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不断下移,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已经下降到了1.1%,成为历史最低的水平。银行理财、国债、储蓄型保险等低风险资产回报也随之下降,现金类理财的收益率基本也都到了1.5%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楼市、股市持续调整,投资者面临前所未有的资产荒。
在我国利率不断下行,甚至趋近于零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守护好自己的资产,是绕不开的话题。
我国正在进入低利率时代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换挡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化,自2014年起,我国就开始逐渐进入了低利率时期。在全球降息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提振股市和楼市,2024年利率下行速度进一步加快。
在2024年7月下调存款利率之后,时隔仅3个月,2024年10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再次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之后整存整取3个月期、半年期、1年期、2年期挂牌利率分别降至0.8%、1%、1.1%、1.2%,3年期、5年期挂牌利率降至1.5%、1.55%。这是我国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低存款挂牌利率。
我国已经进入低利率时代。
利率是平均利润率的一部分,当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时,利率必然随之走低。利率同时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
当经济增长放缓或面临下行压力时,央行通常会通过降低市场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这种降息政策的目的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需要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其主要业务是吸纳社会公众存款并发放贷款,赚取利息差。目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已经下降到了3.1%,商业银行为了维持利润,存款利率需要同步降低。
我国过去的高利率是与经济高速增长和通胀水平较高有关。二十多年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还能有两位数利息收益,加上保值贴补率,最高达到20%以上。就是在十多年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息还有4%左右。这样高的利率是建立在我国经济近两位数的增长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水平不断走低,投资收益率下降,存款利率下行是必然趋势。
其实放眼世界,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并非罕见。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遭遇金融危机或经济下行时都曾实施过很多年的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未来我国也很有可能逐渐走向“更低利率”乃至“零利率”。
我国当前资产荒的主要特征
在股市、楼市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低利率时代加剧了“高收益资产荒”。一方面,随着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多和存款利率的降低,“存款搬家”将导致大量资金去寻找更高收益的资产;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换挡期,社会平均利润率降低,整体投资回报率下降,回报较高且稳定的优质资产更加稀缺。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货币政策日趋宽松的背景下,各路资金对优质资产的争夺白热化,导致价格虚高,变相提升了风险。
1、债券市场走牛,国债收益率走低
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债券作为一种低风险、稳定收益的金融产品,自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近两年来,大量资金流入债券市场,导致债券市场持续牛市,债券市场的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今年以来,随着更多的资金进入债券,债券价格不断上涨,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屡创新低。3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至2.5%下方。
对此,2024年4月份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提示长端利率的风险,但是市场并不买账。6月中下旬,长端和超长端利率再度下行,30年和1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向下突破2.5%和2.25%的关键点位。
2、股票市场长期低迷,赚钱效应不再
近年来,国内股市普遍呈现低迷的状态,投资者们发现赚钱效应不再。低迷的股市导致资金流入速度放缓,很多老股民已经痛下决心从此远离股市。年轻人只看到股市持续下跌,没有经历过股市赚钱,更不愿投资入市。
股市下跌,导致以股票为投资标的的公募基金市值也不断缩水,基金投资人持续亏损,购买基金的人也不断减少。近年来,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发行困难,平均发行份额均创历史新低。其中,2023年新成立主动权益基金337只,合计发行份额1387.11亿份,最低发行份额0.1亿份。造成股市长期低迷的原因有很多,除市场对未来经济缺乏信心之外,主要原因是A股市场存在制度性缺陷,只重视融资功能,而缺乏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3、房地产持续调整,居民财产缩水
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暴雷为标志,我国房地产企业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链断裂状况,房地产市场呈现全面下行态势。
