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第两篇寿文的前世今生
龚 伟/文
“天生宇宙,万汇熙熙。腾跃驰驱,惟圣贤豪杰,实生之养之,经营纲纪之,以俾厥众克所得。
家举臣君,其姿近圣贤,其志量豪杰。第尝侨居其家,其处家朴厚,接物诚,殊叹财富奥区……
本生家綦,故又多变,君弥缝而匡植之,有所予必焚告先人始敢行……”
以上文字出自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诰授奉直大夫举臣君五十寿文》。亦即自贡盐商刘举臣1885年孟春五十大寿之际,刘光第为其所撰的一篇祝寿文。此时,也是他考取进士后,因其母亲去世,在家守孝之际。十年后的1895年孟春,刘光第在政务繁忙之时,再次撰写以规为颂的寿序《诰封奉政大夫刘举臣六十暨配黄宜人五十寿序》连同上奏朝廷的《甲午条陈》文本,从北京寄回自流井,赠与刘举臣以示祝贺。刘光第何以对刘举臣如此敬重呢?这里面自有其缘由!
刘举臣(1835——1913),祖籍广东。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刘氏祖先移民至富顺县观音滩从事农耕。道光末期,因富顺井盐产销日渐兴盛,逐渐带动各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刘举臣随家人迁往富顺县赵化镇,开中药铺,取名“安怀堂”。在二三十年的经营中顺风顺水,家业兴旺,积累了丰厚的财富。至而立之年的刘举臣执掌经营家业之时,正值自流井逐渐取代富顺成为盐业产销中心。于是,颇具远见的他,开始在自流井投资井盐开采,很快成为声名显赫盐商之一。
刘举臣不仅勤俭持家,善于经营,且为人正直,乐善有恒,颇具慧眼。在赵化镇期间,认识以剃头为生的刘光第之父刘宗准,又因刘宗准一家也是富顺观音滩迁来赵化镇,两人性情相同,所以彼此交谈十分投缘。某日,刘宗准应约前往刘举臣家剃头、聊天,顺便也带儿子去玩,剃头完毕,刘举臣见书桌铺开的宣纸上歪歪扭扭写满了字,刘举臣一时恼怒,责问是谁写的?此时儿子刘庆棠和刘光第年仅四、五岁,你望我,我望你,吓得不敢吱声,怕被责罚。刘举臣转念一想,这么小的娃娃就知道学习、上进,是好事呀!于是这位写得一手好字的行医大夫不禁感叹:“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他俯身问两个娃娃:“你们想学写字吗?”“想!”刘光第肯定地回答说。从那时起,刘光第和刘庆棠便开始在刘举臣的教导下提笔悬腕练习书法。刘举臣教两个孩子书法时,从笔杆上穿上几个铜钱开始练习,后来逐渐增加,笔杆上穿至二十余个铜钱……刘光第悟性极高,书法进步的速度很快让刘举臣倍感惊讶。他对身边人说:“这娃儿,真是凤毛麟角呀,前途无量……”。
幼年刘光第资质甚高,绝顶聪明,颇有灵气,这让刘举臣认定这孩子若细心加以培养,必有大出息。可惜其出身卑微,家道贫寒。按清朝科举考试之规定,有四类人家不能参加科考:府衙杂役子孙、从事乐艺人员子孙、丐户疍户(包括剃头匠)子孙便在其中。按当今说法,以理发为生的人家,其子弟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加入“袍哥”的资格都没有。于是,刘举臣向刘宗准提议将刘光第收为同姓不同宗之义子,其父欣然同意。从此以后,刘举臣将刘光第接至家中,特意聘请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对刘光第和亲生儿子刘庆棠传道授业悉心培养,这样便改换了门第。
刘举臣在自流井的盐业经营日渐兴旺,为生意计,便从富顺赵化镇迁居自流井斑竹林。此时,刘光第虽留仍在赵化镇,但两家交往并未断绝,刘举成对刘光第的学业资助一如从前。天资聪颖的刘光第,读书勤奋刻苦,其后果然不负厚望,连中秀才、举人,最后进京殿试,高中进士,为光绪帝所赏识,任刑部主事,四品京堂着在军机处行走,参与变法。
