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晓第15期
穷鬼套餐映射消费分级,县城崛起凸现消费下沉,宏观的砂砾落到微观的头顶,就是千座山。但是时代的沟壑里,遍布宏大的缝隙,总有人能拱出一条路来。
在餐饮食品大省河南,继跑出来蜜雪冰城、锅圈食汇两家万店连锁之后,还有一批餐饮连锁翘楚在悄然安营扎寨,快速扩张,比如小火锅的天花板围辣目前已晋级千店品牌,今年计划再新开800家门店,跃上2000店规模。河南一家卖羊肉串夹烧饼的品牌“伍学长”,2023年用1年时间从9家店增长到300+家,体量长了30多倍,抖音出货从年初的单月17万,至2023年底单月突破1000万+,暴增50倍。已经成为羊肉串品类门店数第一的品牌,开创了“轻烧烤”业态。
同样是在跑出了蜜雪冰城和锅圈食汇的河南,同样是把一个品类性价比做到了极致,从这些品牌身上,让我看到了消费下沉时代,餐饮的新增长范式:
1、餐饮消费下沉,“1/4定价潮”卷进各大品类
2、小吃进烧烤出出,“把价格打下来”成主旋律
3、O2O时代重返,“前流后链”驱动增长
4、顺应价值重力,做品类创新,而不要创新品类
5、重估品类赛道,国民品类值得被重新做一遍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塌陷,一半是隆起。
寒冬里总有暖阳天,在众多餐饮企业吐槽内卷,哀叹低迷的当下,仍有新的业态在贴地飞行,逆市崛起。
盘点当前的供需生态,从年前的拼多多市值一度超阿里,到海底捞开嗨捞卖“冒菜”,以及在全国300家门店上线客单价30左右的“下饭火锅菜”,再到一度“过气”的旋转小火锅集体“翻红”,性价比制胜的信号更加清晰。
需求方面,“军大衣引领时尚潮流”、“反向消费”、“特种兵吃喝”“白人饭”等2023年以来高频出现,都指向一个信号:现在人们的消费更理性了,满足感的生成方式更实际更接地气了。
虽然当前的供给丰富多样,人们的需求千差万别,但毫无疑问,供需同频共振的最大公约数,非“性价比”莫属。盘点餐饮行业当前的热门大连锁,无一不是在“性价比”上建立起了极高的壁垒。
新茶饮品类,高端奶茶客单价曾在25~30元区间,蜜雪冰城以7元左右,即1/4的客单价率先成为饮品界首个万店品牌,截至2023年9月,蜜雪冰城已在全球10多个国家开出4000家门店,以3.6万家的规模成为全球第四大快餐饮连锁品牌;
咖啡品类,星巴克咖啡客单价在38元左右,瑞幸咖啡以十几元,即不到星巴克1/2的客单价,成为首家万店连锁,今年以来的每周一杯9.9,更是成为它拉高消费频次的利器。瑞幸之后,客单11元的库迪咖啡(7000+)、7元的幸运咖(2800+),虽然还没有像瑞幸一样有清晰的差异化爆品推出,但杀入星巴克1/4的价格带,已让它们崭露出快速扩张的彪悍。
火锅品类,客单价集中在100~120元区间,只有海底捞一家千店品牌,而锅圈食汇以三四十元,即火锅店1/4的客单价开火锅烧烤食材超市,已经成为第6家万店连锁,2023年11月在香港上市,成为“在家吃饭”第一股。
烧烤品类,饮品、火锅之后,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品类要数烧烤了,目前尚未出现千店品牌,烧烤分为炙烤和串烤,其中羊肉串是烧烤的代名词,搜索窄门餐眼和红餐大数据发现,羊肉串品类排第一的是伍学长,烤串品类伍学长也晋级TOP5。
数据来源:窄门餐眼(左)红餐大数据(右)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8个月前我问华鼎供应链的海涛总,请他从供应链配货的角度给我提供一些看好的品牌,他提到了伍学长。彼时,伍学长只有30多家门店,不到一年时间,伍学长已增长近10倍。增长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直观的仍是价格,烧烤的主流客单价区间在50~120元,客单价在10~30元区间的伍学长同样是切了1/4。
正餐品类,因其菜式多样,烹饪技法复杂,区域口味方差大,客单价集中在100元左右,门店多在个位数,50店已是一大关,百店以上的凤毛麟角,但这两年我们发现,徽菜里跑出了570+店的小菜园,闽菜里跑出了320+店的醉得意,湘菜里出了260+店的兰湘子,分析它们的客单价,都是切了本菜系约1/2的客单价,而接近1000店规模的“轻正餐”品牌米村拌饭,客单价在30元左右,基本是正餐1/4的定价。
