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 6849 字,阅读需要 18 分钟
2024 年,中国互联网软件行业出海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明确的"共识"。然而,在全球化产品开发中,文字素养(尤其是最基础、最常见的英文文字素养)的缺失,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崛起,到疫情结束后行业达成出海共识这段时间,产品研发人员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最繁荣的时期。由于中国市场足够大、足够繁荣,我们完全不需要掌握任何国际化的产品研发知识,仅做好纯中文版本的产品,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然而,当这些团队开始真正着手全球化产品时,我们发现自己缺乏最重要的国际化产品研发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字素养、时区与时间、数字与货币等诸多国际化和本地化的基础知识。
虽然时区、数字与货币等领域已有成熟的国际标准解决方案,但文字素养(尤其是英文文字素养)在市面上却很少有系统性的知识总结。
为什么有时候打开一个网站,我们能隐约感觉出这是中国团队开发的,却又说不上具体原因?这些魔鬼往往就藏在细节之中。
接下来,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 “假全球化”
2. 英文书写的相关规范
3. 商标和专业术语
4. 大语言模型(LLM)在国际化内容输出中的帮助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会持续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文章内容:
“假全球化”
“假全球化”,从更严谨的角度,应该是“假国际化”。这里,包括本文的标题中,我使用“全球化”的原因是,它在当前中国出海全球化语境中,是一个比“国际化”更流行的词汇。
言归正传,让我们先明确三个概念:
在讨论全球化产品开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三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全球化"(Globalization - g11n)
它代表了一个产品或服务面向全球市场的整体战略和实践,包含了技术、文化、市场等多个维度的考量。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 i18n)
这是一个更偏向技术层面的概念,指的是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就为未来的多语言、多地区适配预留空间和做好准备。
"本地化"(Localization - l10n)
它关注的是如何让产品更好地适应特定市场的文化习惯和用户偏好,包括语言翻译、文化调适、使用习惯等方面的调整。
这三个概念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全球化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三个层次,缺一不可。
什么是假全球化(国际化)?
就是在没有搞清楚面向全球市场整体战略的情况下,仅仅做了一个所谓的“英文版”三无产品,就是假全球化(国际化)。可以说 “国际化不坚决,就是坚决不国际化”。
具体是哪三无呢?
• 无战略:未定义产品面向谁。服务哪个国家或地区?哪个市场?什么用户人群?
• 无国际化:在未做好产品国际化准备的情况下,仅仅做了一个“英文版”产品。
• 无本地化:在国际化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也没有做好产品的本地化工作。
常见的假全球化(国际化)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特征:
• 产品设计完全基于中文版本,未经过系统性的国际化改造。以微信为例,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社交应用,其国际版本仍然保留了浓厚的中文产品特色,当然,这也可能是基于其特定的全球化战略考量。
• 产品文案充斥着 Chinglish(中式英语)表达,这些表达往往是直接从中文字典查询得来,缺乏地道的英文语言表达习惯。
• 界面设计保留了大量中文排版习惯,包括不恰当使用全角标点符号(是的,你没看错,可以找到很多案例),这在英文界面中显得格格不入。
• 产品视觉素材(如界面截图、宣传图片甚至图标等)中夹杂未本地化的中文内容,破坏了整体的国际化体验。
• 翻译工作存在明显疏漏,包括:部分内容仍保留中文、英文翻译缺乏统一标准(如大小写规范、术语使用不一致等)。
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案例一
下面截图来自 WeChat(微信)macOS 客户端,让我们来看看这款公认的“中国顶级精品应用”的国际化水平。
1. 其英文界面中存在中文符号(请仔细看 Founder 和 CEO 之间逗号是全角逗号
,
而不是半角逗号,
)。这反映出产品的国际化资源管理存在问题,标点符号这样的基础元素未能正确提取和本地化。2. 请看左边的
Description
出现了折行,这明显是基于中文版本的产品设计,UI 设计上没有给国际化提供足够的空间。
案例二
请看截图中的“美团”、“拼多多”和“唯品会”,Logo 中均出现了中文。不知道两家是否有曾设计过英文版本的 Logo,比如“Meituan”?
