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集美区发布

时事   2024-11-11 18:54   福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市委同意,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近期请全市六区和6个市直主要部门出席,介绍各区各部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举措、经验成效。



今天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

集美区委书记胡旭彬

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志辉

集美区副区长林伟艺

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上官军主持




牢记嘱托 赓续前行

全力谱写集美“跨岛发展”新篇章



集美区委书记胡旭彬介绍集美区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集美作为厦门工业发源地、跨岛发展先行区、动能转换主战场,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辖区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超118万人,2021年以来稳居全市第一,青年人口占比达46%;全区GDP从383.37亿元跃升至993.48亿元,经济总量增长1.6倍,先后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等荣誉,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主要有三个特点


全面发力、统筹兼顾

跨岛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跨岛发展”战略,六大片区建设齐头并进,城市品质不断升级,集美新城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34平方公里,打造集美中央活力区(CAZ),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围绕全市“4+4+6”产业体系,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能源商用车、新型能源与系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及美食、美妆、美妙视听、美好设计、美满身心等“五创五美”产业。突出基金赋能产业发展,区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超778亿元,居全国各区县第三、全省第一,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注册规模超2440亿元,今年以来新增430亿元,增量占全市近五成。软件园三期形成规模效应,累计注册企业数达1.6万家、注册资本1036.57亿元,入驻员工超7万人。人气商气持续集聚,2012年以来常住人口累计增长超48万人,新增各类商事主体23.19万户。坚持以高水平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杏林湾、九天湖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提升,杏林湾水利风景区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后溪工业组团成功创建全省领先的三星级低碳工业园区。


集美积极打造基金与产业共赢共生的圈层生态,激发澎湃发展动能。图为杏林湾基金聚集区。(林志杰 摄)



先行先试、蹄疾步稳

改革开放迈进更深层次



坚持创新驱动,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5家,分别占全市的29%、21.9%、21.2%。积极打造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服务示范区,巩固拓展全省两岸融合发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成效,在集台企总数达1411家,新增2家上市台企,设立全省首个区级台商增信基金,推出台胞专属金融服务“台e贷”“薪速汇”,打造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展、集美两岸融合展厅、台商之家等平台矩阵,设立2个国家级、8个省级交流基地和台青创基地。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打造产学研科创人才集聚高地,立足辖区高校密集优势,共建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政产学研基地,先后建成校企研究生工作站32个,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86个,新增市“双百”人才落户数连续九年全市第一。以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10周年、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为契机,举办全球嘉庚系学校联谊活动,设立诚毅发展基金,大力开展海外招商、校友招商,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发挥国际合作中心、金砖创新园等平台作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深化国际合作的“试验田”和服务企业出海的“桥头堡”。


集美学村南薰楼。(林志杰 摄)


以人为本、实绩惠民

民生福祉迈向更高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7%和156%,累计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近15万人。乡村振兴快速推进,打造4条乡村振兴动线、6条农村旅游路线,累计引客下乡超130万人次,探索村集体发展用地多元化开发建设模式,全区2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0万元。教育发展提质扩优,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6所,新增建设学位9.05万个,高位嫁接福建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普惠便捷,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市口腔医院集美分院、市妇幼集美分院等落地运营,启动华西健康产业城建设,14家医疗机构获评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成“智慧集美”平台和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刑事警情持续下降,平安集美更加可触可及。


杏林湾旁,市民组队打太极拳。(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澎湃东风正蓄力

奋楫笃行启新程


下一步,集美区将继续发挥人文集美独特优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奋力跑好跨岛发展“接力赛”,努力交出更加精彩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一是抓产业促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聚焦“五创五美”产业,发展细分领域,推动产业加速聚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布局十大产业园和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新一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激发产学研融合势能,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

二是抓改革扩开放。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化解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三是抓基础保民生。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更高水平平安集美建设,让民生更有温度。

四是抓作风提效能。紧密结合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攻坚克难、争先进位,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全面落地落实。



会上

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

有答案了


集美区是嘉庚故里、著名侨乡,多年来坚持“人文集美”发展战略,请问集美区如何把人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志辉:集美区深入推进“人文集美”建设提升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


一是弘扬嘉庚精神,擦亮“人文名片”。嘉庚精神不仅是集美、厦门的城市名片,更是凝聚海内外华人华侨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的强大精神动力。近年来,集美区深入挖掘嘉庚精神时代价值,活化利用嘉庚遗产,成功举办3届嘉庚论坛,建设集美校友总会乡情馆,推出一批高品质文艺精品讲述嘉庚故事、弘扬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如打造舞剧《海的一半》致敬以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华侨,进一步增进华侨同胞的情感认同,扩大“人文集美”对外影响力。


二是加强交流往来,汇聚“侨智侨资”。集美区大力发展“嘉庚系”校友经济和侨商经济,持续搭建桥梁、做好服务,成立集美区海内外侨胞服务中心,连续举办海外联谊会、国际云招商等活动,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广大海内外校友、乡亲共谋发展。在今年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集美区举办全球嘉庚系学校联谊大会,设立诚毅发展基金和“MEI集美校友人才基金”,赋能“嘉庚系”院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及校友企业,成立东盟校友会,促进与东盟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合作。


三是扩大国际合作,激活发展“新引擎”。集美区成立国际合作中心,聚焦投资、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具有嘉庚特色的国际化支点城区。以侨胞、校友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为重要目标区域,推动跨国合作项目落地,引进多个海外机构在集美设立总部,同时也助力辖区企业扬帆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东盟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落户集美开展跨国文化产业合作,与新加坡交易所、华侨银行等机构合作,打造海外上市服务基地,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集美区的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多次上榜投中榜等私募行业权威榜单,能介绍一下集美区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目前的发展情况吗?