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成为拖累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房地产占中国一般家庭资产的70%左右,房价下跌直接导致居民财产缩水,影响居民消费和投资。虽然政府也出台了系列刺激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但是市场运行有其自己的规律。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很难在短时间内逆转。根据美日等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历史经验,房地产市场调整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4、中美利差扩大,资金外流压力大
疫情之后,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为了应对国内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长的挑战,采取了坚定加息、缩表政策,这导致了美元利率的上升。与此同时,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增长和支持金融市场流动性,我国则采取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上的差异导致了中美之间利率的差距不断扩大。中美利差的扩大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更高的美国国债利率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吸引了资本流向美国市场。
现在一些网上流传,一些中产阶级卖掉国内的房产,换成美元投资美国长期国债,每年都能有5%左右的稳定收益,完全可以躺平生活。资本外流不仅影响了人民币汇率,也对国内流动性和资本市场稳定构成挑战。
5、消费意愿不足,居民储蓄增加
疫情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不足,储蓄意愿增加。疫情三年,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持悲观态度,担心失业或收入下降,因此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同时高昂的生活成本,如房价、教育费用和医疗支出等,也使得家庭经济压力增大,进一步压缩了消费空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3年国内家庭新增存款达16.67万亿,再次创历史新高。住户存款余额升至137万亿,已超我国GDP总量,人均接近10万元。随着存款利率下调,对习惯通过银行存款理财的用户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收益降低,而受益降低,又会进一步降低消费意愿,形成恶性循环。有专家就分析,美联储不断的加息是提升美国消费,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美日欧在低利率时期的经验
美国、日本和欧洲都已走过属于他们的低利率时代,经济泡沫破灭和金融危机爆发是利率下行的导火索,而经济增速降档是低利率的根本原因。在低利率时代,虽然整体来讲各类资产的收益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各类资产表现不一,而且同样的资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表现不尽相同,这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基本面有很大关系。
1、日本
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经济进入30多年的低增长期,利率随之不断走低,逐步迈向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日本的低利率时代延续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1990年-1998年是日本的利率下行期,1998年-2006年低利率进入平台期,2006年-2016年日本迈向零利率时期(2%-0%),2016年-2019年日本进入负利率时代。日本低利率时代中,国债是配置价值最高的资产,在整个低利率时代中,债券综合收益相对其他大类资产优势更为显著。
低利率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盈利,但是这还要受制于经济基本面和市场预期。
日本股市在经济泡沫时期1989年达到历史高点,之后长期低迷,从2012年开始日本股市逐步复苏,直到2024年才突破了这个历史高点。日本低利率时代居民资产的整体配置特征是金融资产占比上升,房地产占比下降。20世纪90年代利率下行初期居民资产结构中金融资产占比为44%,但2016年金融资产占比升至62%并在此后长期维持。在日本低利率时代,日本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力度,从海外获取了较丰厚的回报。
2、欧洲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欧元区实际GDP尚可维持2%左右的年均增速水平,但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以及此后欧债危机进一步蔓延,欧元区经济增速在2011年后降至1.1%左右。危机接连冲击下的欧洲市场也步入低利率时代。
2012年-2015年,欧元区利率不断下行至2%左右,2015年-2018年欧洲利率进入平台期,利率维持2%左右,从2018年开始欧开始迈向零利率,2019年-2021年欧洲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利率震荡中枢维持0%左右。
在欧洲低利率时代中,股市和房价表现相对日本要亮眼得多,MSCI欧洲整体获得5.2%的年化收益率,2012年后基本呈震荡上行态势;而欧元区房价指数则在2014年后呈现持续上行态势,2012年-2021年化收益率3.2%,背后原因可能在于欧元区内部不同经济体的分化。欧元区公债收益率、存款的长期收益率则与物价基本持平;汇率表现相对糟糕,欧元兑美元2012年后整体呈下行趋势,年化收益率-1.3%。
3、美国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从2007年底至2008年9月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倒闭的大部分时间里,美联储采取了7次降息举措,累计降息达3个多百分点。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更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到0至0.25%区间,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零利率”时代。
2007年-2015年美国低利率时代表现比较突出的资产是股票、黄金和债券股票指数含股息累计涨幅近70%,黄金指数涨幅58.1%,债券指数含票息累计涨幅44.6%。由于期间美国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不含房租的收益未能跑赢通胀。
