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好的暑期,静阅湖创意教育写作实验室发起了王玉立老师微信公众号“立立微言”原创作品写作研讨会,共10位老师参与,研讨文章分两期陆续发表。王玉立老师是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骨干教师,2017年9月18日,她在个人公众号“蘅妈日记”上发表了第一篇原创文章,2020年公众号更名为“立立微言”,至今已发表了143篇原创内容。玉立老师的文章中有儿女亲情,有山河湖海,有朝阳晓露时的街坊烟火,有春风化雨的师者仁心。王玉立老师的故事温柔似水,柔中带刚,让我们一起走进立立微言,汲取前进力量。王玉立老师公众号更新的第一篇文章是在2017年9月18日,迄今累计原创137篇,2017年共更新了6篇,揣摩一下,王老师可能也是图好玩,是为记录孩子成长开设的。第一篇文章《孩子,每一个经历都是帮助你成长的阶梯!》,讲述了上三年级的粟宝在学校发生了一件事,起因是开水龙头时水花较大溅到了其他孩子身上,明明已道了歉,仍受到了大队委同学的指责,回来就向王老师倾诉。王老师默默听完了,还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启发孩子放下抱怨,格局扩大,你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成长路上的挑战,每一步都是你的阶梯。看到这里,由衷敬佩王老师,她善于倾听,耐心解答,用心引领,让孩子在自己的坏情绪内很快舒缓,重要的是她很有边界感,并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去强行左右女儿的想法。作为一个爸爸,儿子今年即将上小学,我也处于焦虑之中,看到王老师半数以上的文章是事无巨细地记录与孩子的点滴,不禁羞愧起来。王老师没有站在我是妈妈的道德制高点,如《别把自己当过来人》提到辅导作业三遍的情绪转变,一遍笑容满面,二遍“怒怒”喷薄而出,三遍言语刻薄,心内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恰巧也是我暑假辅导儿子写数字和拼音的心理全过程,王老师这句“想想若干年前的自己,未必赶得上今天坐在你面前的孩子!”可我们岁月的积淀,岂是孩子朝夕之功就赶上的呢!如此想来,做父母是一场修行!越往后看,越是对王老师充满了感佩,她的文章可以出一本亲子绘本,内里总是温暖妈妈与孩子对话的场面,一句句滚烫的话,尊重、包容、讨论,这样的家庭氛围想想她的粟宝一定成长得棒极了,后来又有了另一个宝宝靓宝地加入,孩子如植物,家庭氛围似土壤,父母若园丁,温暖的环境,开明的园丁,这样的植物怎么可能不茁壮成长呢?教育孩子之余,作为妈妈的王老师还不忘读书、看电影提升,也把在学校与学生的故事偶尔写出。很喜欢她最近的一篇文章《陪伴的意义》,暑期陪伴孩子出外旅游是个很常见的行为,王老师向孩子询问了想去哪里,当孩子给出答案、理由,就真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说实话,真羡慕这种家庭氛围,多好的妈妈,陪伴的时候真的贡献出了高质量陪伴。就如王老师说的“我们每个人长大以后可能会忘记自己去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事情,但那些让自己感到快乐、温暖、充满爱的情绪体验,一定会潜伏在潜意识当中,在未来的某个瞬间被激发出来,变成治愈自己,鼓励自己的良药!”说得真好,当有一天王老师的孩子长大,翻开妈妈这“立立微言”,会不会惊喜地发出一句话:“啧啧,这是妈妈在说话!”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道:“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绝不至于岑寂,也绝不至于烦闷。”最近研读王玉立老师的“立立微言”,大致浏览下来,觉得玉立老师不仅拥有感受趣味的能力,还有寻幽探微的精神以及立言立德的卓越。下定了某种决心。从几篇文章分析,窃以为玉立老师的“静”功夫,是下定决心得来的。在《澄明心头想 但求一事成》中,她说:“人生就是一个逐渐精简、去繁从简的过程,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会剔除心里繁密的苗,把最宝贵的时间精力放到最重要的事情上,让自己有最丰盈的收获。”在《2024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中,她说:“在做别人的路上给自己放生,自己才能走上属于自己的路。所以,换个角度,未来的一年,我想做我喜欢的事情!我想进入‘我想要‘’这个赛道,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专注是成长的良方,读“立立微言”,这里有如何捍卫和保持边界感的深度思索,有对亲子关系、姐妹情深的生动描绘,有拿错快递引发“谁是你真正的朋友”的灵魂发问,有“不干活儿的人永远不摔碗”的精辟评价,有対人情太多难成自我的深刻总结......我想玉立老师真正做到了“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玉立老师的文章大都分成三部分,层层深入,互为表里,分条缕析,自成一派。在《去分别心》一文中,第一部分“每种植物都很好”写的是田间河边放松时靓宝的提问和玉立老师的回答,这也是玉立老师常见的导入方式,可谓见微知著;第二部分“分别心”讲述自己的育儿故事,总结“有了分别心,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甚至不良的情绪反应,让人愈发看不清事物本来的样子”,让读者也意识到分别心的不可取和觉察;最后一部分“去除分别心”自然是最牵动最吸引读者的,我看的时候是满怀期待,最终我看到了三条操作指南:保持觉察、就事论事、积极行动。在《惊!一个人最好的修养竟然是......》中她说:“一个人最好的教养,就是有分寸,有边界感,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样分三部分讲述了没有边界感的灾难、边界感的界定、如何保持边界感,读者会跟着思路思索、认同、觉察、反省、迷惑,最终收下玉立老师给出的三个可操作锦囊,拨开迷雾、拍手叫好。在公众号持续更文有段时间了,准确说来是从四月七号开始,刚刚好,到今天整四个月了。期间,一直有些困惑,许是觉着自己写得不如别人快、不如别人好,有时不满意自己的表达……最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书,在《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文中,我仿佛被当头棒喝,羞愧难当,仿佛自己成了那群走马观花的美国游客之一,喧闹过后只剩喧闹。