案例三
请看截图中的广告位出现了“微信输入法”的中文素材。
这些问题的存在深刻反映了我们在国际化道路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根本上说,这源于我们对国际化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规划。就像建造一座大厦,如果没有完整的建筑图纸和施工规范,再优秀的工匠也难以建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同样地,在产品国际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指引和完善的规范体系,开发团队就会陷入见招拆招的被动局面。
更重要的是,很多团队往往将国际化简单理解为"翻译"工作,而忽视了这是一项需要专业团队、专业流程支撑的系统工程。没有专门的国际化产品研发团队,没有严格的质量保证机制,就很难确保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这就好比我们派出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去参加世界杯,结果可想而知。
中式 UI 排版的举例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中式 UI 排版的特点。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对用户体验影响重大的设计细节。
在中文应用界面设计中,由于汉字是等宽的方块字,图标和文字的组合自然形成了整齐的网格布局。然而,这种设计思路直接应用到英文界面时会产生问题。英文字母长度不一,如果强行套用中文的布局方式,不仅会破坏视觉美感,还可能影响可读性和用户体验。
案例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对比案例 —— 微信(WeChat)和 WhatsApp 的产品设计:
微信中长按消息弹出的菜单
WhatsApp 中长按消息弹出的菜单
总结一下:
微信的上下文菜单采用图标+文字的方式。在中文界面下,只需要两到三个汉字就可以表达菜单项的意思。而英文界面下,诸如Reminders
和Translate
就出现了折行,Add to Favorites
也占用了两行。
让我们看看 WhatsApp 是怎么设计的:WhatsApp 使用了纵向菜单,图标靠右对齐。这样的宽度足够满足菜单文字的空间需求。而且,这里的收藏功能,WhatsApp 使用了Star
而不是Add to Favorites
(当然,这是一个整体的产品命名体系,需要在整个产品中协调一致)。
中式英文表达的举例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英文表达。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英文文案:
"Welcome to use our product!"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式英文表达。在英语中,"Welcome to"
后面应该直接跟名词或动名词,而不是"to use"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
"Welcome to our product!"
或者"Thank you for using our product!"
再比如: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这句话虽然语法正确,但是在正式的产品文案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更专业和友好的表达:
"Questions? We're here to help."
或者"Need help? Contact our support team."
再比如:
有的网站上还存在"Service term"
这种表达。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Terms of Service"
。
案例
让我们对比一下“滴滴”和东南亚“滴滴” - “Grab”,看看“假国际化”和“真国际化”的对比:
滴滴的首页:
Grab 的首页:
总结几点问题:
1. 滴滴的界面中还存在中文,而且是最核心的“扫一扫”功能(此处负责同学可以拖下去了~~)。
2. Grab 界面中不存在
...
,而滴滴的界面中存在四处...
(其中两处为内容,两处为界面)。说明滴滴英文版是由中文版改造而来,并且没有考虑国际化和本地化因素。3. 界面中“输入地址”的输入框,Grab 甚至比滴滴更短一些,但是,Grab 用了一个简单地道的
“Where to?”
而滴滴确生硬的写了一个“Enter Destination ... in EN or CN”
。一方面明显是中文翻译过来的,另外,“in EN or CN”也是多余的表述(产品经理想多了)。
这些细微的差别,往往就是区分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关键所在。
现在,因为有了 AI 的辅助,我们有了更多优化表达的机会。比如以上这段举例内容,就是我使用 Claude 辅助生成的。
英文书写的相关规范
在简单了解了什么是全球化的常见问题后,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个在产品国际化过程中经常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问题 —— 英文书写规范。这不仅关系到产品的专业度,更是体现一个产品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这里的标题,指的是产品中所有需要展示给用户的文字,包括但不限于:
• 产品名称
• 产品页面标题
• 产品弹窗标题
• 产品按钮文字
• 产品标签文字
可能大家都知道,英文单词首字母应该大写,可是有时候又遇到一些单词的首字母是小写的。那么在英文世界,这些单词首字母大小写是否存在一些规范呢?
