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为什么要写出“块面感”?

文化   2024-11-28 10:15   中国香港  

|让每个中国人都爱上书法|
▼点击下方关注▼

哪些书法家的书法有块面感呢?


颜真卿的楷书《自书告身》笔画中段既有变化又很充实,而线条块面意识恰恰是笔法丰富的一种体现,这就是所谓的绞转用笔的遗留。


王羲之最大的特点是笔画的线条中间全都是块面状,王羲之充分使用书法的使转技巧,在书写过程当中不断地变化毛笔的锋面。


如果把笔画中段比喻成动作的话,就像天空飘扬着彩绸,搅在一块形成了各种形状,如此一条曲线写出来,笔毫在内部都是换锋的运动而非平铺直叙的,这就是古法写出的线条不"中怯"的直接原因。


例如唐代的杜牧《张好好诗》,点画线条的块面感层见叠出,也是以腕为中心的书写,虽然技巧不见得极高,仍有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但到了高闲,这种写法就失落了,笔法直接而乏味。


而我们看张旭《古诗四帖》,尽管真伪存疑,但字的线条块面感太美妙了,中锋、侧锋、偏锋、使转一应俱全,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


唐代以后,五代的杨凝式为什么在宋代备受推崇?宋代苏东坡和黄庭坚认为,颜真卿和杨凝式最得王羲之书法的真传。杨凝式有如神助,是笔法大师和结构变形大师,他的《韭花帖》里的笔画结实又充满厚度,块面感强且不单薄,任何一个点画包含着细微的变化,有虚有实、有直有曲、有藏有露,每个字的结构有微妙的移动。


《韭花帖》最吸引人的不是疏朗的章法而是笔法,这种笔法到了宋代尚有一定程度上的继承,但是元代人已然别蹈町畦。


虽然赵孟频熟极而流,但是用笔还需要一种"生"和"峭",这不是熟练,而是在熟练基础上的进一步创造,笔法之难尽在于此。

E N D -

书法讲坛◎转载发布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书法讲坛
书法讲坛,一个专门讲述书法的专业公众号!每天更新一期免费书法名家教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