集美区副区长林伟艺: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坚持“基地+基金”模式,一手抓聚集区的品牌建设,一举进入全国基金小镇10强,连续两年成为私募行业权威榜单——投中榜福建省唯一上榜的基金小镇;一手发挥基金矩阵撬动作用,目前已形成包括产业投资基金、产业促进基金、高质量发展基金和招商并购基金在内的千亿规模基金矩阵,以基地吸引基金入驻,以基金促进基地高质量发展,形成“基地”与“基金”的互融共进、良性循环。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已具备完善的覆盖基金运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打造出成熟的金融生态。


2018年至今,杏林湾基金聚集区以日均过亿元规模的速度增长,累计产生税收超11亿元。截至2024年10月,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累计落户的股权投资类企业规模全市领先,共入驻股权投资类企业1027家,总认缴规模2440亿元,占全市规模近五成。入驻的股权投资机构已投资1051个项目,其中厦门市内项目213个。园区内基金在全国各地孵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4家,其中在厦门孵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



集美区提出了打造中央活力区(CAZ),并布局发力“五创五美”新赛道,请问目前在招商引资及项目落地方面有何成效?



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志辉:中央活力区(CAZ)作为集美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中心,融合了产业发展、工作生活、文化旅游等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吸引资本、企业、人才的城市空间和配套要素,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



一是建设产城相融新高地。围绕“五创五美”产业发展细分领域招引优质项目,科技创新类落地了货拉拉创新业务总部、安能换电重卡及海外总部、追觅储能总部和光伏机器人总部、安达智芯科技等重点项目,1—10月新增落地项目31个;关注新形势下新消费需求,美好生活类落地了海尼总部、宫芙美妆、星巢视界IOI、新东方文旅、嘉岚美学总部、准者体育等重点项目,1—10月新增落地项目39个。新兴产业呈现蓬勃态势,带动现代城区活力涌动。


二是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目前片区汇聚有IOI、世茂、万科云城等商业综合体和国庆节前开业的福建省首座大悦城,人气火爆;有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嘉庚剧院、星巢越中心、红点设计博物馆等文艺场馆热门打卡地,有灵玲国际马戏城、老院子景区、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等特色文旅资源,还有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全国摄影艺术展、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海峡两岸青春影展等品牌文化艺术活动,吸引全国文化艺术爱好者慕名前来。当前,集美区正以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流行文化中心核心区为目标,为片区汇聚更丰富的文娱资源、消费业态等,赋能美好生活。


三是提升宜居宜业高品质。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正式运营,片区将新增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医疗、教育等综合配套更加完善。建设集美区儿童公园,新增集美新城大学城带状公园、滨水环岛健身跑道等休闲服务设施,开放城市公园绿地共享空间。未来还将持续优化片区交通,焕新杏林湾片区环湾慢道等,推动CAZ全面提质升级,汇聚蓬勃活力。


可否具体介绍一下,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以来,为青年发展和城区发展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集美区副区长林伟艺:在集美区,青年人(14岁至35岁人群)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超过46%。集美区持续深化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以实施青年创业、台青聚融等“六大工程”、18项计划为抓手,健全“引、育、融、留”青年服务体系,推进“产城学人”深度融合,让更多青年在集美安心扎根、安居乐业,成长为集美区各行业各领域的中坚力量。



一是创业就业环境更加优化。集美区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成立TOP金融赋能研究院,推出集美人才“T易贷”,青年人才创业可以享受配套扶持资金和完备的金融服务链;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助、租房补贴,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驿站,推出“线上校招平台”,举办青年人才高校行活动,引进超万家招聘单位,青年就业的渠道丰富便捷。


二是生活品质更有保障。集美区目前已建成各类青年人才公寓14处近两万套,南京师范大学集美高新实验学校已正式开工,全区共有托育服务机构77家、总托位3682个,解决了青年人的后顾之忧。


三是获得感、归属感不断增强。集美区正在实施青年友好村居、企业、潮聚地等友好单元建设行动,今年还将有百个青年友好文体空间、青年智惠食堂、青年公园投入使用。


四是两岸青年交流交往更加密切。我们为台青提供免费人才公寓、创业启动资金、场所扶持,打造全国首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台青创基地,推动两岸青年在集美交流互通。


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为集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集美区人口、企业持续显著增长,仅今年以来新增常住人口4.77万人,新增各类商事主体2.91万户,实现人口、产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


※ 编辑:洪珊珊   ※ 审核:易福进  陈祥旺

※ 校对林维曦

※ 来源:厦门日报


点亮
转发传递最新消息
↓↓↓



海西晨报
厦门都市社群生活读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