看到玉立老师的文章后,更加认为自己应沉下心来,完善自己,修炼自己的“静”功夫,学习剔除心灵繁密的苗,回归写作初心,时刻保持对文字的敬畏,不生产文字垃圾。
入群较晚,不明白在群里要干啥,也不知道什么规则。李昀蹊老师邀我加入“立立微言”研讨小组,其实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懵懵懂懂地问王玉立老师是哪位?为什么要读她的文章?带着疑问点开了“立立微言”公众号,读了后方明白过来为什么要研讨玉立老师的文章。赞叹玉立老师对生活、工作、育儿、观影等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观察、感悟,敬佩玉立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心理学知识,感动玉立老师小故事中的大智慧。地铁已经成为普遍的出行工具,自己常常坐地铁和火车,所以经常看见上行电梯、楼梯、下行电梯三条路,却从来没有触动自己的心灵,没有引起自己的感想。所以被玉立老师文章题目吸引来,,带着好奇的心理读完了,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这就是玉立老师的独特。通过三条路,玉立老师总结出三种不同的人生轨迹:一是有助力的人生——上行电梯。举例综艺节目的6个问题和单位门口小伙子自己的创业故事,讲明什么是有助力的人生。二是靠自己的人生——楼梯。夜市吃臭豆腐的所见所感。三是扯后腿的人生——一个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生活中非常平凡的、丝毫引不起人注意的小事,而在玉立老师的眼中却能感悟出人生的大教育。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可见控制情绪的重要性,而不但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还能及时看见、化解孩子的情绪,这样的人更伟大,玉立老师就是这样的人。玉立老师让大女儿倒垃圾,而大女儿为了省事,用脚踩垃圾可以倒出地方盛更多的垃圾。玉立老师真的做到了不做情绪的奴隶,看到这种现象后,用平静的心态、温和的语气慢慢引导女儿认识到问题所在,接着由垃圾桶的清理引伸到心里的垃圾,让孩子及时清理心理的不好情绪,并提醒孩子如果有需要可以找爸爸妈妈聊天。通过引导驱散孩子心中的情绪,徐徐引导,渐渐深入,让孩子时时刻刻体悟到妈妈的爱和关注。例举真实的案例说明情绪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有不良情绪时的解决方法:1.我的情绪是什么?2.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3.这个情绪能帮助我解决问题吗?4.什么是我能改变的?读玉立老师的美文,不但学习了写作的技巧,还学习了育儿的方法,还能让自己感悟成长,收获颇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们常常在遇到与自己心理预期不一致的事情时,常有的心态就是“为什么是我?”“我怎么这么倒霉?”“别人怎么就不会……”等等。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别人?遇到不如意事,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想,而不是抱怨。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本文通过疫情中学生发烧而问出的一句话,引出了“墨菲定律——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情,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概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和小和尚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走出抱怨,接受生活中的无常。最后点名主旨“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无论发生什么,接受生活、热爱生活才是唯一的出路。”读“立立微言”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从小故事中彰显大智慧,都能给我启发,引我思考,领我感悟。让我想到了《王维审:教师阅读的本意是什么》文章里面描述了“阅读的本意应该是实现知识自由,就是让自己成为能够随心所欲使用知识的人,这通常需要完成以下四个层次的蜕变。第一个层次是储存,第二个层次是联结,第三个层次是内化,第四个层次是建构。”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照这四个层次,我自己只能处在第一个层次中,而玉立老师达到了这四个层次,既能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职业进行联结,又能将所学知识融合内化生成新知识,又可以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与结网,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仔细拜读了玉立老师的一百多篇原创文章,有与家人的温馨故事,有与学生的共同奋斗,有对社会现象的讨论,还有对人生的思考感悟等等,立立微言,五脏俱全。