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普罗泰戈拉篇(注)
其他
2021-07-24 18:13
310a “
普罗泰戈拉篇
”
的主要对话由苏格拉底本人转述,且是苏格拉底自愿转述。
310e
后文必然会涉及言谈技艺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如何跟雅典的政治问题(乃至整个希腊的政治哲学问题)关联起来。
311-313
从
311
开始,柏拉图大篇幅讨论技艺成了贩卖的交易品。
313c
涉及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如果灵魂需要通过学习来得到养育,而且如果德性是灵魂要追求的状态,那么德性可教不可教当然成了重要的问题。苏格拉底在
313c
将智术士定义为
“
贩卖养育灵魂的东西的商贩
”
。
315c
在苏格拉底到来之际,西比阿斯等人正在讨论天上的、自然的东西。苏格拉底的到来完全搅乱了、倒转了这类谈话。
316b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前一个选择则是纯粹私人的方式,而且是典型的私人传授方式,也是学习专门技艺的高效方式;而后一个选项则会暗暗与面向多人、公众的甚至是言说竞争的方式,也即是公共的、政治的方面。我们在后文可以看到,普罗泰戈拉擅长一对众多,使用蛊惑民众的话术来演说,但他面对真正的政治争论(根本的立场之争时),他则无能为力。苏格拉底的回答显得非常暧昧,他说他们这行人对这个问题无所谓,到底是指苏格拉底更有政治能力,还是指苏格拉底对普罗泰戈拉真正擅长的(智术)不感兴趣?两方面皆有可能,尤其苏格拉底其实提了一个属于政治方面的问题,他是带着目的来的,民众听取竞争演讲同样是带着目的来的;不过,苏格拉底本人并不是利益相关者,他属于间接介入希波克拉底,后者才是真正的利益代表。从整个
“
普罗泰戈拉篇
”
看来,这个问题显然不是无足轻重的问题,苏格拉底选择后者,是因为他要涉足公众问题,也即政治问题。如果仅仅是一对一,那就是私人问题了,甚至可以说,一对一是一般的技艺教育采纳的方式,而这里苏格拉底则要看看普罗泰戈拉能不能教育非一般的
“
技艺
”
(治邦术)。
316d
普罗泰戈拉自己揭示出智术士面临的问题,在后文
327a
普罗泰戈拉声称正义、法律是不需要隐藏、掩盖的(正义显然会共享成品、技艺、德性三方面)。关于智慧引发妒忌,还可见后文讨论斯巴达的例子,他们假强健体魄军事训练掩盖他们真正的智慧。
317c
普罗泰戈拉无疑触碰了雅典的传统,尽管他自己清楚他做的事情:他居然敢替代公民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因为他自认他有更多的德性。
317d
这个场景非常像公众演讲
——
不管是卡利阿斯的议事间提议,还是所有人的聆听愿望;但苏格拉底在与普罗泰戈拉产生言说的风格之争后,故作矛盾地说这不是在进行民众演讲,但我们看得出来这很像民众演讲
336b
。
318e-319a
普罗泰戈拉承诺
“
要学的是持家方面的善谋,亦即自己如何最好地齐家,
[
319a
]
以及治邦者方面的善谋,亦即如何在治邦者方面最有能耐地行事和说话
”
。这里埋下伏笔,实际上普罗泰戈拉根本没兑现承诺,他在跟苏格拉底产生言谈风格的争端后,他无能处理这一
“
政治
”
问题,也即他所谓的治邦术根本无法应对雅典城邦经常出现的问题,什么样的演讲风格是更适合面向公众的,不同的演讲风格相互冲突应该怎么解决,尤其是,不同风格代表的不同公民群体之间的冲突应该怎么被解决?智术士无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只在技艺的内部看技艺而不能处于政治视阈。
319-320
苏格拉底提出两方面的诘难,不管是治邦事务还是常人事务,德性都是不可教的(德性可不可教是最大的议题)。在第一个部分(治邦术),这里,治邦术是否可教,与是否存在所谓的受教者、教育者两者有重大关系。就雅典人看来,所谓政治的教育,也即公民教育,并不是像造船、雕刻等专门技艺那样要去专门的技师那里拜师学艺,而是在私人生活中接受父亲、在公共生活中则接受广场中的优秀榜样的熏陶。在雅典人看来,民主城邦中每个成年公民都有这样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像造船技艺那样被某人擅长甚至说垄断。如果我们看到,政治活动涉及众多公民一起决议、一起行动,而不像技艺匠人那样行动,我们更能感受到政治(即便可以视作一门技艺的话)是如此与众不同。另外,这个问题还涉及治邦究竟是德性的问题还是技艺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同时涉及两者)。普罗泰戈拉显然是从技艺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的,而苏格拉底则先从德性来看这个问题。注意德性和技艺对于我们洞察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论争而言至关重要。
