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含辛茹苦缘何事,欲为宗邦树栋梁”

教育   2024-11-10 22:27   福建  


11月3日13:30,青橄榄纪录片工作室特邀放映《同学们》活动于金水仙剧院七号厅成功举办。应人文与传播学院陈丽丽老师特别邀请,资深媒体人、电影制作人、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总编室主任、电影台台长、《同学们》总制作人——黄海波,以及凤凰都市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电影家协会理事、《同学们》项目策划兼编剧——顾蕾,来到现场,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同学们展开了精彩的映后交流。这场活动吸引了大量热爱纪录片的同学,共同重温历史风云,探讨责任与使命。



纪录电影《同学们》聚焦抗日战争时期,以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学校在战火纷飞中辗转粤北,坚守教育初心、传播知识火种的艰辛历程。影片全方位再现了这段珍贵的历史,深入探寻华南教育影响力的根脉,并印证了粤港澳及台湾地区教育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



这不仅是一段抗战时期延续华南地区教育火种的重要记录,也是一份知识分子维持体面与智识、展现大义与格局的历史底稿,更是一个关乎个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如何选择人生方向,如何安放自己的情怀与信仰的故事。



影片放映结束后,黄海波老师和顾蕾女士与观众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谈及纪录片的教育意义,黄海波老师指出,这部作品向年轻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面临挑战时,我们应如何做出选择?他表示,纪录片是一种“读世界、走世界”的方式,能让创作者成为学习者,而每个拍摄对象都可以是我们的引领者。《同学们》中,那些在战火中坚守教育的师者,正是大义与格局的象征。

顾蕾女士则向同学们分享了影片中她特别想呈现的一句台词,马思聪先生所说的:“对于每一个创造者来说,都有自己的路要跑,跑对了,跑错了,都是属于自己的路。”她还讲述了片名《同学们》的寓意如海报上的榕树,象征着落地生根、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代表未来与希望。英文名“Life goes on”则表达生命延续的主题,这是影片希望传递的精神。


随后,现场的同学们也根据自己观影过程中的感受与平时学习创作中的困惑向两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Q:在收集这些史料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黄海波:凤凰卫视从1996年创台到现在,我们一直是在黄金时间播出《凤凰大视野》《皇牌大放送》,可以说我们几乎每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历史的解密。因为你要讲现在的故事,肯定要挖过去的历史,除了找到第一当事人,其次就是史料,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于未来从事传播工作的学生来说,我特别推荐大家去记录口述历史。


Q:片中出现的人物搬演、配音等叙事方式是来源于怎么样的想法,或想要表达什么呢?



顾蕾: 这部纪录片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纪录片中使用配音演员最多的一部,我们使用了20多位配音演员。录电影这种特殊的形式对于综合的艺术性要求很高,所以我希望每个人物他自己来讲他当时的书信、诗词、心声。这也是我们这部片子与以往纪录片在创作手法上想做出的一些创新吧。


Q:这部影片当中有很多镜头它是由景色构成的,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青苔的那个,为什么会选取这样的镜头,然后它对整个影片的基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黄海波:你看到那个画面的时候,你会感到立意和画面非常契合。这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当事人没有,史料没有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去再现。

顾蕾:我们整个影片,包括主海报都选取了很多绿色。选择青苔一个是因为岭南的地理环境,很潮湿;另一个是生命力,青苔的生命力是很强的,所以那个也寓意着一种新生。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都表示自己收获颇深,还有不少同学留下与两位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2021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马佳彤表示,黄海波老师分享的创作心得,如如何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画面和记录长辈的口述,非常有实践意义。顾蕾老师讲述的历史纪录片编剧经历也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空境表达、情景再现以及构思整合的方式。影片中的剪影重现形式令人佩服,这次的影片和交流都为我们未来的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此次交流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邀请黄海波老师和顾蕾老师莅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继续引领我们在纪录片中探索世界,见证时代的变迁与生命的坚韧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传院宣传中心

撰稿:2023级新闻学专业 马一王、陈婉莹

摄影:2022级新闻学专业 曲津成

          2023级新闻学专业 申芮妍

编辑:2023级新闻学专业 申芮妍

1分钟前

魅力文传 卓尔不凡


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人文与传播学院共包含5个专业,分别为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学以及汉语言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