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欣赏的眼光和好奇心,公司的EDI项目就成功了一半(上)

职场   职场   2024-04-12 17:59   上海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EDI(平等、多元、包容)融入了自己的价值观。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趋势。


试想,当你看到一家公司的网站上这样写道:“我们深信,员工之间的平等与他们的多样性,以及他们在此感受到的包容和归属感,正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基石。我们尊重每一位员工的独特性,并致力于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展现真我的工作环境。”这是否会令你心动不已?


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更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推动公司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不过,尽管EDI的理念已广为人知,但领导者可能仍然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与员工深入探讨,或者如何将其转化为更具操作性的实践。


对于在华的外资企业来说,EDI(或D&I、DEI)项目可能只是总部的一项要求,但具体如何执行却缺乏明确指导。而本土企业似乎对EDI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诚然,EDI是经由美国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而进入大众的视野,种族平权是其重要内容,但在中国,种族问题并不突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内的EDI项目不是必需?


事实并非如此。尽管中国企业的员工之间在肤色上并无显著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其他形式的差异和多样性。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性别、年龄、出生地、性格、兴趣、家庭角色、部门、职位以及价值观等,都有可能成为员工之间产生隔阂和偏见的因素。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差异,就可能会影响员工间的沟通和合作,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体验和积极性。


回想一下,那些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并深受大家喜爱的人,是否大多都是那些具有强大包容心,能够尊重并欣赏多样性,坚持平等原则的人?他们的存在,为团队营造了和谐、积极的氛围,推动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际上,EDI理念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国人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平等交流,思想碰撞;在“广开言路,从谏如流”中,倾听不同的声音,汇聚不断发展成长的力量;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形成兼容并蓄的胸怀。这样的文化底蕴为EDI理念在中国落地生根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历史告诉我们,那些追求自由平等、拥抱多样性的时代,往往能够迎来繁荣与进步;而那些等级森严、闭关自守的时期,则往往走向衰败与没落。


那么企业该如何将EDI落到实处呢?


CCL经过精心设计的REAL框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REAL框架可为制定有效的EDI解决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确保这些解决方案能够真正产生效果,并切实解决人们所面临的挑战。




R—发掘(Reveal)相关机会
E—提升(Elevate)平等

A—促进(Activate)多元化
L—以包容的方式领导(Lead)




欣赏与好奇 


要顺利推进REAL框架,需要具备两大特质,那就是欣赏的眼光与好奇心。如果没有这二者,组织的现有文化和信念恐怕会束缚新想法的涌现,阻碍EDI开展的进程。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同或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我们过于依赖过去的经历和经验,很容易形成偏见和刻板印象,阻碍真正的理解和沟通。


欣赏与好奇,则像是一道光,照亮了这个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让它迸发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也为我们带来了温暖。


它让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带着好奇心去倾听每个人的声音和故事。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偏见、投射和否认,还能够促进更加深入和真诚的人际交往。


对于组织的EDI项目而言,拥有欣赏的眼光与好奇心,则是指将眼光聚焦于“未来可能性”的憧憬与展望,以此推动组织朝着更加积极、包容和多元的方向前进。


要注意,持有欣赏的眼光,并不是对挑战视而不见,粉饰太平,也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深入探索组织当前关于EDI的信念和价值观,发掘那些能够指引我们朝向理想状态发展的积极因素。


具备了欣赏的眼光和好奇心,我们就可以在REAL框架的四个要素下面分别提出以下问题。限于篇幅,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只介绍REAL中的R,在下一篇将继续介绍后面三个部分。


提出REAL问题并回答


REAL框架为领导者提供了一种综合全面的EDI方法,他们可以借此思考如何将其价值观和计划落实到每天的实践中。


无论身处哪个层级,领导者均可运用REAL框架,正视并克服偏见,明确推进EDI的优先事项,强化组织的优势所在,并通过提出关键问题来引领和推动组织实现更加平等、多元与包容。


发掘相关机会。


发掘相关机会,是指更全面地了解组织内的EDI现状,从而为未来的EDI工作指明方向。组织可以借助以下问题来梳理现状:


  • 组织的多元化是如何在日常运营中得以体现的?


  • 组织中存在哪些无意识偏见?


  • 组织文化是通过哪些故事、习惯和仪式展现出来的?


当然,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偏见和挑战,这正是我们转变思维方式的契机。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也会体现在言辞上。


例如,把“我们的组织是怎样怎样的”,变成“我们的组织正在向前发展”。这样的表述更能体现领导者的远见和决心,表明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致力于追求更加平等、多元和包容的未来。


在影响着组织EDI项目的无意识偏见中,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应偏见(correspondence bias),即人们往往基于观察到的行为来评判彼此,而这些行为实际上可能正是当时特定情境下的产物。对应偏见的一种常见表现就是“道德作秀”的误解。


例如,当团队成员对于组织在EDI推进上的缓慢步伐感到失望时,他们可能会误以为高层领导者只是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并未付诸行动。


然而,真相可能是高层领导者高度重视此问题,而进展缓慢的原因,可能是受限于自身的经验和思维模式,或是由于担心犯错而犹豫不决,又或是由于一些团队成员并不知晓的因素,如当地的法规限制、复杂的程序、文化上的隔阂,甚至资金的匮乏。


因此,即便有这种种原因,但只要团队提出疑虑,高层领导者就有责任确保团队知晓并理解他们正在进行的努力。否则,对应偏见可能会占据上风,损害团队的信任和协作效率。


文化的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受到无意识偏见的影响,那么这无疑会极大地限制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发掘相关机会时,积极邀请他人参与,鼓励他们提出新颖观点,挖掘潜在问题,对于克服对应偏见和避免道德作秀至关重要。


对此,还有一个有效的应对方式是培养深度思考。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显示,投入时间进行深度思考的人,往往会展现出较少的偏见。他们不容易受到媒体和刻板印象的影响,且在决策时更倾向于考虑具体情境因素,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成果。


要注意,在发掘机会的过程中,每位利益相关者,无论是高层领导者还是基层员工,都肩负着支持EDI文化的责任,而非仅仅依赖于人力资源部门或EDI团队的努力。


在深入剖析组织的EDI现状之后,接下来,我们便可在平等、多元、包容这三个核心领域付诸实际行动。至于具体的行动策略,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阐述,敬请期待哦。



CCL

Whitepaper:
The Reserach Foundation for REAL












Results that matter.

Sustained impact on you, your business,
and the world.

至效、致远。

修己、兴业、济天下。


CCL创新领导力中心
美国创新领导力中心(CCL)是全球性的领导力研究和发展机构,被誉为领导力领域的“黄金标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