320c5-322d
只有点名却没有说出来的
“
雅典娜的技艺
”
应该是与语言有关的。在讨论人类活动某种历史逻辑次序时,会涉及自然与礼法之争,人究竟是不是自然的政治动物?普罗泰戈拉认为在神事活动、生产活动(包括言说)时,人们依然分散居住,没有城邦。赫尔墨斯奉宙斯之令将羞耻和正义带来之后,城邦才能建立。这里普罗泰戈拉似乎诉诸的更多是作为德性的正义而非技艺。
322d
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所有人都分有羞耻和正义,宙斯为何同时要设立除掉无能分有羞耻和正义者的法律?这个问题在苏格拉底回应普罗泰戈拉解读西蒙尼德斯诗句解释时借普罗蒂戈对
“
成为
”
和
“
是
”
的区分而得到更好的解答(
340b5 340d
)
——
因为普罗泰戈拉也尝试通过回应苏格拉底
“
为何优秀的人没有教好他们的孩子
”
这个问题而回答了它(
324d-325c
;通过普罗泰戈拉之口,教育确实事关如何
“
更好地成为
”
)。
323c-324a3
普罗泰戈拉提供了第一个论据(德性通过努力和学习获得)。
324a4-d1
则提供第二个论据(德性是教育出来的东西)。第一个论据显然建立在众人是如何归责的经验主张上,即人们不怪罪人们天生的偶然的东西,而会指责他人在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上做得不够、不好(没必要认为普罗泰戈拉支持了哪种精细的道德归责理论)。第二个论据则牵涉更多。第一,惩罚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报复,而是为了未来。普罗泰戈拉提醒苏格拉底可以从惩罚的内涵看出德性是教育出来的(德性在这里被当作产品)
——
第二,惩罚事关未来而非过去,正是因为惩罚有着教育的视野,教育事关未来,其实也就是关于
“
成为
”
。(这个命题得到苏格拉底的真正重视,而普罗泰戈拉却仅把这个命题当作论争的一点提出,否则他就不会那样对待西蒙尼德斯的诗句了。)
326e
就普罗泰戈拉的整个论述来看,他聚焦于德性如何可教,这在他给出的故事和论述中是如此的显白而不需要质疑。但苏格拉底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却采取了与普罗泰戈拉完全相反的方式。普罗泰戈拉告诉我们,日常的现象如何显白地告诉我们德性可教,而苏格拉底却要先问德性是什么,德性的本质是什么,否则建立在德性上的一切其他讨论(德性如何
XX
,德性为何
XX
,这类问题)都不可靠。
327-328b
普罗泰戈拉实际上在讨论是有德性的和不是有德性的之间有着质的差别。
329b1
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以普罗泰戈拉为典型的演说家特征,
“
那些演说家们就这样,要是
[
329b
]
有人问一丁点儿,他们就会扯出一段长篇大论。这位普罗塔戈拉有本事讲得又长又漂亮,就像刚才他表明的那样,他也有本事简扼回答提问,若问问题,也会等待和听取
[
b5
]
回答
——
极少数人才会到这份上哦。
”
这种演讲风格的问题在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戈拉下一段讨论之后会被政治化。
329d
苏格拉底把问题导向了什么是德性,而普罗泰戈拉一直讨论的是如何教育德性;苏格拉底显然是认为,如果搞不懂德性是什么,那么关于德性的为什么如此(也即解释)、关于德性的如何如何(也即行为)就不可靠。见
360c5
。
331 331a
首次出现普罗泰戈拉对苏格拉底谈话的消极反应,他是被迫接受苏格拉底的论题而进行讨论的。在
331c4
,普罗泰戈拉使用了假定的说法,
“
如果(苏格拉底)愿意的话,如何如何
”
,而苏格拉底拒绝了这种谈话方式。毫不夸张地说,这其实就是智术士演讲的内在机制,智术士不一定按照他本然的出发点来讨论问题,他可以按照民众的意愿来进行话术包装。但苏格拉底对这种方式的拒绝无疑点醒对方(以及观众乃至读者),政治不是这么