答案是肯定的。
有几种广泛使用的标题大小写规范。以下是主要几种规范的详细介绍:
1. APA 风格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标题和副标题中的所有主要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首字母大写
• 连字符后的词首字母大写(如 "Self-Report")
• 冠词、并列连词和短介词(如 "a", "and", "in")通常小写,除非它们是第一个词
例子:
•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ong-Term Effects"
• "The Effect of Social Media on Mental Health"
2. 芝加哥风格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 所有主要词(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首字母大写
• 不论长度,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词总是大写
• 短介词(如 "in", "to", "of")小写,除非它是句首或句尾
例子:
•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 "Understanding the Basics of Data Science"
3. AP 风格 (Associated Press)
• 所有主要词(包括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首字母大写
• 冠词(如 "a", "an", "the")和短介词(如 "in", "on", "at")通常小写
• 主要动词总是大写(如 Is, Are, Be, Was),无论长度
• 介词通常小写,不受字母数量限制,除非它是句首
例子:
•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How to Navigate Through Complex Data"
• "What Is the Future About?"
4. MLA 风格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 基本规则类似于芝加哥风格
• 连字符连接的词首字母都大写
例子:
•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 "Analyzing Nineteenth-Century Art"
• "Twenty-First Century Literature"
5. 软件界面风格
• 所有可见词通常都大写(包括短介词)
• 主要用于菜单、按钮等界面元素
• 风格稍显古典
• 现代界面更倾向于使用句子大小写(Sentence Case):仅首词首字母大写,除非有专有名词
传统软件界面例子:
• "Save As..."
• "Search For Files"
• "Sort By Date"
现代软件界面例子:
• "Save as…"
• "Search for files"
• "Sort by date"
通用规则(适用于大多数风格)
总是大写的:
1. 第一个词
2. 最后一个词
3. 所有主要词(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
通常小写的:
1. 冠词(a, an, the)
2. 并列连词(and, or, nor)
3. 短介词(如 "in", "on", "at"),除非:
• 是第一个词
• 是最后一个词
• 是动词短语的一部分(如 "Log In", "Set Up")
特殊情况:
1. 品牌名称和专有名词应保留其原有大小写格式
• "iPhone"
• "YouTube"
• "NASA Report"
2. 缩写和特殊符号保持原有格式,不受大小写规则影响
• "pH Level"
• "HTML Guide"
选择建议:
1. 正式学术写作:选择对应领域的标准(如 APA、MLA)
2. 新闻媒体:使用 AP 风格
3. 软件界面:使用句子大小写(Sentence Case)风格
4. 网站内容:保持网站内部一致性最重要,可制定样式指南来规范标题格式
总结
无论选择何种风格,一致性都是最关键的。建议在项目初期制定样式指南,并在整个项目或文档中保持一致,以确保专业性和统一性。
案例
商标和专业术语
知识产权标识符号
在全球化产品中,正确使用知识产权标识符号是体现专业性的重要环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商标标识
在全球化产品中,商标标识的正确使用对于建立品牌形象和法律保护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两种标识:
™(Trademark,商标)和 ®(Registered Trademark,注册商标)是最常见的两种商标标识:
™ 标识用于未注册商标:
• 表明公司对该商标的使用权声明
• 可用于任何商标,无需正式注册
• 起到警示作用,但不具备法律强制效力
• 示例:
OpenAI™
、ChatGPT™
® 标识用于已注册商标:
• 表明该商标已在相关国家或地区完成注册
• 具有法律保护效力
• 未经授权使用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 示例:
Microsoft®
、Apple®
在使用商标标识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来确保专业性和合规性。首先,标识的位置非常重要 —— 它应该紧跟在商标名称后面,中间不留空格,就像Microsoft®
这样。这种紧凑的排版不仅看起来更专业,也是行业的通用做法。
在字体样式方面,为了让标识看起来更加协调,我们通常会将标识的字号设置得比商标名称略小,并采用上标的形式展示。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确保标识清晰可见,又不会喧宾夺主。
说到使用频率,一个实用的原则是:在文档中首次提到商标时一定要标注,这样可以明确声明权利。不过,为了避免显得过于繁琐,在同一页面或章节中重复出现时,我们可以适当省略标识。当然,在标题、产品包装等重要位置,建议还是保持标注,以强调品牌身份。
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地区合规问题。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商标标识的使用规定可能不同,建议在使用前咨询法律顾问,确保合规。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未注册商标的地区使用 ® 标识是不恰当的,这可能会带来法律风险。
版权标识
让我们来聊聊版权标识 ©(Copyright)这个在全球通用的知识产权保护符号。作为创作者,了解它的使用方式对保护我们的作品非常重要。
这个小小的 © 符号承载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它不仅标明了作品的版权归属,还为各类创意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提供法律保护。虽然它的使用并不是强制性的,但在重要作品上标注版权信息,可以更清晰地声明你的权利。
在实际使用中,版权标识的格式非常灵活。最基础的写法是"© [年份] [版权所有者]",比如"© 2024 Apple Inc."