在美元利率快速下行期的2007-2008年,股价与房价大幅下跌,黄金和债券资产表现较好,尤其是黄金收益率明显跑赢其他资产,年化涨幅将近20%,背后主要推动力是金融危机期间避险情绪的推动。
在低利率时代前期的2009-2012年,黄金与债券表现仍然不俗。随着经济的持续回暖以及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股市也开始企稳回升开启了一轮持续十几年的慢牛行情。
在低利率后期的2013-2015年,股票涨幅明显领先于其他资产。2012年之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步回暖,目前美国的房价已经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投资和资产配置的几点建议
在利率持续走低的大环境下,多数资产的回报将随之下降。从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经验来看,低利率时期为提高资产收益,普遍减少了现金类资产和债券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加大了对权益和基金的投资力度,同时也会提升海外资产的配置比重。低利率时代,投资不能像在高利率时代一样“无脑买入”,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大原则,采取平衡投资理念,通过多元化投资渠道实现稳健的收益。
1、拓展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低利率时代,经济基本面一般都不太好,市场不确定性增多,资产价格波动幅度加大。这种情况就要求投资者必须根据市场运行情况更为灵活、主动地调整投资策略。
在低利率周期演进到一定阶段,债券的配置价值有所降低,需要增加对其他高收益资产的配置以提升组合整体收益率,比如,权益和另类(REITs、大宗商品和衍生品)等资产。投资者应提高专业投资能力,根据产品特性进行精细化风险预算,实现多资产配置优化与协同效益最大化。
低利率时代,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策略,形成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体系。
2、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比重。在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要提高收益率,就有必要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在低利率背景下,相较于债权类资产,股票资产和房地产价格变化较为复杂。
利率下行初期,由于经济衰退压力较大,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通常大幅下挫,而后的修复速度更多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一般情况下,在经济萧条期,央行才会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这将有助于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收益。在面临海外投资限制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国内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谨慎的投资者可以采用高股息策略,激进的投资者可以多配置一些科技股和成长股。
3、适当拉长债券资产的久期。投资债券不仅是为了获取固定的利息收益,更多的是为了通过买卖获取资本利得。在资本市场上,债券的价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央行的利率政策影响最大。通常当央行下调政策利率或操作利率时,债券收益率也会随之下行;反之,当央行提升政策利率时,债市利率也会相应提升。利率下降会导致现有债券的价格上升,但是利率稳定后债券收益率会下降。
从海外低利率时代的大类资产表现看,在利率快速下行区间,债券市场长期慢牛。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通过拉长资产久期,就可以获取投资资金的期限溢价。同时,如果看准方向,采用杠杆交易也可提升投资债券的收益率。
4、提高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西方不亮,东方亮。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资产收益率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较好,其权益类资产的收益率比较高。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已进入降息通道,其固定收益类资产仍有配置价值。
在低利率时代,做好全球资产配置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平滑国内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在日本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停滞、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日本的投资者逐年加大海外资产占比,取得了很好的收益。根据LIAJ (日本生命保险协会)数据,日本寿险资产中外国债券占比由1980 年的2.4%大幅提升至2022 年年末的23.8%。通过加大海外投资,保险整体资产配置收益得以提升,2009—2022年海外资产平均收益率达3.3%,显著高于同期债券平均收益率。
(五)降低对投资收益率的预期。低利率时代意味着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很多资产实际收益率的整体回落,这是投资者无法阻止、不得不被动接受的事实。由于存在“投资记忆”或“锚定效应”,容易用以前的高收益来衡量当前的产品,收益预期下调存在迟滞,对资产配置有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
实际上,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投资者要想获取更高的回报,就必然要承担更高的风险,这是金融学的基本原理。随着市场利率持续走低,投资者想获得和以前同样的收益,就必须通过承担更多的风险,资产配置中需要引入一些风险较高的资产,这就需要投资者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自身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也不愿承担更大的风险,就不要再去追求以往的高收益了。
岭南会旗下新公众号——岭南金融圈。这里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创投资感悟,并推荐一些回报几十倍的投资标的。关注岭南会的粉丝,务必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