“
搞
”
的,政治绝对不是
“
如果你愿意那就如何吧
”
,而是一定会有一个最终的决断落在彼此间有着重大歧义的城邦公民头上。
331d
普罗泰戈拉反驳了苏格拉底处理概念的方法,使得这段谈话告一段落。这个问题涉及相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苏格拉底自己搞错了概念处理的方式,但苏格拉底转换话题的方式以及他想讨论节制,都说明他似乎比普罗泰戈拉更擅长处理冲突双方之间的矛盾。
332c
此处苏格拉底不断犯
“
偷换范畴
”
的错误,美和丑自然是对立的(也即相互否定,也就是规定、限定),但说美和坏相互对立则完全是范畴错误,我们可以说某个具体的美的东西不是个坏东西,但是就美本身而言我们不能说美与坏对立。
333b
再次出现普罗泰戈拉的消极反应。
333cd
此处透出两人争议所代表的政治问题。
333e “
普罗塔戈拉这时脾气上来啦,回答时一副摆出阵势争胜的样子
”
,注意,普罗泰戈拉在这里还是想要赢的,尽管他面对苏格拉底那种与自己相对的言说方式时觉得消极和抵触,但他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对言谈本身感到消极乃至要退出与苏格拉底的争论。
334-335
是本篇对话的重要节点,在这里苏格拉底郑重提出普罗泰戈拉的言说风格
/
方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会将对话政治化。
335c5
苏格拉底佯装要离开,而他要离开的理由像极了公民大会的场景,一个有着各种事务的公民可以选择听这个还是那个政治演说家以决定投谁的票(我们当然可以说他是故意制造出来的理由
“
你有智慧啊
——
可我没能力
[
跟上
]
这些长篇大论,尽管我愿意有这能力。不过,既然你两方面都行,你就必须将就我们咯,这样
[
我们
]
才可以在一起
[
谈
]
。但既然现在你不愿意,而我又没什么空闲,不能
[
c5
]
待在你旁边听长篇大论
——
毕竟,我得赶去别处,我要告辞啦,尽管我也许不是不高兴听你的这些
[
长篇大论
]
。
”
)不过卡里阿斯不让他走(对话场景是卡里阿斯的家,主人要留下客人,这当然有其他的意味,如果我们把这里当作公民大会的演讲场地的话)。
335e-336b
苏格拉底的意思当然是他愿意留下,不过条件是普罗泰戈拉要顾及苏格拉底的言谈方式。苏格拉底表面上说
“
在一起相互交谈与搞民众演说毕竟是两回事嘛
”
,实际上他讨论的正是民众演说,这当然涉及到政治的严肃性,这一严肃性要求我们不能将演讲本身当作竞技,它不是像赛跑那么
“
简单
”
。如果政治像竞技那么简单,那么政治就沦为更有技艺者的胜利游戏,只有强者主宰一切,强者可以不管不顾其他弱者的利益。不过,卡里阿斯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别忘了他是主人的身份),苏格拉底有苏格拉底的言谈方式,普罗泰戈拉也有他的方式,各方凭各自的言说方式说话,普罗泰戈拉要求按他自己的方式说话并非不正义,他暗示苏格拉底似乎提出了不正义的要求。这当然会让我们联系到政治的问题。强者凭什么要兼顾弱者的利益?苏格拉底能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参与对话的角色几乎都是贵族)提供有说服力的理由吗?
336c
阿西比德的插入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政治化的解读正确的话,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阿西比德
“
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
”
:雅典的民主制赋予公民权利。接下来克里提阿、普罗蒂戈、西比阿斯(尤其他)的轮番说法显然把言谈方式
/
风格之争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338e
普罗泰戈拉的消极态度似乎暗示普罗泰戈拉已经无法应对或者他不想应对这个场面了,如果是这样的,我们就可以看出普罗泰戈拉所谓的治邦术在关键时刻是派不上用场的。
338e
政治化后的讨论正式开始,普罗泰戈拉讨论的内容(他认为,
“
对一个男子来说,教育的最大部分在于
[
让他在
]
诗句方面
[
339a
]
厉害
”
