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发展包含了“倾听与表达”,倾听在前,是学习语言的先行官,但实际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倾听的培养。形成了一些让老师们“头大”的现象。
《纲要》和《指南》为幼儿的倾听能力的教育给出方向,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培养幼儿的注意倾听的习惯,要求幼儿能安静、专注、有礼貌地倾听他人讲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也给出了幼儿倾听的培养目标,可以总结以下7个方面:安静地倾听,注意力集中,理解常用语,礼貌交流,耐心倾听,理解不同类型的语言,有效互动沟通。
幼儿的倾听行为是这样的,听到了,转化了,听懂了。从非语言方式的接收信息到语言的表达。
当幼儿听到内容后有回应。回应的表现为身体的行为表现:
转头、回头、抬头寻找声音源;
面部微表情,眼睛对视或微笑或疑问好奇。
回应是对话双方的互相反馈,老师的回应同样重要。幼儿在学习倾听时是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对幼儿的回应不敷衍,及时回应幼儿,这样对幼儿的倾听习惯的建立很关键。
当老师倾听幼儿时关注他们的表情,动作姿态,追问互动,肯定幼儿的感受,认同幼儿的表达,都是高质量的倾听教育行为示范。
幼儿倾听的场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可聚焦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一对一对话上进行幼儿的倾听观察。
在教学活动中常见幼儿倾听问题表现有:
做小动作,
表情淡漠,
东张西望,
切切私语,
答非所问,
打断他人说话,
表达欲过强忽略倾听(俗称插嘴)。
以上情况是在活动课的设计满足幼儿需求、有趣味的情况,大部分幼儿能专注在活动中,只是小部分或个别幼儿倾听行为的反应。
在一对一对话交流中常见幼儿倾听的问题表现有:
听不见呼叫他,
背对着说话,
不看对话人的眼睛,扭着头说话,
手里干着与对话无关的事儿,
耍赖地上打滚式交流。
以上表现是幼儿在情绪稳定日常常态的行为状态。
幼儿有以上不良的倾听行为表现时,我们应该关注幼儿的倾听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培养方式是情景的示范和鼓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行进倾听培养,从幼儿的听到-理解-互动三步中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