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专家
2024.11.22 / 刘莉
肠道菌群失调
健康的“隐形威胁”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刘莉
在人体这个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系统中,肠道菌群的平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肠道菌群失调,这一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实则潜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成为许多疾病的“隐形推手”。
从检验科的角度,我们深入探究肠道菌群失调的成因、影响及其防治策略,以期提高公众对这一健康问题的认识。
HEALTH SCIENCE
肠道菌群失调
健康的“隐形威胁”
HEALTH SCIENCE
一、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据估计,人的胃肠道内大约有千万亿个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古生菌群等。肠道菌群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影响代谢过程、合成维生素等方式,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二、肠道菌群失调的成因
肠道菌群失调,即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1.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此外,过度消毒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也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2.生活方式:吸烟、酗酒、过劳、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长期暴露在高压力环境下,都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生素、类固醇等药物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4.疾病与年龄:疾病、化疗、手术等医疗手段,以及人体衰老,都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
三、肠道菌群失调的检验与诊断
肠道菌群失调的检验与诊断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粪便检查:通过粪便培养、涂片镜检等方法,可以了解肠道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判断是否存在菌群失调。
2.血液检查:某些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疾病,如内毒素血症、炎症性肠病等,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发现异常指标。
3.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I等,有助于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道结构改变或并发症。
四、肠道菌群失调的健康影响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涉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多个方面:
1.消化问题:如便秘、腹泻、胃部不适和气胀等。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
2.免疫系统问题:肠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增加感染、过敏等疾病的风险。
3.营养吸收问题: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足和健康问题。
4.精神问题:肠道菌群失调也可能与精神问题有关,如抑郁、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被称为“肠脑轴”。
5.代谢问题: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有关。肠道菌群能够影响机体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体重、血脂、血糖等指标。
五、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策略
针对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过度消毒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2.益生菌和益生元补充:适当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如乳酸菌、双歧杆菌、菊粉和果胶等,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益生元则是一种非消化性食物成分,可以为有益菌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
3.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肠道感染等,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菌群失调。但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对有益菌产生过度影响。在治疗结束后,应采取相应措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4.粪菌移植:对于难治性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粪菌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健康捐赠者的粪便中的有益菌移植到患者肠道内,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5.心理干预: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因此,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等,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6.生活习惯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的重要因素。包括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减少压力等。
六、结语
肠道菌群失调作为健康的“隐形威胁”,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从检验科的角度,我们通过对肠道菌群的检验与诊断,能够及时发现并干预这一问题。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益生菌和益生元补充、药物治疗、粪菌移植以及心理干预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维护肠道健康,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未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能够揭示更多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呼吁公众提高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认识,关注自身肠道健康,共同抵御这一“隐形威胁”。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