2017年9月18日,玉立老师在个人订阅号“立立微言”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原创文章——《孩子,每一个经历都是帮助你成长的阶梯!》,这是我与“立立微言”的初识。这篇小故事里讲述了玉立老师开导委屈的孩子,却反被孩子开导的故事。玉立老师开局便用细腻的情感,生活点滴的微言,让大家看到了玉立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在陪伴中与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我想这是玉立老师的初心之一。我惊叹玉立老师内核的强大,敬佩她敢想敢言,敢做会做。玉立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更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好老师,她敢于破窗,为身后的孩子撕碎桎梏,给读者们很多思考的引导。为什么“立立微言”能给人那么多平凡却强大的力量?在看完玉立老师的一百多篇文章后,我找到了一些答案。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难免慌慌张张,但玉立老师总能发现紧张生活里的美好,她爱这世界的一草一木,也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文字里有一种恬静与舒适,让自己慢下来,让身边人慢下来,让读者慢下来,在匆匆忙忙的日子里静听风吹,细观草动,赏赏夕阳西下,看看月上梢头,品味酸甜苦辣,赏玩烟火人间。这种爱的力量,给了很多人鼓励和勇气,也让“立立微言”有了温度。“立立微言”里的文章不仅有温度,更有态度。我虽然没有见过玉立老师,但从她坚韧的文字和敢爱敢恨的表达,可以想象这是一位多么酷飒的女侠。坚持记录生活,感受生活,更好地生活,坚持有自己风格的正确的教育,这是教育的魅力,是坚持的力量。赤城且勇敢地做自己,寻找喜欢的生活方式,成为想成为的人,努力向上生长,这是“立立微言”里无处不在的生命的力量,也描绘着千千万万个我们的缩影。“立立微言”,正如玉立老师简介里说的:讲述个人故事,分享前行力量!
言微意远,立体人生
——“立立微言”公众号研读感悟
唐英姿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有幸参与静阅湖创意教育写作实验室原创作品写作研讨会,此次拜读研讨的是王玉立老师微信公众号——“立立微言”。
在读王老师文字之前,我其实并不认识她,研讨会发起人李昀溪师姐建议我写一写。答应的时候那叫一个爽快,可真的要写起来时,我却犯难了。对于一位素未谋面、生活工作没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我有资格研讨吗?该怎么写呢?
我们都说,文如其人。已经答应了,那就写吧,大不了就像做阅读题一样呗。提笔写下此文时,我想我已经慢慢走近了她,王玉立老师,何许人也?
01
她是一位母亲。
打开公众号“立立微言”,追溯到王老师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孩子,每一个经历都是帮助你成长的阶梯!》。她写下的是孩子在学校发生的小事,大队委的同学没问青红皂白指责女儿。作为母亲的王老师了解之后,先是安抚女儿的情绪,再通过讲“大卫疲于奔命打官司”的故事,揭示背后的道理:“你看不透、过不去的事情,也许到了下个星期就不是事了!也许到了月底,你可能就已经忘了!”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我们烦恼或者困惑的事情,但时间真的是个好东西,它能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也能让我们慢慢放下一些执念。想要真正忘记过去的事情可能挺难的,毕竟经历过的都会留在记忆里。
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接受过去,从中学习,然后放下那些不好的情绪。凡有事发生,皆有利于我。凡有人出现,皆与我有缘。这样,虽然过去的事情还在记忆里,但它们就不会再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生活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呢?王老师在面对女儿的诉说时,她通过讲故事来教育而非直接说教。
故事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让我们在情感上产生连接。当我们听到一个有趣或者感人的故事时,很容易就会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他们可能会觉得不舒服或者反感。但是,如果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就更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了。
多羡慕小女孩儿有这样一位母亲,循循善诱,讲故事、明道理。这样的文字在她的公众号里并不少见,《家长的格局 孩子的心胸》《等别人把话说完,是尊重也是智慧》《你关注什么 孩子成长什么》……
与世界交手22年了,最近也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靠着美食、运动、工作让自己慢慢抽离,听完这个故事,我也恍然大悟。不就是芝麻大点事嘛,你在其中也收获了成长不是吗?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一切顺其自然~
她是一位母亲,一位有智慧的母亲。
02
她是一名老师。
《有宽度的老师》这篇文章的浏览量和点赞数较先前几篇有了一定突破,什么文章能引起这么多人共鸣呢?点开看看。讲的是她女儿的老师在试卷批改时,对学生“非典型标准答案”的宽容与尊重。
对于有修改痕迹的100分,王老师说:“我不想参与评价什么,我只是想说,如果自己是一个老师,面对两个班级的一百多份或者更多试卷需要批改时,大笔一挥已经扣下2分,又不是什么重要考试,测试而已!我还需要再花费心思考虑这2分扣得是否冤枉和准确吗?”
