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重大事件发生,总有一些人冲向最前线,他们就是记者。天未亮,他们迎接第一缕曙光;夜已深,他们仍在书写记录。在记者节到来之际,为致敬那些奔赴一线、记录历史的新闻工作者,为他们的职业旅程增添智慧与力量,本报特别为读者推荐一些写给记者的书、记者所著的书。
记录时代
也展示记录者形象
记者不是隐身于文字背后的符号,而是活跃在每一个事件现场的真实人物。《总台人物:属于时代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内容来自《中国电视报》的《总台人物》栏目,在中国广播电视总台成立6周年之际,集合30位总台人物的专访稿件成书,勾勒出可亲可感、有血有肉的新时代媒体人群像。
《总台人物:属于时代的群星闪耀时》的责任编辑王伊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这部书的主笔是总台旗下《中国电视报》的记者团队,这也是一场媒体人和媒体人之间的对话。主笔团队既近距离地接触受访者,充分了解受访者的工作内容,沉浸式体验工作氛围,又站在读者、观众和听众的视角提出问题,发掘有趣、有料的新鲜看点,分享这些总台人6年来的付出和成长。“每一篇采访中,记者团队所提炼的小标题,都是很有针对性的,涵盖了一线媒体人的工作、生活、技术、实战、情怀等等。”
记者既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捕捉到每一个鲜活的瞬间,最终凝结成记录时代的作品。《山这边,山那边》(安徽人民出版社)写作团队以近30年的跨时空长镜,深入聚焦苏皖交界一山两村之困、之变、之兴细微而宏阔的历程,细腻回溯两村在农村改革中的艰辛探索、市场经济里摸爬前行。该书由光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王慧敏(笔名劳罕)领衔创作。本书是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生动教材,为当下的主题创作提供了范本,找到了讲好新山乡巨变故事的路径。
记者的报道让大众看到了历史的变迁,感受到温暖的力量。由央视同名纪录片改编而成《吾家吾国》(中信出版集团),是作者王宁与团队在3年多的时间里一起与时间赛跑,陆续采访记录了数十位大家形成的图书。书中通过一位位大家的微观视角,讲述了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人物故事。在王宁看来,所谓的家国情怀并不是有意为之、故意刻画的故事,而是众多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在与时代同行中,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该书的策划编辑鄢林敢表示,《吾家吾国》由央视同名纪录片改编而成,并特请王宁撰写增补了70%的新内容,让记录更加全面、有温度。
记者的脚步与时代同频,他们始终站在信息的最前沿,记录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这份职业要求的不仅是忠实的记录,还需要记者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好新闻”系列(人民日报出版社)目前已出版四册(《好新闻的样子》《好新闻的味道》《好新闻的气质》《好新闻的魅力》),以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沿着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轨迹,为全面认识新闻工作、探讨新时代的新闻业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翔实的方法。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二编辑中心副主任梁雪云表示,“好新闻”系列图书从第一本开始就坚持一篇文章讲透一个案例。“我们在编辑过程中保留核心案例,而删去枝节案例,并将作品原文附在赏析文章之后,方便读者对照阅读。读者每次阅读都可以选择相对独立的一两篇,不受前后文影响。”
媒体人的知识积累,也可以以朴实、生动的表达,分享给千千万万的读者。《康辉咬文嚼字》(长江文艺出版社)是一本涵盖了语文、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很多学科知识的书。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部主任张维表示,最初策划这本书是脱胎于央视频平台的节目《康辉说·咬文嚼字小课堂》。“康辉用标准的普通话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地名、姓氏、美食等的正确读音,也讲述读音的由来,以及有趣的历史典故,让大家感受语言的丰富与包容。”
用心打磨作品
