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
冬月,更应藏养,去寒就温,避寒藏暖。否则“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保养不到位,很容易生病。
藏养身体,健康过冬。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天寒地冻,阳气内敛、夜间尤甚,人体阳气易被寒邪所伤。
卧以养阳气,使阳气更好地闭藏;晚起以固阴精,可避免寒邪伤及人体阳气。
过度劳累、过度熬夜,会损伤阳气和气血。故建议早睡晚起,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保护人体阳气还要注意保暖,远离寒气,接近温气,不要让皮肤泄露于风寒之中,使已经收藏的阳气外泄。
寒冷的冬季,人体新陈代谢较为缓慢,再加上环境气候等因素,极易使人患上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脑血管等各类疾病,各种冬病也容易复发。所以,在室外要注意脖颈、腰腹、脚等关键部位的保暖。
头为诸阳之会,适当寒冷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做好脖颈保暖是为了防止风邪的入侵。
脚离心脏较远,阳气到达缓慢,阴气聚集,最易受到寒气侵袭。因此更需注意保暖。可穿较厚的棉袜,晚上泡脚可加艾叶等温阳散寒。
增强体质,锻炼有度
冬季晨练宜迟不宜早,早晨阳气不旺,且室外寒冷,易受“风邪”入侵引发伤风、感冒、关节疼痛、胃疼等病症。
不宜剧烈运动,尤其要避免挥汗如雨的剧烈运动,以免耗气伤津,干扰阳气的闭藏,伤及人体津液。
可选择轻缓柔和的运动方式进行保健,如太极、八段锦、散步、瑜伽等,以微微汗出为度。
尤其是体质差、气血虚弱的人,剧烈运动会更加损耗人体气血津液,使身体更加虚弱。同时,过度运动使阳气外浮,也会造成收藏不足。
天寒地冻,万物凋零,内心也难免焦躁低落。“神藏于内”,要重视和保持情绪的安宁,保持平静的心态。
养心藏神,清静淡泊
“心藏神,肾藏精”,过度劳心费神会消散肾精,不利于冬藏。
冬季应养心藏神,形与神俱。宜保持情绪的清静淡泊,如果过度兴奋与激动或悲伤、动怒,则阳气外浮,易引起人体疾病,正如《黄帝内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冬季低温、干燥、较高的气压对冠心病、高血压、哮喘、脑动脉硬化等有不利影响,易使人的身心处于低落的状态,尤其是体质虚弱或常年有病卧床的患者,应做好疏导。
养精蓄锐,静待新生
岁冬万物善伏藏,只待惊蜇春雷响。动物蛰伏,万物冷寂。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休止,而是养精蓄锐,静待新生。
世间万物,所有的潜藏沉淀,都是为了来日的春暖与花开。
趁冬日,我们要养精蓄锐,默默提升自己。宜读书,拓宽视野;宜自省,治愈迷茫;宜微笑,摆正心态。
成功在漫长的寂寥孤独中悄然酝酿。
当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就能在时机来临时,一跃而起,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