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苑】“杨老师”:3年记了30多万字的读报笔记

文摘   2024-11-18 17:32   陕西  

“杨老师”:

3年记了30多万字

读报笔记

XI'AN SHUIWU


犹记得,我初遇《中国税务报》是在2013年的11月。那时,我刚从部队转业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被组织安排到周至县的乡镇税务所锻炼。刚到税务所,我就注意到办公室桌角上放着一叠报纸。翻看过程中,《中国税务报》11月8日A4版的一篇文章《成长路上,梦想花开》吸引了我的注意,读着文中的一字一句,一种对税务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第一次对税务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我想,我和《中国税务报》的缘分大约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近日,“杨老师课堂”主讲人杨旭(右一)带领青年干部在一家企业开展现场教学。



从“税务小白”到“杨老师”

那段日子,我打交道最多的是农户。怎么能够更好地给他们提供税收政策支持?怎么能够在工作中快速地学到税收知识?第一时间,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中国税务报》。在读中学,在学中用,税收知识不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大脑了吗?

于是,每当新一期《中国税务报》送到所里,我都会如饥似渴地从中寻找答案,学到了很多税收知识,也养成了记学习笔记的习惯。在周至县工作的3年里,不知不觉间我写下了30余万字的读报笔记。在读报学报中、在田间地头的服务中,我从一个“税务小白”慢慢成为了农户口中的“杨老师”。

2016年,《中国税务报》应服务之需,对相关版面进行了调整。同一年,我从周至县回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工作,依旧把读《中国税务报》当作每天的“必修课”。

2016年11月18日B4版的一篇文章《“微课堂”激发正能量》引起了我的兴趣。文章虽然说的是党课,但触类旁通启发了我开设税收政策宣讲“小课堂”的思路。从那时起,我开始从田间地头的“拉家常式”宣讲拓展到一对一“随即式”的政策宣讲。我运用从《中国税务报》学到的税收知识,通过微信群、QQ群、线下集中授课、线上实时答疑等形式,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政策,报纸上铅印的文字开始变得鲜活起来。也是从那时起,“杨老师课堂”有了最初的形态。


伴我前行的“知识向导”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随着学习笔记从最初的30万字累积到现在的100余万字,我一边读报,一边活学活用,在2010年1月带着税务青年骨干组建了“杨老师课堂”。课堂上,我们把读报学报用报当作必修课,定期开展“读报分享会”“政策研读会”“学报授课会”,学员们互相分享学报用报经验,实实在在地收获了知识。从2020年起,团队中先后有26人考取“三师”资格证书,6人进入省市局人才库,涌现出“技术标兵”“评估专业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纳税服务明星”等一大批人才。截至今年10月,我带领团队创新性推出的“杨老师课堂”微视频和“杨言税语”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已推出3300期税费政策解读课程,累计阅读量达6300万人次,成为陕西税务的一张靓丽名片。“杨老师课堂”也由此迭代升级。

过去十余年里,读报学报用报已成为我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我有税收疑惑的时候,总喜欢翻开《中国税务报》,从中寻求启发。在带领“杨老师课堂”团队服务纳税人的5年间,我们有成长也有收获。我们服务纳税人的事迹,相继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报道,得到系统内外的肯定和鼓励。

2022年,“杨老师课堂”被陕西省委组织部评选为重点课题,获党员远程教育重点课题二等奖。2023年5月,我们创新推出的“小课堂、大服务”项目被西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评选为“西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同年,《中国税务报》以《西安税务有个“杨百度”》为题,对我进行了采访报道。今年3月,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杨言税语”被中共西安市委授予西安市“清朗先锋号”称号。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离不开税务系统对我的支持,也离不开《中国税务报》一路以来给我的启发和灵感。

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团队在读报学报用报的道路上再接再厉、锐意前行。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 xian-shuiwu

新浪微博:@西安税务

作者 | 国家税务总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主任  杨 旭

来源 | 中国税务报

编辑 | 办公室  龙况云


西安税务
主要发布最新税收政策和法规、有关西安税务部门的新闻和信息、通知公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