中通社、香港01及星島





往期推荐

北都三大片區年底展開市場意向調查!甯漢豪:期望明年至少一個正式招標

約2.3萬港生在內地讀書!國家教育部鼓勵香港高校北上辦學

逾17萬人入場參觀!抓緊時間來國安展廳看「月壤」

警方新界北嚴打非法賽車抓14人!部分報稱教師護士…




嶼天下
嶼天下與你同心,同聲,同行。讓我們知道的大家都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