由此可见,业内讲了很久的“正餐小吃化”,到底“小吃化”到什么程度,才能指数级拉高其广谱度?通过对以上4大品类在价格带上的分析,餐晓总结出一个结论:1/4定价法。
可以预见的是,顺应人们更加理性的消费理念、响应人们更加务实的价值感生成机制,“1/4定价法”正在卷进各个正餐、大餐品类,正在蚕食大菜、贵菜的蛋糕,一批“国民级”消费品牌将陆续在这一进程中诞生。
伍学长定位于“轻烧烤”,在店型、SKU、客单价三方面做到了简洁和轻快:
小微店型:传统烧烤店多是60~200㎡的重型门店,伍学长是5~30㎡的小微型门店,更具选址灵活性,可落位到街道、社区、商场、美食广场、学校食堂、景区、交通枢纽、加油站等多种场景。
简洁SKU:传统烧烤店SKU普遍在60~100个,多SKU决定了门店在备货、仓储、设备、出品方面存在较高的复杂度,伍学长将SKU精简至10个左右, 统一产品形态,研发自动化烧烤设备,提高出品效率,提高了烧烤产品的即食属性。
低客单价:传统烧烤店主流价格带在50~120元,伍学长价格带在10~30元,将烧烤小吃化、即食化、休闲化,降低了烧烤的消费门槛。
伍学长CEO雷彬,是一位在零售行业摸爬滚打过13年的创业者。我们都知道,零售行业毛利率普遍在20%~40%,净利率一般在5%左右,餐饮行业毛利率低于65%就很难赚钱,从利润薄如纸的零售业转到餐饮业,让雷彬在开出伍学长第一家店时,就自带零售行业的“低毛利素养”。
通常,人们对1个羊肉串的心理价位是5元,但伍学长起步时的核心产品“5串1饼”,即5个羊肉串加1个烧饼,只卖6.9元,所以一开业就生意火爆。
但卖了一段时间后,摊上人工、房租等成本,一算账是赔钱的,只好进一步优化产品,找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平衡点,经过调试,伍学长“5串1饼”的门店零售价定在了15元,在线上的活动价,则稳定在12.9元、13.9元,这个价格对比5串羊肉串25元的心理价位,仍具有吸引力。如此一来,消费者接受,门店还有一定的利润,双赢局面给伍学长带来了可观的发展空间。
伍学长董事长谭野则从消费习惯出发,为伍学长定下了“小吃进、烧烤出”战略——伍学长做的是烧烤,但把烧烤用肉夹馍的方式小吃化了。伍学长要做的第一步是把烧烤装进饼里,但终局是要把烧烤再解放出来。
为什么要“小吃进”?是为了降低人们对烧烤的体验门槛,培养和放大吃烧烤的习惯:
首先是价格门槛,吃一顿烧烤一般在60元靠上,吃一顿伍学长,只要15元左右就能实现。而且是立等可得,拿着刚出炉的羊肉串夹烧饼,热乎乎地吃。消费门槛低,但体验峰值高。
其次是场景门槛,我们只想吃个羊肉串时,很难去到一家大的烧烤店,一来会觉得只点三五串羊肉串有点尴尬,二来烧烤店不是全时段营业,一个家长带着个小孩儿,很难跑到烧烤店说,给我来5串羊肉串,但到伍学长可以,触手可及的消费场景,提高了触达机会和消费频次。
一个典型例证是,在伍学长的竞争压力下,一家烧烤品牌推出了29.9元的双人餐,但去吃的人不多,因为其品牌形象、消费场景、服务形式,让消费者不敢进,30元在烧烤大店吃顿双人餐,就像皇宫里突然卖烩面一样,让大家不敢相信。反之,如果伍学长推出30元的双人餐,大家会觉得很正常。
“烧烤出”则是在烧烤消费习惯被放大后,提供更多元的产品,带给人们更丰富的烧烤体验:
“当我们的核心产品赢得基本认可,服务网点变得足够多的时候,大家对我们其他烧烤产品也会有很好的接受度,那时我们会再按照烧烤的逻辑,逐步组合出来不同客单价的烧烤小套餐,不同口味的产品组合,2024年计划逐步推出情侣桶、家庭桶等,逐步覆盖户外露营、家庭聚餐、公司团建等场景。”在谭野看来,伍学长产品的“走食”属性也给它预留了打开更多场景的可能性。
从伍学长的“小吃进、烧烤出”战略推演,小吃进大餐出,“把价格打下来”或许正在成为餐饮行业品类创新的主旋律。
为了进一步了解伍学长,2023年10月中旬我曾去看了伍学长一家位于郑东商业中心的店。
这家伍学长的旁边,一家烙馍卷菜、一家喜姐炸串。点了个“5串一饼”套餐,观察到来伍学长的多是年轻人,也有带孩子的妈妈。他们多是在抖音上团了券,前来核销的。
郑州商业中心一家伍学长门店
生意闲下来,烙馍卷菜的老板和伍学长的老板聊了会儿天,表达了自己对客流变化的担忧:“我都发迷了,不知道人都去哪儿了,我家东西不差呀,一个烙馍卷菜,一碗浆面条,才十几块钱,原来门口五六张桌子都坐不下,现在两张桌子都坐不满。”
这位老板觉得,五一过后少了一批人,十一过后又少一批人。无独有偶,多位餐饮老板都感觉“人变少了”,一二线人口往下沉了,回流了一部分,但提供餐饮服务的变多了,分子变大,分母变小,所以大家会超级内卷。
