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国际医学院“希望之翼”实践团心理帮扶活动(二)

学术   2024-08-09 09:40   重庆  

2024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心语共鸣,情启赋能

系列二

【“希望之翼”实践团开展系列心理帮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培养儿童珍爱生命意识和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关注和满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发展需要。”


国际医学院“希望之翼”实践团带着医者的人文关怀与社会的深切关怀,欣然启动本次心理帮扶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支教行动与团体辅导,直接惠及每一位孩子,更期通过家、校、社协同机制共同编织守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坚固网络。



01


润心赋能——中小学教师心理

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讲座


为了帮助老师高效地为在校儿童提供心理关爱与支持,2024年7月13日,重庆市教科院冉霞所长基于“希望之翼”团队前期调研的反馈意见,面向南平镇中心校全体教职工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讲座。讲座以老师的自我调节与学生的心理教育两个话题为核心展开。

冉霞老师首先通过K10情绪自评与老师们拉近了距离,了解老师通常面临的焦虑等困境,并运用心理白皮书中的数据加以印证。接着,针对老师常见心理问题,冉霞老师详细列举一系列有效的自我心理调理方式,并带着老师们一起体验冥想的调理效果。

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冉霞老师首先耐心倾听了各年级代表老师所在班级的心理困境儿童实例,并基于儿童心理白皮书中的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排序加以阐释,还就常见问题的深层根源(例如:智能手机的使用)进行了细致剖析。最后,冉霞老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介绍了日常的话语选择误区以及对应的适应性用语,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为南平镇中心校教师的自我调节与更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开阔了思路、清晰了路径。




02


心理困境儿童团辅


通过7月12日与13日进行的全校学生问卷调查与7月11日班主任采访,我们一共筛选出20名心理困境儿童参加更具针对性的团体赋能。


1. 家长篇

8月14日上午,程宬老师与寻求帮助的困境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会谈。会谈开始后,程宬老师以想“培养自己孩子什么样的品质”入手,邀请家长们绘制“好种子与坏种子”,具体分析家长们分享的真实案例,积极探寻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潜在因素,例如“被动参与,整体焦虑,沟通不够,教育方式失当,抚养无力”等,并切实提供指引。




2. 儿童篇

8月14日上午,谢胜凤老师以“熬一锅情绪的好汤”为主题,“认真倾听、真诚表达、保守秘密”为沟通原则,用画笔和语句为媒介,引导孩子表达出真实的内心。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情绪反应强烈,有一部分的根源来源于无依靠的状态,但情绪表达单一化。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本次活动,团队与孩子们建立了较好的信任关系,为下午孩子自愿进行1对1辅导助益。



3. 一对一辅导

上午辅导结束后,家长与孩子均以儿童视角分别进行了MHRSP量表的填写,根据十项指标分数筛选出高危心理困境儿童,经沟通,共12位孩子对参与下午的一对一辅导表达出强烈的意愿。



经沟通,团队发现有10组家庭整体情况良好,主要集中在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学校可控范围。但其中两例属于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干预。后续,团队已与重庆市教科院导师团队以及南平镇中心校共同商讨出因地制宜的危机干预手册与预案预警流程。








03



结语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绘就美好明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希望之翼”实践团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和时代责任,用脚步丈量南川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眼睛发现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用耳朵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内心感应他们的情感波动和需求,聚合各方同向发力,以更加高效、温暖有爱的方式,倾注真挚关怀,给留守儿童以心灵的慰藉、精神的抚慰,共同谱写希望的篇章。




撰稿|江佳玲  余勇志  于皓珺

供图|熊江坤 汪子杰 吴瑶 尹兴怡

编辑|邢芮涵 秦玥

审核|江佳玲 张帆 李俊蓉 李敏


-END-



重庆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
实施高等教育,培养医药卫生人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