刘光第10年京官期间,礼部尚书徐荫轩曾“言及长安居大不易”,刘光第即对以“有本家资助”。其言下之意是:刘举臣每年资助他白银200两,且为其购置其它物什不算其中。目的是希望刘光第清正廉洁做好官,上报效朝廷,下为黎民百姓。刘光第感念其恩,“每有重大要闻皆信告知,1894年刘光第上《甲午条陈》,刑部堂官读之震惊,不敢代奏,因而未能上达光绪。此事前前后后,他都信告刘举臣”。光绪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他给刘举臣的信函(第九函)写道:“举臣老叔大人阁下:……京中大致萧条,人心渐维系不住,
大非好消息,第时切忧思!但如大厦然,已经风销雨蚀,木坏虫生……”。刘举臣对刘光第履职期间的正确主张都极力支持。他曾勉励刘光第:“大丈夫处世,当以解救人民疾苦为己任。即使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刘光第罹难,噩耗传回自流井,刘举臣悲愤至极,大骂慈禧“祸国殃民。”悲叹:“至此,国将无宁日矣!”。当刘光第的灵柩于同年十二月初运抵赵化镇后,因自己年老体衰,不堪远行,特遣儿子刘庆棠专程前往赵化迎灵祭奠,协助其家人安排后事。其后,刘氏父子先后将刘光第三个儿子长述、孝述、杰述等分别接到自流井和三多寨家中给予抚养、延师教读,直至他们长大成人。后来,刘举臣之子刘庆棠将刘光第所写信函五十四封装订十余册,除部分遗失外,另有七册由刘君悫作为历史文物交上海图书馆收藏。
1895年,刘举臣及夫人黄宜人六十、五十大寿,准备大宴宾客。刘光第为此再次撰文手书一篇寿序《诰封奉政大夫刘举臣六十暨配黄宜人五十寿序》以祝。这是一篇以规为颂的寿序,在寿序里刘光第以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在颐和园举行规模庞大的庆祝盛典,而此时正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面对清军连续战败,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严峻现实,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安危而一意孤行这一事例,规劝举臣公居安思危:“余谓方今时事阽危,高瞻远瞩之士,宜有深怀,约乡里贤人长者,尚诚朴,去奢伪,正人心而厚风俗。悉罢一例浮虚不急之费务,储财积谷,择深谷险远能保安之地为守备,以防大患。”在此,刘光第以“择深谷险远能保安之地为守备,以防大患。”后来,这一建议为刘举臣之子刘庆棠所采纳。缘此,有了偏僻之地三多寨的刘安怀堂。
《诰封奉政大夫刘举臣六十暨配黄宜人五十寿序》曾刻成碑文(石刻寿屏)石刻,镶嵌在三多寨刘安怀堂走廊上。
石刻寿序为颜楷体书写而成,由举臣公之子刘庆棠,聘请当时自流井著名建筑、石刻家陈葆初临摹雕刻于石板之上。石碑共八块,两面皆刻有碑文。采用湖北楚石,质地坚韧。每块高104厘米、宽44 厘米、厚8 厘米,双面镌文。有两块石碑一面刻寿联,大字字径约14 厘米、小字字径约4 厘米;两块寿联背面和其余各块两面均刻寿文,每面竖刻文字六行,满行为14 字,少数有空格,故每面80 余字不等,字径约为5 厘米。此碑当年刻成之后,存于刘举臣老宅双河口竹林湾。三多寨新修刘安怀堂落成之后,由双河口刘氏宗祠运至三多寨,镶嵌在刘“安怀堂”底楼过道之上。解放后由于刘安怀堂年久失修,房屋坍塌拆毁不知去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在刘举臣孙女婿李云汉和富顺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多方搜寻下,这组石碑共八块全部找回。但部分石碑的字迹已损毁,其中一块断裂。找回来前,那些石碑有的是附近村民猪圈里的石栏板;有的匍匐在鸡窝里,成为雄鸡们卧榻之地;有的躺在水沟,它硬朗的质地在源源不断的水流中沉默。那八块石碑(舍残石),至今保存在富顺县文物管理所。
刘光第为振兴民族大业而早殇,被国人所怀念并载入史册,这与刘举臣自始至终在思想、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是不可分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两年后,刘举臣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