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蓝:义务教育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 | 落实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教育   2024-11-15 20:26   北京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材共6册,其中《中国历史》4册、《世界历史》2册。新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历史课标”)的要求修订的。历史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成为修订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基本依据。

一、落实历史课标的新理念,新教材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历史课标的新理念主要包括:一是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二是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出发,进一步将课程内容结构化,并增加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三是提出基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要求。新教材在贯彻落实这些新理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突出特点。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构建新教材的学术体系

新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进学说和世界历史理论构建新教材的总体框架和学术体系。

马克思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1]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进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世界市场,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还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并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形成过程的论述:“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他还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这个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3]

新教材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演进学说和世界历史理论,构建了人类历史纵横交错的发展框架和主要线索,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低级到高级、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程,以及基本发展规律和大趋势。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面,新教材还充分吸收近年来我国考古新发现和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新成果,通过介绍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遗址,认为原始农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早期城市、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基本标志。这个结论是符合恩格斯有关文明起源的唯物主义观点的。

因此,新教材是唯物史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断强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二)运用大概念整合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结构化

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或观念,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新教材采取通史体例,并围绕能够统领每个学习板块的大概念设立教学单元,阶段性呈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中国古代史的大概念,讲述从原始社会和中华文明起源、经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八年级上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大概念,讲述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0多年的历史,重点讲述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历程。

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大概念,突出讲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发展,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九年级上下册“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分别作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大概念,讲述从早期人类出现和多元文明产生、大体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完全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的过程。当代部分还从历史发展大趋势的高度,讲述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

新教材通过34个单元127课构建了结构化的学习内容,能够引领学生形成合理的历史知识框架,避免碎片化,以利于学生理解史事之间的各种联系、掌握历史脉络、看清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从大的方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4] 的要求,进一步为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打下基础。

(三)坚持育人为本,涵养家国情怀

一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五史教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方面,突出介绍我国重大考古发现,说明我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重点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和多元一体特征;增加对历史文化名人、名著、名作等的介绍,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全套教材通过对中华各族人民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系统讲述,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全过程。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方面,更加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实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等党的精神谱系,充实英雄模范人物,突出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成就。在社会主义发展史方面,讲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

二是渗透重大主题教育。通过介绍新的考古成果,补充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交流交往交融的若干史实,揭示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对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人物的讲述,通过充实“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抗战史实,强化对学生进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教育。进一步充实英雄模范人物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通过讲述西藏、新疆、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充实《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中关于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充实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国防外交和推进祖国统一的举措和成就,同时通过增补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图、疆域图,强化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主权、国防和国家安全等教育

学生学习新教材,能够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懂得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和历史使命感;看清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初步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四)全面贯彻历史课标的新理念,注重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能够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学习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出正确解释;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为此,新教材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注重整体设计

在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一是采用通史编纂体例,根据时序发展和空间联系设立单元内容,基本的必备的知识以“点—线”结合呈现,“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史事,“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观照相对较长时段的历史。二是注重单元、课、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之间的关联。三是精雕细琢课文正文,使正文内容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感知连贯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从而提高对史料实证的认识和理解、解释历史的能力。同时,教材中始终贯穿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创新设计功能性栏目

除了原有的一些辅助栏目外,新教材创新了一些栏目。一是在单元页设置【时间轴】,按时序呈现本单元重大史事,帮助学生把握该历史阶段的时空线索;并根据历史课标的要求提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使师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配合历史地图设置【读地图】,旨在引导学生识图用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育。三是设置【学史崇德】,从历史人物的言行或历史故事中导出育人价值,使学生明理、修德、立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体现中华民族价值立场和家国情怀。四是设置【学史方法】,全套教材提供15种学史方法,每册教材提供2—3种,从方法论高度帮助师生更有效地开展历史教学。学史方法是新教材全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五是以学业质量作为教学的评价标准,精心设计课后活动。六是在活动课中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要求。

二、教师如何用好新教材 


针对新教材的上述特点,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供参考。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新教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建立了教材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进学说和世界历史理论,并能够在教学中将重要的史事置于纵横交错的历史框架之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同时深化对唯物史观与其他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唯物史观真正成为其他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

(二)教师要深刻理解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落实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需要教师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理念树立新认知观:要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发生,使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具有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具备新教学观: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运用新评价观:实现评价作为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功能。

(三)教师要具有整体化、结构化的必备知识结构

要具有整体化、结构化的必备知识结构,首先需要教师理解新教材为什么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主要是因为碎片化的史事学习不利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大趋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讲述新教材时,要努力使自己讲授的内容结构化,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以大概念整合教学内容。上述提到的统领各册教材学习的大概念,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第一层次的大概念。教师要以大概念整合教学内容,总体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找出能够成为单元主题学习重要抓手的大概念(或重要概念)。比如,可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学习单元的大概念;可将“走向整体的世界”作为学习15—16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概念。在每课的内容中,也可整合出一些关键概念,如可围绕“社会变革”这个概念,讲述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等等。另外,还可将分散在各专题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重要概念和学习主题,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基本学完中国历史后,可将“中国疆域的发展”作为一个大概念和探究主题;在学完世界史后,可将“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整合为一个探究主题。

(四)教师要整体把握学业质量,将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历史课标在学业质量方面提出三个维度的要求:掌握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史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课后活动。课后活动是以学业质量作为教学评价标准而精心设计的。一般来说,课后活动的第1题主要是对掌握重要史事的要求,第2题则主要是探究历史的各种联系,如古今联系、因果联系、横向联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等,并以认识规律、发展趋势为主,比较灵活。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学业质量的三个维度(史事、联系、规律)的提升方面不是分开进行的,而是三个维度的教学同时进行,学生三个维度的水平也同时获得提高。也就是说,当讲述一个重要史事时,该史事发生的前因和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讲各种联系,而该史事的发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重大影响,就是发展规律或趋势。

总之,义务教育历史新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进学说和世界历史理论构建新教材的总体框架。新教材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五史教育和重大主题教育,以史育人;通过运用大概念,使教学内容结构化,通过单元、课文、功能性栏目的创新设计等,全方位发展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新教材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学术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历史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希望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这套新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历史发展的进步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注释

[1]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2]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540-541.

[3]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8-05-04]. 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1/2018/0504/c1024-29966121.html.

[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6-12-08].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208/c1053-28935842.html.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荣誉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 历史》修订编委会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18期,原标题为《培根铸魂 以史育人——义务教育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
本文转载自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人教“李雷与韩梅梅”表情包!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专业发布教材解读、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的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