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应重点防范哪些疾病?
如何做好防疫防病?如何做好消毒?
10月30日下午,海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邱丽接受记者采访。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污染、食物安全难以保障、居住条件受到破坏、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人群抵抗力降低以及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从既往监测看,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媒介生物传播的传染病,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需要重点防范。
此外,食品容易受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污染,还须防范食源性疾病。
洪涝灾害发生后,居民应注意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关注自我健康,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做好各项防疫防病工作。
做好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要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临时饮用的井水,一定要进行消毒;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及周围环境,不要在其附近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粪便。
做好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尽量不吃剩饭剩菜;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生吃水产品;对于瓜果蔬菜,生吃时一定要用洁净水洗干净,少吃或不吃凉拌食品。
做好环境卫生,对被水淹过的房屋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不乱扔垃圾;及时清理积水和淤泥,减少蚊蝇孳生;及时处理动物尸体,如深埋或焚烧;积极配合政府开展防治蚊蝇鼠的爱国卫生运动。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脏手揉眼、口、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做好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接触洪水,减少感染的风险。
关注自我健康。如果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洪涝灾害后,餐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在15分钟以上,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浸泡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衣物被洪水浸泡后要及时清洗、晾晒。家具等生活用品清污后,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消毒后擦拭干净。
来源:海口发布综合海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海南疾控微信公众号、海南日报、兜医圈儿
编辑:王河燕
监制:叶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