;他要从西蒙尼德斯的诗作开始讨论,因为德性问题其实离得不远,
“
现在呢,提问仍然涉及的是我
[
a5
]
和你谈论的同一个问题,也就是关于德性
[
的问题
]
,转到了诗作而已
——
差别就这么一点儿
”
)充分暴露了他的政治局限性,暴露了智术士的确只是言谈方面最有智慧(
310e5
)。
340b
苏格拉底应对普罗泰戈拉提出的难题的方法,居然是从智术士普罗蒂戈那里借来的,也即
“
成为
”
和
“
是
”
的区别。先抛开这对区分的哲学讨论不谈,苏格拉底这一做法本身就很有政治智慧,因为普罗蒂戈是智术士,如果苏格拉底关于言谈方式的讨论针对的正是智术士一贯做派的话,那苏格拉底居然能从拥有其他的言谈方式的群体(这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政治利益群体)那里借来东西,那苏格拉底是不是有更强的政治能力?在
341b
,苏格拉底恰恰点明了言谈方式的正义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卡里阿斯给苏格拉底提过的(
336b5
),苏格拉底在这里表明的态度恰恰是他对卡里阿斯的回答吗,他接受卡里阿斯的观点,因此他才可能超越这个问题:如何在接受这个观点的同时去协调、化解政治冲突。
342a
再次出现普罗泰戈拉的
“
如果你愿意
”
,这一次就不仅仅是被苏格拉底拒绝而已了,而是被众人无视,众人都在等苏格拉底说(普罗蒂戈和西比阿斯敦促苏格拉底)。
342b
苏格拉底开始讨论爱智慧在斯巴达的情况。在这个地方
“
勇敢
”
德性有了很不一般的含义,因为它是斯巴达人用来遮掩智慧的手段。斯巴达人不像普罗泰戈拉那样承认自己在智慧方面的突出,而是装成没有学识的样子,更以打仗和勇敢方面超过其他希腊人的方式来掩盖智慧,掩盖爱智慧的生活方式。苏格拉底在
de
处更是以斯巴达的简、凝的说话方式来凸显普罗泰戈拉那种冗长华丽的方式。苏格拉底的用意很明显,他想说斯巴达人有智慧,正是智慧而懂得掩盖智慧,智慧能够让他们超然于整体的视阈。
344e
这里透露的观点与后来的
“
缺乏
”
形而上学主张相同。缺乏
)
(
XX
)者自然不是有(
XX
)者,但前者可以成为后者,后者也可以成为前者。
344-345
苏格拉底借阐释西蒙尼德斯诗歌而暗中透露了
“
柏拉图
”
的命运观。
“
大多时候,优秀的人是那些神们喜爱的人们。
”
在流变的世界中持守
“
是(
XX
)
”
太难了,运气可以剥夺掉好人的一切,让他成为坏人(缺乏
“
好
”
),也会让天生好命的人总受到神的眷顾,一直是个好人。而且,缺乏者要成为一个有者,比起剥夺有者(而使其缺乏)要难得多。关于德性是不是可教的,有很多的考虑要涉及人的现实命运,好命运者成为好人要比坏命运者简单得多,这不是教育的乐观主义者能切身体会到的,毕竟乐观主义者往往就是好运气的。
345e “
所有做丑事和低劣的事的人都是不情愿地做的
”
自然会让我们联想到苏格拉底关于知识和德性的命题,但是这里的重点却是一个有德性的好人如何应对不可调和的冲突而敢于强制自己去干自己本来不情愿干的事情。这会联系到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是不是愿意靠近对方的言谈方式、强者是不是愿意兼顾弱者利益的问题。如同好人愿意牺牲自己是出于德性,而不是其他更现实的利益,强者考虑、兼顾弱者不是因为怕弱者造反,而是因为这是
“
好
”
的。
347b
阿西比德的话似乎暗示了正义、城邦共同体背后有着约定的根基。约定自然就生成了应当履行的规范,某个缔约方自然可能会现实地违背约定,但应当要履行约定却是一定的。
347c
苏格拉底大论了一番在这个场合讨论诗歌如何不合适,
“
聚在一起谈论关于作诗的事情,简直就像低俗的市井之
[
c5
]
人的饮酒场合。由于缺乏教养,这些人没能力凭自己相互聚在一起,喝酒时没有属于自己的声音
[
347d
]
和属于自己的言辞
”
,只能借诗歌下
“
口
”
的人不过是没有自己言辞的人罢了。为什么,
“
诗人们说的什么,其实没可能问出个名堂来。多数人说话引用
[
e5
]
诗人的时候,一些人说这诗人是这些个意思,另一些人则说是那些个意思,就这些事情争来辩去,始终不能得出结论。
”
(
347e
)苏格拉底在暗示真正的政治辩论应该有的方式,
“
(那些做得美的人)干脆让这类聚谈
[
348a
]
靠边去,凭自己的东西自己在一起聚谈,用属于自己的言辞提出和接受互相检验。
”
348b
阿西比德再次插话(别忘了阿西比德是个多么有名的擅长捕获人心的演说家),他直言普罗泰戈拉做得不美,他甚至要普罗泰戈拉做出要不要继续讨论的决断(设想一下民众演讲的场景)。
