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全球化跃升迎来窗口期

文摘   2024-11-26 15:53   北京  

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造车新势力极石汽车与伊拉克、约旦、阿曼、利比亚的经销商签署合作协议,全球化发展再添新成果;

截至今年10月,奇瑞控股集团的汽车出口已达94.1275万辆,同比增长23.8%,集团海外用户突破420万;

江淮汽车的皮卡出口已累计超过17万辆,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200余家海外销售服务网点,打造了出海“新名片”;

……


基于宏观环境波动、技术变革与消费者理念转变三大催化要素,新一轮汽车全球化窗口期将在未来5~10年出现。罗兰贝格与华汽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报告2024》认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机遇正在显现。

全球化突围机遇显现

从天时来看,新一轮全球化窗口期正在打开。报告指出,全球汽车产业经历了数次全球化浪潮,继美系品牌的崛起、日韩系品牌的崛起、德系品牌的全球化扩展后,当前由新能源和智能化驱动的新一轮窗口期正逐步打开。伴随全球市场对智能化和电动化汽车需求的不断上升,以及消费者对科技环保、个性化体验需求的增长,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全球获得广泛关注。

看地利,中国汽车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全球化土壤。在历次窗口期,美日韩德四国均呈现出经济影响世界领先、汽车工业成熟、本国政策扶持、供应体系完善四大特征,并因此形成培育了本国车企的全球化土壤。当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拥有成熟的汽车工业和较完善的政策支持。2023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到创纪录的260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出台了《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积极推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供应链方面,跻身全球百强的中国本土零部件公司也从2018年的6家增加至2024年的15家。

“经历数十年发展,以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为代表,中国已具备本轮汽车产业全球化突围的核心要素,或将孕育下一代全球一流车企。”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表示。

从人和的角度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全球市场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逐渐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整车出口规模为414万辆,居全球出口国榜首。郑赟表示,得益于新兴市场对性价比高、技术先进的汽车产品的旺盛需求,中国品牌自2020年起在相关市场的份额稳步上升。在中东与东欧、大洋洲,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内更是大幅增长。

面临多元外部挑战

机遇当前,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也面临新能源转型放缓、贸易保护加剧、国际贸易风险提升等多重挑战。

全球新能源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限制了新能源车的推广。报告认为,未来,美国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或呈放缓态势,同步带动墨西哥、日韩等国家政策摇摆。欧盟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有所增加,德国就因财政预算紧张提前终止了对电动汽车的补贴计划。对于政府财政能力和预算受限的发展中国家,新能源项目的实施也将明显受阻。整体来看,全球充电站、智能电网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不及预期,限制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

各国加强对本国汽车产业的保护,关税壁垒高企,本地化要求提升,增加了中国车企的海外市场进入难度。报告也提出,部分贸易协定中的隐形壁垒显现,协定强势方设置加强版原产地要求或配额限制,导致核心工厂区域的辐射能力减弱。同时,相关贸易壁垒也开始从针对整车和核心部件企业向压铸件等普通高价值占比零部件蔓延。

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不稳定带来的国际贸易风险也进一步增加了中国车企的资金和运营风险。报告认为,当前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增加了中国车企全球化扩展的不确定性。局部冲突外溢导致国际航路封锁,带来贸易时效和成本的增加。一些低信用政府在国际政局动荡中或出现不兑现过往协定或承诺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贸易收汇和资金安全风险。弱势国家经济波动或管制外汇易导致出现结算风险。意识形态冲突或存加剧可能,也增加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使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发展面临更多潜在风险。

(

END

)




了解更多车市新闻


微信公众号:新华网汽车



【新华网汽车】一汽丰田董修惠:对产业和用户怀有敬畏之心 不断为行业输出正能量

【新华网汽车】打造智能安全新标杆,“国民SUV”问界新M7引领行业趋势

【新华网汽车】探访享界S9超级工厂 溯源北汽×华为新高端主义的品质密码

【新华网汽车】专访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科技引领跃

来源:国际商报
记者:汤莉

新华网汽车
关注汽车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