这段话太真实了,看来只有老师才能真正理解老师。
她写下的是孩子老师的故事,但流露出的是她同为师者的感悟。“这回来的2分,让我看到了徐老师内心的宽度,让我看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精心诠释。教育孩子,不仅是教育孩子学会怎么样比着葫芦画瓢,更要培养孩子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上的模仿固然重要,问题本质的把握更加关键!”……
只有自己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某些理念,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因为理解往往建立在共鸣的基础上。就像画画一样,如果你不了解色彩和构图的原理,就很难欣赏别人的画作,对吧?
她是一名老师,一名善思考的老师。
03
她是一个接地气的人。
她带着孩子走进乡村田野间,即使是挖野菜也能挖出大学问,在《截然不同的马齿苋》中写到:“草丛里的马齿苋,要想获得阳光,只能一个劲地往上长,谁让身边都是高手呢?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想活着,只能长,长到不缺阳光照射的高度,长到自己也是个高手!”
“平地上的马齿苋,阳光充分,不需要竞争,所以懒懒地伏着!也许,终其一生,平地马齿苋都意识不到自己体内强大的生命力,也不会尝试着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个高手!在它的心里,大家都应该或者只能是那么高!”
身在井隅,心向璀璨,眼里有诗,志在远方。或许现在所处的环境并不如你所愿,但亲爱的朋友,你要相信,往前都是上坡路,你的前方是一片光明。
在《一次治愈人的"奇遇"》中,她写下:“拐了几个小弯,在一排树与树的夹缝中,到了阿姨开垦的菜地。右侧是一小片绿莹莹的萝卜,左边是一片南瓜地,南瓜地中间鼓鼓的土包上爬满了紫扁豆。”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以后想住在哪,过什么样的生活。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我头脑里第一时间闪过的念头是,在村子里有个自己的小院,睡到自然醒,沏杯茶,看看书,练练字,打理一下花草菜园。
所以我的学校在农村,离市区相隔甚远,但我也很享受这样的日子。早上可寻晨雾,夜晚能觅星空,虫鱼鸟兽游走,花卉瓜果飘香,而这一切都是未经雕琢,最自然的状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或许是求学时太过于急功近利,现在只想慢下来,过点慢生活。
虽然,理智和现实告诉我,二十出头的年纪,人生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出了延迟退休的文件,哈哈,拼搏奋斗的路还长着呢!她说:“种一块儿地想年年收成好需要深耕细作,想在学习上、工作上有收获有何尝不需要深耕细作呢?”总归,热爱生活是没错的,生活处处皆学问,做一个有心人。
她的“接地气”还体现在《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流露在《一日三餐 人间烟火》中,她说:“食物是食物,但又不只是食物,它寓情寓思,把时间与爱织进一汤一饭。普普通通的饭菜,翻腾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你,让我,被这氤氲的人间烟火感动。我们一起,好好吃饭,用心生活!”
她是一个接地气的人,一个有烟火气、热爱生活的人。
04
她是,她自己。
她在《先做自己再做妈》一文中里写下:“闹铃可以做的事情,妈妈不准备去代劳;起床、打卡、上学等是你的事情,也不要交给别人去催促;做饭、上班、锻炼等我自己安排的事情,我也不要别人催促。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不再背负别人的期许、责任,也许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舒适地相处,不用再从别人的身上寻找慰藉。”
“如果我连自己的底线都坚持不了,我怎么能保证做好自己?如果我连自己都做不好,我怎么保证做一个好妈妈?”
她在《我 不想当超人》里感悟:“超人是超人,妈妈是妈妈,妈妈不是超人,她也有自己的脆弱,也有自己的偏好。”
很多时候,我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是妈妈是女儿,是老师是同事,是朋友是同学,而常常会忘记——
我不是任何人,我就是我。
本以为“500字以上”要求过甚,可现在写下了近3000字,还意犹未尽。
总之,以上仅是只言片语,冰山一角,不足以诠释立体的王玉立老师,宝藏公众号“立立微言”,言微意远,立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