348c “
阿尔喀比亚德说了这些后,我当时觉得,普罗塔戈拉感到羞耻,加上卡利阿斯和几乎所有在场者纷纷请求,他勉强让自己讨论下去,催我问他
[
问题
]
,他好回答
”
(在苏格拉底提出言谈方式的冲突后,对话篇就频繁提及普罗塔戈拉对谈话的消极态度。)有可能是过度解读但不失可能为柏拉图本人支持的观点是:智术士的那种演讲以蛊惑民众为目的,以蛊惑民众的方式去演讲,最终会被民意裹挟也就不失为怪。【柏拉图提及,普罗泰戈拉是第一个这样的人:
“
你对自己充满自信,别人要隐
[
349a
]
藏这门技艺,你却公开宣称自己,在所有希腊人面前称自己是智术师,显示自己是一个
[
教
]
教养和德性的教师,还第一个想到值得为此收取学费。
”
】
从
349b
开始,政治化场景落幕。接下来的德性讨论加入了勇敢。勇敢会涉及到血气,也即
“
靠近
”
身体的部分,在勇敢处讨论德性,会将知识与德性的关系问题放得更大更开,某种意义上看就如同我们讨论感觉与理智中间的想象力。
351b-e
讨论了快乐与善的关系。快乐并非离题,在关于知识和快乐的讨论时我们就可以看出无知之勇与诱使人明知故犯的快乐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能够与智慧本身相背离的。
352d
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戈拉在求知识者的身份上有了明显的共鸣点:世人大都不听知识
“
劝
”
。苏格拉底跟普罗泰戈拉的不同之处恰恰也在这个地方显露出来,后者持守着不愿跨越出自身的
“
政治精英
”
姿态,
“
我认为,苏格拉底,
”
他说,
“
世人说的其他不正确的事情多着呢
”
,
“
苏格拉底啊,干嘛我们非要去探究多数世人的这个意见呢
?
他们不过随便说说而已
”
,而苏格拉底则试图进入民众的意见领域,尝试用说服的方式(这是言谈的最高技艺,作为最高技艺而自然超出了技艺自身的范畴,因为这样的最高技艺要求政治的视野)来让民众走出局限的意见视阈。
361
苏格拉底最后直陈他跟普罗泰戈拉处理
“
德性可教
”
问题的方式差异。他批评普罗泰戈拉事先假定了德性可教(这就意味着他不是在论证,而是从日常诸多
“
德性教育
”
的现象入手),他更偏爱普罗米修斯而不是厄庇米修斯,后者不过是事后聪明(就像我们只讨论日常已经给出的、熟悉的诸多现象),苏格拉底要的是
“
事前
”
聪明,先想清楚(德性是什么)再去从事相关的事情(如何教育德性)。说实话,在前面政治化的场景中,我们会觉得苏格拉底很有政治智慧,但现在我们更偏向于不这么觉得了。
361e-362a
政治哲学化的解读一以贯之,则是苏格拉底和普罗泰戈拉说完他们该说的话,最终的决断要交由政治的公民,他们最终会选出他们要的观点、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TQ5MTg1OA==&mid=2247484368&idx=1&sn=8f365ebe70587355f5c89af2c7985244
杂箱子
在英雄周围一切都变成悲剧;在半神周围一切都变成滑稽剧;在上帝周围一切都变成——什么呢?也许都变成“世界”?······
最新文章
《送东阳往生序》
札记——尼采、阐释学、哲学
纪念:尼采诞辰180周年&尼采的几则笔记
札记——语言与思想
尼采的形象|帕内特的记录(2)
尼采的形象|帕内特的记录
尼采笔记(中译)|1880-1881年初的几则笔记
尼采的一封书信|痛骂昔日好友
尼采1862年的一封信
尼采《快乐的科学》第5卷(356-374节)评注
雷蒙德·戈伊斯|【尼采研究】尼采与道德
尼采《快乐的科学》1~4卷部分翻译,以及评注
尼采《快乐的科学》第5卷部分翻译,以及评注
一篇文章都没能发出去
罗伯特·丕平|【尼采研究】闪电和闪光,做者和作为
尼采1872-1880年部分笔记,以及评注
肯·吉姆斯|尼采的真理批判
罗伯特·丕平|【尼采研究】心理学作为“科学的女王”
伯纳德·威廉斯|尼采的极简主义式道德心理学
札记——尼采以及其他
动物灵魂的自我反对与内在化
札记——道德、政治、权力
札记——形而上学,反形而上学
鲁迅谈“听天任命”与“中庸”
文化与知识
理想国卷I-III
荷尔德林:判断与存在【中译】
尼采论自然等级
普罗泰戈拉篇(注)
大学生抵触如此管校,合情合理
拜泽尔|埃米尔·拉斯克和康德主义(下)
拜泽尔|埃米尔·拉斯克和康德主义(上)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