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策”“纲要”课第三次集体备课结束后,思政课教师谈学习感悟

文摘   2024-11-16 10:02   河南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河南省)联合举办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一起来看

思政课教师们的感悟和收获


形势与政策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韩思琦

此次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使我感受颇深,收获良多。在集体备课中,张哲源围绕“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这一主题,深入剖析了能源安全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举措。同时,周晶晶以“坚定前行谋统一 续写民族新辉煌”为主题,深刻阐述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此次集体备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重任与使命。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将学到的知识与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出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策”教研室专职教师

王明宽

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不仅以其独特的视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理解国家的窗口,还激发了我对国家发展、社会更新的深刻思考。在收获丰富知识的同时,我也经历了思想的洗礼和视野的拓宽,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悟:


国家大局的洞察。我对国家当前的内外形势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从国际视角看,侧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从国内视角看,侧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现状与挑战,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的不易与潜力。


政策导向的理解。集体备课中对国家最新政策的解读,让我理解了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和长远规划。无论是经济政策、社会政策还是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福祉、社会公平、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努力。这些政策的学习,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将这些政策精神融入个人发展之中。


时事热点的分析。集体备课包含对当前时事热点的深入探讨,如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等。通过分析这些热点,我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着重于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思政课教师

林素琴

在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中,两位教师说课及专家点评,使我对两个专题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第一,要有清晰的授课逻辑,在备课过程中要弄清思路,层层深入剖析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第二,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紧紧围绕要讲清楚的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巧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三,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就当下热门话题展开讨论,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最新信息和观点,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第四,要发挥好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讲好形势与政策课,不仅要讲清楚当下的形势和政策,更要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文化多元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王璐瑶

在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三次集体备课中,我有幸聆听了5位教师的精彩说课和4位评委的细致点评,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可谓受益良多。作为一名“纲要”课教师,我认为,首先,要在整体中认清历史方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不同时代的中国在全球时空中的历史地位,阐释好广阔视野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在辩证中把握历史规律。“纲要”课的讲授要做到“史”与“论”的统一。单纯强调“论从史出”或“以论带史”均不可取,只有“史论结合”才能厘清本课程的性质定位。最后,要在问题中洞悉历史大势。在与今日之国家、社会各领域发展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因顺应历史大势而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把握历史大势而建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顺应历史大势而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因顺应历史大势而开拓。


郑州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闫宁豪

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三次集体备课使我获益良多,5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说课和专家们的精准点评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学习此次集体备课,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困惑至关重要。通过精准的学情分析,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同时,集体备课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例如,利用短视频调动课堂气氛,通过生动的教学材料和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这些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通过这些方式,让“纲要”课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成为一堂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


通过此次集体备课,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创新,努力将“纲要”课讲得更深、更透、更有感染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徐文绘

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三次集体备课中,5位思政课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展示,点评专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我通过对这次集体备课的学习,收获颇丰,深受启迪,主要体现在:一是问题意识,“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在五四运动后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深挖“纲要”课的理论深度。二是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突出“四个选择”这条主线,从而引导学生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商丘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主任

袁海霞

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三次集体备课,由5位优秀教师进行说课分享,4位专家进行精准点评,阵容强大,干货满满,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经历。


5位说课教师的教学展示内容,无论是从历史时段还是从问题教学上来讲,在“纲要”课整体教学任务中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对“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和“三个为什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位专家在精彩点评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教学建议,对我们思考如何讲好“纲要”课大有裨益。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更坚定了以下几点认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必须通过充分的调研来准确把握学情;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链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课堂教学要趣味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纲要”课教学要充分体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故事是为了更好地讲道理,即为史论服务。


郑州财经学院助教

张可佳

学习此次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三次集体备课,听取了各位教师的说课,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真正的好课实际上是一个艺术品,而教师就是雕琢这件艺术品的工匠。一堂出色的好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充足的教学准备,要做到在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在各个知识点之间做好衔接,环环相扣,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学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基于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思政课,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这门课程既要讲历史,同时更要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针对具体的历史阶段和关键历史事件要立足于整体,如“论持久战”这节课,注重战争发展的历史线索,同时全面看待国内外形势,带领学生立足全局,“穿越”时空,去寻找“持久战”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有处理好历史与思政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才能讲得出色、讲得出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的获得容易,难的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在教学的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理想境地。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豫教思语


统筹 杨晓谜 刘   棒
审核 黄发强 赵浩男 孙诗文
编辑 彭宇晴 赵丽平

集体备课↓↓

豫教思语
传递思政资讯,服务河南师生: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事情讲得有温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