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经典作品 塑造文学辉煌
点击上面 关注我们
知名•专业•权威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联合推送
刊头书法:陈宜浩先生作品
作者简介:
张 方,本名:张昌藩。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潮》、《绿风》、《扬子江》、《广西文学》、《福建文学》、《中国文化报》等全国数十种报刊上发表过诗作,并被多种选本收录;多次获全国征文奖、省级文学奖。系福建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有《心路历程》、《面对生活》、《深度空间》《乙未羊回望》、《我是你的小苹果》《诗画鼓山》等六本个人诗歌专集。其文学成果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关于民间“老字”咏叹调…… (组诗)
张 方
一个老人与镜子
镜子 是我生活中
一个必不可少情节
每天临镜
时间虽然短暂
但深刻 有序
如肌肤的自然纹理
用镜子 正衣冠
留在镜子里的时间
你可以积攒 欣赏
但不可倒流
擦拭 修改 消失
服饰可以变化
意象从来不改
镜子里有我的肖像
我的前生 后事
它总是比我看得更明白
一生中可以用过多个镜子
但只有这面镜子属于自己
这珍藏我素面平生的镜子
可以陈旧 可以破碎
但不能复制
它只对我一个人任意
评头品足 直言不讳
也珍藏着我妻子的秘密 瑕疵
但从不对外泄露
始终守口如瓶
连我也从不告诉
我曾经无数次地幻想过
再年轻漂亮一次
也无数次地尝试过
化装与变形
但在这面的镜子面前
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从此我只能悄悄照镜子
在曝光之后
又隐身躲入镜子的背面——
现实生活与市井
高楼小巷的纵深处
因为镜子不会掩耳盗铃
每次我把镜子放高
放高 再放高
是为了能看见自己
抑或隐藏起镜子里的皱纹
让其再也掀不起
我心中的阵阵微澜?……
偶 感
——老年人生活感悟
从来没有吵过嘴
也从来没有打过冷战
这样 生活是不是太寂寞
人生是不是显得太戏剧化?
老了 人变得啰嗦了
是不是已进入更年期?
一旦听不到她唠叨的时候
反而让自己自己失眠了?
一切的是 都好像是突如其来
一切的不 又好像是习以为常
为此 经常有人引经据典——
说听不到呼噜声还睡不着呢
也常常听见老俩口争吵
有的并不为钱 也不为绯闻
净是“不注意爱护身体呵
生病了不愿看医吃药”……等等
有好事者调侃听见老俩口争吵声
说这是——听到了爱情的骨折声
我说正因为骨折了 才会靠得更紧
才需要相互搀扶着去走完彼此人生……
我的老父亲
在一生岁月里
永远画着自己的那个圆
但穷尽一生也没有画圆
后来他又把这个——
画圆的希望留给了儿子
为养儿育女 过度劳作
身体渐渐佝偻
这个弓形 是他那个年代
留下的问号和思考……
父亲 你留给我的背影
让我不能从正面去看你
穷其一生 父亲
只画了一个半圆
为了去寻找他的那个遥远世界
走的时候 两手空空
无疾而终的父亲呵
难道这就是你留给儿女们的
最后一笔带不走的财富?
一生都在现实
与平淡中忙忙碌碌生活
一生都不敢有非份之想
最后伤害的只有日后幸福
精疲力竭的父亲呵
你永远是我的
一种不能痊愈的伤痛
一生不敢有奢求的
不敢做梦和幻想的父亲呵
把所有的梦都留给了我
生长在那个多灾多难多梦年代
不经意中 我又把
我交亲的梦遗传给了儿子
父亲 你没有画圆的梦
现在 在三代人的梦中延续
不过可以告慰你的是——
我的梦比你斑斓
而你孙子的梦 也许
会比我更加圆满更加精彩?……
老铁匠
——写在城市消失的打铁铺
一个老铁匠抡起铁锤
在空中画了最后一个圆
随着打铁声的叮铛落地
我看见这座城市
最后的一个老铁匠为自己
画上一个最圆满句号之后
——销声匿迹了
被炉火煽动起的最后情节
也随着黄昏燃烧的灰烬
渐渐地灰飞烟灭
城市消失了锄头 镰刀 斧子之后
老铁匠 才最后消失自己
还有淬火时 蒸腾而起的
那最后的坚硬 锤声和热气
在铁匠铺 我捡到一片
一直坚守炉旁的老铁渣
并且听到铁的最后一声尖叫
声嘶力竭 又很快锈迹斑斑
让我熟悉又陌生
伤感又敬畏……
访老诗人艾青
——北京访晚年时的艾青
北京东条胡同
一个深深小巷里的
一座独立四合院
四方形的天空
像老诗人艾青
一张慈祥微笑的脸
摔伤初愈诗人端坐藤椅
表情凝重 没有语言
就像是面对大海
在浪涛中
宠辱不惊的礁石
此刻他不愿坐在轮椅上
诗人不喜欢轮椅上的
那个圆
过早地在他写诗生涯上
画上一个大大的
句号
他微笑着
诗思还在大脑中凝聚
有诗歌爱好者们拥簇身边
听不见大墙外的喧哗
眼睛里只有一串串风铃摇
响阵阵乐音 悠扬而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