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记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其专业能力的体现。他们是凭借专业素养和独特视角,深入观察、深度剖析的记录者与叙述者。王伊以《总台人物:属于时代的群星闪耀时》中“执甲者”这个单元里的几位驻外记者举例,比如巴以冲突发生不到3个小时,赵兵就不顾危险,立刻决定驱车赶往现场,成功采访到第一目击者。比如陈慧慧始终以专业记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战地记者,就要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做地震报道,就要积累对重大灾情的规律的了解。她的报道既保持着新闻应有的敏锐和真实,也有人文关怀的温度。王伊表示,该书编辑过程更多是在尽力呈现他们真实的样子。
“之前也在新闻里看到过陈慧慧、赵兵他们出镜,但是并没有‘原来是她/他’的实感。看过他们的故事之后,会对他们工作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全新的认识,也对他们的勇敢真诚更有感触,敬佩他们的专业和敬业。”王伊谈道。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记者胸怀家国。《吾家吾国》的策划正是源自于此,王宁的采访记录,让一个个陌生而重要的名字被更多人所铭记。“这些人物是我们国家各领域的顶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过非常重要的贡献。”鄢林敢说,“有些读者对这些人的故事了解得太少,我们希望年轻人能够追这样的‘星’,这也是我们积极推动这个项目的重要原因。”
用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记者肩负的使命,这不仅是一份职业要求,更是一种深沉的责任和担当。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记者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投入。在《山这边,山那边》写作中,王慧敏历时近3个月,仅颠覆性“重写”,就不下五六次。如何让逻辑关系更加顺畅、让结构更加清晰、让事例取舍更加精当、让叙述更加有张力、让新闻现场得到高度还原……最终在一次又一次重起炉灶的自我颠覆中,稿件逐渐展露出大家期待的轮廓。
张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康辉的认真严谨敬业:书里每个字的读音和释义他都要多方查证;在随央视频一同外出录制节目的间隙,如果有时间能在当地做一场图书的读者见面会,康辉就一定会认真准备一篇五六千字的发言稿,“咬一咬、嚼一嚼”当地的地名、美食等的读音,让现场的读者们不虚此行。“公务再繁忙,他也一定准备得非常充分,活动现场几乎都做到脱稿演讲,非常令人钦佩,也体现了他的专业性。”
好作品是记者展现中国故事最直接的体现。梁雪云认为,好记者要有好作品,有代表作。她表示,正如提到中外名记者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们的代表作,代表作与作者的强关联使其成为独特的标签和名片,有时作品本身甚至比作者更为人熟知。“写出好作品考验记者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好新闻经久不衰,对好新闻的追求也是代代相传。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媒介如何变迁,内容为王始终应该是记者追求的目标。”
展现更多侧面
让读者有温暖认知
记者既有职业的坚守,也有个人的柔软。通过展现他们不为人知的细节,让读者看到记者的温度和力量,才能打破刻板印象。
让读者对记者产生有温度的认知,关键在于展示他们工作的真实一面,以及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与情感。王伊表示,《总台人物:属于时代的群星闪耀时》一书里有几百张总台媒体人的照片——有采访现场的纪实照,更有难得一见的幕后花絮图,比如节目组绿幕照、战地记者前线报道实况、不出镜团队的合影、录音棚和导播台的工作照、一线工作时吃泡面的情景等等,还有一些他们的生活照。“这些照片是经过了很多轮收集、筛选才定下的,每一张照片反映的都是一位媒体人工作生活的侧面,非常生动地记录着他们的挑战、困难、考验,也记录着感动、欢笑、成就,还有同事之间的深厚情谊。”
张维说,他们把《康辉说·咬文嚼字小课堂》已经播出的节目视频,制成二维码加入书中的相应章节,读者在阅读文字内容时可以随时扫码看视频节目。“不仅如此,我们还找出了康辉老师青涩时期进入央视面试的视频,以及他的经典朗诵音频,使‘咬文嚼字’变得立体而生动。”
为创作《吾家吾国》及纪录片,王宁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到全国各地去采访书中的各位老先生,她希望通过对话,能够使读者对这些大家有更具体、更生活化的认知。鄢林敢说:“这些人物成就卓越,贡献巨大,但同时他们也是非常接地气的、生活化的,他们身上同样有着你我一样的喜怒哀乐,经历过诸多人生坎坷,过着非常普通又平凡的生活。这是记者记录真实人物、真实生活的意义,同时也让读者对这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人有了更真实、更有温度的认知。”
编辑:路滢月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