烙馍卷菜老板感叹说,“真怕元旦春节过去还会再少,再这样下去,都不如去上班了。”伍学长的老板则显得镇定,“我学历不行,想上班也上不了,只能开个店。”
让他不那么焦虑的,是伍学长的“前流后链”运营模型。“前流”是说前端做流量。“后链”是说后端做供应链。我们重点说“前流”:伍学长是一家长在抖音上的烤串品牌,一年在抖音上卖了3000万串,加上美团,有5000万串,其中“5串一饼”,在抖音上一年超过100万份,超越了很多传统餐饮。而绝大多数走低客单价的单店,是没有能力做线上运营的。
2023年12月,伍学长跻身抖音餐饮团购全国top100
伍学长在线上的丰厚斩获,预见了一个趋势:中国餐饮正在重回O2O时代。
O2O是2015年很流行的概念,但那时候只是在大城市做了一波,消费处于蓬勃上行的阶段,线上还是一个新兴的“客场”,线上线下差价还不大,而发展到今天,线上已经晋级为成熟的“主场”,加上经济下行,人们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了,线上比价,线下核销,没券不吃,成为较为普遍的消费习惯。
在旅游城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年轻人到一家餐饮店门口,会打开大众点评,看评价,看团购的券,不顾店店家的招揽吆喝,转头去了另外一家,线下的招揽似乎正在失效。
一家连锁快餐品牌的老板也发现,“小年轻们可厉害了,蜜雪冰城4块钱的柠檬水,他们都能在线上找到2块5的;库迪已经8块8了,但他们还能找到7块6的,12.9一碗的鸡蛋面,他们会告诉你,团购里11块9,特价团购里9块9。”
这位老板也很头疼,“从6月份开始,我们的产品、服务在提升,但五星好评率下降了20%多,很奇怪。”其实,餐饮品牌们正在遭遇共同的阵痛——大家的一切都没有变,但消费者内心的价值刻度在发生变化,大家愿意付出的成本更低了,而对品牌的要求更高了。
“越是内卷的时候,线上对线下的驱动作用会越大,所以我们对线上特别重视”,谭野表示。
可以预见的是,“线上比价,线下核销”已成为餐饮消费的常态,当客单价20多块钱的快餐都受到影响,火锅、烧烤等客单价相对较高的大众品类受到的影响波动会更明显。
餐晓注意到,已有7000多家门店的塔斯汀也是线上做得很优秀的品牌,其套餐半年多卖了450万份。对标塔斯汀,伍学长主账号销量和塔斯汀差距为50%,考虑到塔斯汀门店数是伍学长的20多倍,所以伍学长的线上拉动能力是超过塔斯汀的,已经是把抖音用出来竞争力的品牌。
肉眼可见的是,洗牌的驱动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价值重力,一个是品类创新。
在价值重力的作用下,“雪糕刺客”、“红薯刺客”、“麻辣烫刺客”等原本把低价值的事情通过品牌包装做溢价,变得越来越难,因为价值重力是你的敌人。而瑞幸、伍学长们能快速发展,源于把贵的打下来了,价值重力是你的朋友,高价值低价格自带加速属性,就能轻轻松松往更大的市场走。
价值创造的方向也在出现清晰的分野,“创新品类”的确定性进一步被稀释,“品类创新”的确定性在增加。
创新品类,是原来没有,刚出现的新品类,品类创新是原来存在且接受度较为广谱的品类,像火锅、烧烤、咖啡等,做更大范围的教育普及,特别是在市场层级、价格带双下沉的背景下,新一轮餐饮创新会集中在品类创新上。
伍学长做的就是对烧烤品类的创新,是用新的价值点设计和更广大的消费人群链接起来。
“我们的愿景,是让美味触手可及,让烧烤触手可及。就像瑞幸咖啡一样,咖啡不是一个新品类,但它让大家在更低的价格带,在更多元的场景里喝咖啡,用高密度的供给网点,高密度的线上吸引,让大家随时随地、想喝就喝地喝咖啡,把喝咖啡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
谭野表示,“伍学长的逻辑也是如此,吃烧烤其实是个广谱性很强的、不需要教育的事,但在新的场景,在低的价格带来吃,也是需要培养的。伍学长要做的,就是在更低的客单价里,让你吃上、且经常吃烧烤。让大家从一季度吃一次,进化为一个月吃一次,一周吃一次,是有可能的。”
沿着这一思路,伍学要继续打的是规模战略,成为万店品牌。2024年,伍学长计划加速拓店,成为千店品牌。
当前烧烤品类超过500家的凤毛麟角,没有大连锁,没有头部品牌,伍学长缘何有成为万店连锁的野心?谭野分析,作为最原始历史最悠久的餐饮品类,烧烤绝对是个大市场,在疫情期间,烧烤还是为数不多的实现微增长的品牌。但观察整个品类的客单价,40元以下的极少。
