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2日),“一路山歌·湿地畅游”第六届白洋湾山歌文化活动在虎丘湿地公园正式开幕。活动中,举行了“白洋湾山歌美育浸润行动”合作签约仪式、《白洋湾山歌文集》开笔仪式和“一路山歌·非遗驿站”合作共建仪式。
一条汇聚千年诗意的京杭大运河,滋养着沿岸的人们,也成就了地方特有歌声。流传于白洋湾地区的山歌就是大运河孕育出的“明珠”,白洋湾的人们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里赋予山歌新的活力,让山歌唱醉白洋湾。
千百年来,山歌承载着人民群众丰富的情感寄托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山歌与运河水的缠绵,在江南水乡人的心中记忆尤深。在旧时的白洋湾地区,村民耕作时唱田歌,渔夫捕鱼时唱渔歌,青年恋爱时唱山歌,长者祈福时唱神歌。
此次,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白洋湾街道和苏州大学将共同整理编制《白洋湾山歌文集》,计划于明年第七届山歌活动前发布。2008年,白洋湾街道成立白洋湾山歌会工作小组,随即开展地毯式的山歌和歌手摸底。工作小组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一字一句地对白洋湾地区的山歌进行挖掘和整理,已整理出500余首山歌,并建立山歌资料数据库,出版《吴歌奇葩——白洋湾山歌集》《山歌唱响 文明花开——时代文明山歌集》等作品,将山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传承下去。
白洋湾山歌曾在多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中获得音乐类金奖,并在“云享国乐风华”2024年全国民族音乐交流展示活动中获得“国乐银星”奖,充分展现了山歌艺术。山歌的不断创新是传承的延续,白洋湾街道从吴歌文化、乡音乡情等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特征的符号入手,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白洋湾山歌)作为蓝本,加入江南音乐元素,改编曲目曲风,创作新的山歌元素歌曲,用歌曲展现千百年来在山歌浸润下苏州城郊的风土人情和白洋湾人民的幸福生活。同时,街道积极推动山歌进校园,指导师生学习山歌知识及唱腔,更好地将山歌文化传承下去。
一首首山歌唱醉了白洋湾,徜徉在运河山水旁的姑苏城郊,与江南大运河文化一脉相承。未来,白洋湾街道也将携手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一路山歌·非遗驿站”,在新的领域、新的平台释放“可听、可看、可感”的山歌艺术,让白洋湾山歌持续绽放独特的魅力。
效果图
为留住更多的地域文化特色,白洋湾街道在挖掘整理山歌、举办山歌艺术活动、创新山歌元素歌曲的基础上,将山歌文化发展作为特色文化和重点项目加以扶持,不断为其赋予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白洋湾街道与苏州大学签署“白洋湾山歌美育浸润行动”合作协议,将白洋湾山歌从“研究、课程、创作、传播”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增强青年参与山歌传承和创新的频次,扩大山歌影响力,赋予山歌新时代内涵。活动结束后,“一路山歌·青年寻音”正式启动,将收集整理遗落的山歌,打造大学生校外美育实践基地,力争复原长篇叙事山歌《赵圣关》节选片段,通过新形势重新演绎青年山歌。
此次活动还依托“古城文明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项目和苏州市公共文化配送,打造“温暖秋冬”爱心市集、“酥”式生活民俗文化市集,设置了集章兑换、漂漆书签、版画拓印等趣味项目,居民群众可以在此体验并领取纪念品。
区领导李忠、李继业、荣曙文,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胡晓玲,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青团苏州城市学院委员会领导,区有关部门和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