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感染肝吸虫!很多广东人都爱吃这个美食……

民生   2024-11-27 20:46   广东  


在广东,有句话叫做

“捞起捞起,风生水起

这不仅是个好意头

更代表着一道美味——

剔去脊骨和细刺的淡水鱼片
薄如蝉翼,爽口弹牙
片片宛如白冰、鲜嫩清甜
淋上油、盐、柠檬草、
花生米等数十种配料
入嘴爽口弹牙,满口留香


▲资料画面


生鱼片好吃

但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寄生虫

13岁的小凯前段时间因反复发烧入院

结果一查

很可能就是生鱼片惹的祸


男孩反复低烧,退不了

11月刚开始,13岁的小凯就跟发烧杠上了,最近一个星期反复低烧,徘徊在38度左右。到附近社康检查,血常规显示“有点感冒”,吃了些感冒药,烧暂时退下去了,但隔天又卷土重来,换了感冒药和抗生素继续吃,也没能压下去。持续了一个星期,爸妈不淡定了,带着小凯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张宏达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儿科主治医生

患儿在入院前有一周左右的低烧,同时在病程当中, 有间断的关节疼痛,有皮疹的出现。


居家用药没效果   原来不是感冒


本以为只是感冒,但发烧了一周,用药也没效果。家长带着小凯到医院一查,血常规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竟足足升高了60倍。医生按照经验推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这么高,很可能就是寄生虫或者风湿免疫性疾病,便劝小凯住院查明原因。



    张宏达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儿科主治医生

住院之后我们检测血常规,发现患儿血常规里嗜酸细胞不管是绝对值还是数量都是非常高,超出正常值50多。


一家三口都有相似症状

就是肝吸虫!


医生详细询问,小凯的妈妈才猛然想起,前段时间全家一起吃过一次鱼生,小凯妈妈也有低烧症状。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凯一家三口都做了寄生虫相关检查。


结果显示,三人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都异常升高。小凯还有肝功能异常,妈妈的大便中检出肝吸虫卵。这下,小凯反复发热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就是肝吸虫病。


最终,小凯一家三口都进行了驱虫治疗。小凯的症状逐渐好转,目前已经出院回家。



    张宏达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儿科主治医生

有过不洁饮食或者是食用一些生腌食物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发烧、腹痛、腹泻这些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要少吃或者最好是不吃生的肉类食物,以减少对寄生虫的接触。


淡水鱼肝吸虫检出率最高6.85%


肝吸虫,也叫华支睾吸虫,是中国淡水鱼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寄生虫。当食用了被肝吸虫感染的生鱼片后,虫体便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胆管、胆囊内,引起胆道一系列病变,如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等。



2016年以来,广东省每年持续抽取一定比例人群样本开展肝吸虫病调查,2020年,江门、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地市食用鱼生的区域人群感染率为13.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以来,广东省监测生食淡水鱼4736份,肝吸虫检出率在0%-6.85%之间。


按照这个检出率,吃生鲜感染肝吸虫的几率最高有6.85%。


拖得越久,对肝伤害越大


肝吸虫在人体内安家落户,存活可长达20~30年,感染肝吸虫后症状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轻度:一开始可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不振或腹痛。


中度:继而可能出现头昏、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上腹饱胀、腹泻、肝区隐痛等不适症状。


重度:严重者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胆管癌。


拖得越久,对肝脏损害可能越大。所以,如果吃了生鲜,身体出现以上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何避免肝吸虫感染


预防肝吸虫,最主要守住“口”,防止“虫从口入”。改变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彻底煮熟煮透再吃。切生、熟食品所用的刀和砧板要分开,处理过生鲜后洗手,存放生鲜的餐具要清洗干净,避免交叉感染。




第一现场、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丨杨语然,陈星宇
编辑丨场哥  审核丨黄江 

往期精彩报道👇点击了解


更多热门视频



点个“在看”,持续关注!~ 

第一现场\x26amp;壹深圳
深圳广电集团品牌栏目《第一现场》和旗舰客户端“壹深圳”品牌矩阵官方公众号,丰富新闻消息、精品视频和观众爆料、福利互动、便民服务尽在《第一现场》和“壹深圳”AP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