极海的数据检测显示,茶饮20块以上的很少超过千店;10~20的有千店品牌,但是万店只有蜜雪一家,10元以下。烧烤也一样,客单打不下来,千店都很难,打下来了,万店都有可能,只要你能找到其中的最大公约数,而“羊肉串=烧烤”,是最能代表烧烤的单品。
那么羊肉串品类有多大?我们可以大致做一个估算:在肉类食材且能做小吃两个象限中,鸡鸭最多,已经跑出正新鸡排、绝味鸭脖两家万店连锁,猪其次,但没法做小吃,牛第三,也不好做小吃,羊第四,但能小吃化,所以,可以有个大致排序:鸡比羊大,羊比鸭大,所以正新鸡排+绝味鸭脖加起来处以二,大概是羊肉串可以瞄的一个市场空间:2万家。
“万店不是一个战略选择,而是一个战略必然。如果不做万店,业态就很难铺开是,消费习惯就很难养成。”谭野分析说,“城市地标级的餐饮业态,像长沙的文和友,一个城市有一家就能立得住,但如果你天然是服务大众的,就必须考虑价格和消费便捷性。像锅圈,正是因为有了万店的密度,才能逐步养成在家吃火锅的消费习惯。”
参照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消费收紧时期胜出的企业往往是国民级的大连锁企业。它们具备3个特征:
一是消费平替。比如服饰消费,消费者不再为大牌logo买单,而是转向朴素的国产品牌,优衣库和无印良品,就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平替,不仅仅是低价,其核心是在不明显牺牲幸福感的前提下,追求高性价比。“物美价廉”是企业胜出的关键。
餐饮行业也是如此。日本餐饮市场的客单价,在1994年到2002年之间,平均下降了13%。这一阶段走出来的,是平价西餐萨利亚和平价牛肉饭松屋。
日本的百元店和折扣店,也是这个这个时候开始发展的。1995年,日本的百元店市场规模约800亿日元,2004年,这一规模已超过5000亿日元。
二是产业容量大。日本90年代的居民消费结构中,餐饮是少数能在经济衰退期间实现正增长的领域。整个90年代,餐饮每年都保持了正增长,2000年餐饮市场销售额比1990年增长了14%。
三是卷高能力走向海外。21世纪初,优衣库在日本国内没有对手,但增长触到天花板,2002年优衣库启动海外业务,在中国上海开了两家店铺。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优衣库的海外营收,每年都增长45%以上。现在海外业务已经是优衣库的核心,也是支撑优衣库股价上涨的主要动力。
对照国内的情况,餐饮出海已蔚然成风。伍学长也已经在意大利、柬埔寨开出了海外门店。
伍学长海外门店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韵。参鉴历史经验,在消费收缩,性价比为王的当下,每一个细分品类都值得被重估,遵循价值重力原则,做出国民级的品牌。
写在最后
谭野是知名的行业媒体人,得知他在经营实体企业伍学长,且跑出了加速度,我很惊讶,但作为3年前开始深入一线了解实体的媒体人,又感觉再正常不过,探究真实的世界,虚实结合,做出新的创造,也许是在媒体沉浸既久者的执念。
一直觉得个体、组织乃至社会的运行,无非是两种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做为媒体人,天然对信息更为敏感,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生成和综合效率分布在不同的工段和职能岗位,信息嗅觉敏锐者最能看到其中的不均衡。
记得一次聊天,谭总很感慨,发现现在是个AI时代、工业时代、农耕时代、石器时代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论可以奇异并存的时代,十分的形象。但市场魔方一般的超级纵深和珠峰VS马里亚纳海沟一般落差巨大的褶皱,又嫣知不是效率差洞察者的机会?
存在许久、认知广备的餐饮品类也是一样,看似卷无可卷,但换一个视角,也许仍遍布宏大的缝隙,仍存在重做一遍的机会。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说来有点鸡汤,但看到足够多的样本,已对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