。如果你想表达得更正式一些,可以加上"All rights reserved"
,就像"© 20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对于持续更新的作品,你还可以使用年份范围,如"© 2020-2024 Meta Platforms, Inc."
。
关于年份的选择,你可以使用作品首次发布的年份,或者从首次发布到现在的年份范围。版权所有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关键是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通常我们会把版权声明放在显眼的位置,比如网站的底部。
有趣的是,即使你没有使用 © 符号,你的作品依然受到版权法的保护。这与商标标识不同,商标标识的使用往往有更严格的规定。不过,我建议你还是在重要作品上标注版权信息,这样可以更明确地宣示你的权利。
小花絮
在 AI 领域,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 Transformer(一种神经网络架构)翻译为"变形金刚"。这种翻译不仅在专业性上存在问题,更涉及到商标使用的合规性。"变形金刚"(
Transformers®
)是美国孩之宝公司(Hasbro Inc.)的注册商标,而非通用的专业术语。
类似的,将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 Tesla Optimus 翻译为"擎天柱"也是不恰当的。"擎天柱"(
Optimus Prime®
)是变形金刚系列中的一个特定角色,同样受到商标保护。这种翻译不仅在专业性上有偏差,也可能带来法律风险。在进行专业术语翻译时,我们应该坚持使用准确的技术词汇,避免使用带有商标属性的通俗称谓。
大语言模型(LLM)在国际化内容输出中的帮助
在 2024 年,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已经在翻译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智能工具不仅能够准确理解上下文,还能提供地道的表达建议,为我们的国际化内容创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对于中国企业的出海产品而言,专业的英文表达是打开国际市场的第一道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在 ChatGPT 问世即将两周年之际,我们仍然能在不少英文网站上看到 Chinglish(中式英语)的痕迹。这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更可能损害品牌形象。
AI 辅助翻译
说到 AI 辅助翻译,不得不提到几位"得力助手"。ChatGPT 就像一位通晓多国语言的老师,不仅能准确翻译,还能理解语境背后的深意。DeepL 则像一位专注的翻译家,在专业领域的翻译上颇有建树。而 Google Translate 就如同一位见多识广的世界旅者,能够处理最广泛的语言组合,随时随地为我们提供翻译支持。
这些 AI 工具不仅能帮我们快速处理大量内容,还能确保术语翻译的一致性,这在专业内容输出中尤为重要。它们就像是我们的智能助手,随时准备提供多种表达建议,帮助我们打造更优质的内容。
语法检查分析
在语法检查方面,我们有一些非常贴心的工具伙伴。Grammarly 就像一位严谨的语言老师,细心指出我们的语法和拼写错误。LanguageTool 则像一位多语言专家,能够在多种语言环境下提供准确的纠错建议。Hemingway Editor 则专注于帮助我们优化句子结构,提升文本的可读性。
专业术语定义
在处理专业术语时,我们需要特别谨慎。最好的方式是将 AI 的建议与行业术语库、权威网站的用语进行交叉验证。这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细致的考古工作,我们需要确保每个术语都准确无误,并且符合目标市场的使用习惯。
内容表达优化
AI 在优化表达方式上也展现出了独特的才能。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方案。无论是调整语气语调,还是优化文本可读性,都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的内容既保持品牌调性,又能与目标市场的文化习惯完美融合。
在这个 AI 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些智能工具正在成为我们进行国际化内容创作的得力助手。它们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更帮助我们创造出更专业、更优质的内容。
当然,以上所有工作,都需要人工的介入,AI 只是一种辅助。如果你不愿意采购过多的工具,那么,ChatGPT 和 Claude 将是你万能的选择。
总结和启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要聚焦于全球化产品开发中的文字素养,而没有涉及 i18n(国际化)的技术知识体系。这是一个系列文章的开始,后续我将深入探讨全球化产品开发中的各个重要知识领域,敬请关注!
最后
专业知识本身并不复杂,但要真正认同、理解并坚持践行专业精神,对许多人而言,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 FIN -
如果觉得攀哥的文章给你带来价值,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攀哥四十二”并加星⭐️。我会经常给大家分享商业、科技、创业、AI、出海全球化方向的洞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