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是要增进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要切实“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2021年8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2022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24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思想的光芒,引领前行的方向,汇聚起中华大地上的万千回响。
我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文化浸润为根本,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用中华现代文明塑造人,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着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民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讲好中华文化符号故事。
驱车从珲春市区一路向东前往防川景区,穿过阳关坪路堤,一座高约9米的吴大澂雕像伫立山间,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图们江入海口,犹如他生前一般守护着国家的领土。这里是吴大澂纪念广场,是珲春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瞻仰。大家在此追寻英雄足迹,厚植爱国情怀。
打造吴大澂纪念广场是我州注重从文物保护和利用中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积极构建具有延边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叙史体系、叙事体系、话语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深入挖掘文物古迹价值,着力抓好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磨盘村山城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邀请吴大澂后人为“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揭牌,充分展现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经纬。
在风景秀丽的图们江畔,漫步于图们江广场“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公园,处处可见的中华文化元素让人眼前一亮。今年,图们市围绕我州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规划建设了这一公园,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民族团结理念有机融入广场整体,让广场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综合教育实践基地。
构建城市文化标识系统,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州注重有形呈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以突出国旗、国徽、华表、中国结、二十四节气等中华文化符号为重点,建成了一批体现共同体理念的游园广场、文化长廊、特色街路、街景小品;赋予了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和“9·3”州庆、农夫节等延边特色节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让中华文化通过实景、实物、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
“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那么古人是如何造纸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讲……”日前,延吉市河南小学校组织学生到延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体验古法造纸,引导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多年来,我州深入挖掘和传承尊老爱幼、崇文重教、和谐和睦等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让各族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领悟中华文化,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提升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心灵深处。
我州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在文化传承发展中聚人心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
殷殷嘱托,重若千钧。一直以来,我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坚持兼收并蓄、互鉴融通,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融合多方面元素要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充足养分。
红色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力量、生动载体。延边州是革命老区,在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不懈奋斗的历程中,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遗址、珍贵文物和优秀文化,提供了鲜活的历史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州充分发挥“三红两地一前沿”红色地标作用,用好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敦化市寒葱岭红色旅游观光区、延吉市太兴村等红色资源,讲好讲活延边各族儿女在各个历史时期前赴后继、攻坚克难的感人故事,将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力量源泉,让红色精神在各族干部群众中薪火相传。
“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日前,大型原创歌舞诗《五彩阿里郎》在延边工人文化宫精彩上演,为现场观众呈现了流光溢彩、独具魅力的延边歌舞盛宴。“延边歌舞团精湛的表演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太震撼了。演出中所有的歌舞都描绘了延边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进的温馨画面,让我深深感动,更加激励了我要与各族同胞一起团结奋斗、建设家乡的决心。”看完演出,延吉市民张先生感慨道。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就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州相继创作了《同心圆梦》《五彩阿里郎》《四季如歌》等一系列文艺精品。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精华、融合现代文明的文艺精品,让我州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历经水洗、浸泡、晒干,再经过一双巧手的捏揉翻折,一根根看似普通的稻草就“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精美的稻草编工艺品……朝鲜族稻草编技艺先后被列入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和龙市十分重视该项目的保护、传承与推广,成立了稻草编艺术协会,推动非遗保护和利用深度融合,让各族群众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加深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让各民族相互欣赏,美美与共。我州坚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培育中华文化认同的源头活水,扎实做好朝鲜族、满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注重185个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创新,建设了一批非遗村镇、非遗街区、非遗工坊,建构具有延边特色优势的非遗产品产业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筑同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加深各民族之间情感,促进各民族之间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基固本。
“大家好,我是向阳幼儿园小四班的小朋友,今年4岁了。今天我和爸爸带来的是寓言故事《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谦让有礼、孝亲敬老、尊重长辈、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日前,延吉市向阳幼儿园开展“大手拉小手”亲子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与家长在共同讲述中华经典传统故事的同时了解并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交流。
近年来,我州坚持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增进文化认同的基础工程,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搭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落实“童语同音”计划,积极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通过“小手拉大手”把说好普通话延伸至每一个家庭。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新时代新征程,我州将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努力构筑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共有精神家园,让各族人民在同心、同行、同梦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初审:田俊怡
复审:金星丹
终审:郭晓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