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看似另类的标题,却是一个提醒和反思:父亲对儿子专断,变成放纵儿子,屡屡碰壁,和儿子发生巨大的冲突。马林生最后找到和儿子的相处之道了吗?这是每个家长最后都会面临的问题。
青少年们面临的其中一个矛盾,就是自我价值和学业压力的冲突。在逐渐增大的学业压力下,怎样更好地帮助自我发展?怎样避免因为压力而引发的精神内耗?
《在轮下》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尽管出版于100多年前,但当中描写的情节和引发的思考持续至今。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神学院学习,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拼命学习。面对外界的期待,由于用功过度神经衰弱,加上唯一理解自己的好友被开除,汉斯成绩倒退,感到巨大的倦怠和压抑……
在自我探索和发展阶段,孩子们还会有诸多对他人和现实世界的困惑。怎样处理跟同伴之间的关系?该选择怎样的人成为朋友?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我们该有哪些追求和坚守?这些课题,也涉及到青少年对自我价值的确认。
《追逐金色的少年》是非常适合的讨论素材。这本书曾获得过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青少年读物奖和BBC“塑造世界的百大小说”之一。主人公是一个14岁的男孩,外表强悍,内心敏感的他对于人生充满迷茫。父母双亡的他跟自己的两个哥哥生活在一起,他们跟其他一起生活在贫民区的兄弟们被称为“油头小子”,与上流社会的“公子哥”们势不两立。
在一次帮派的打斗中,他跟好兄弟无意中伤害了一位“公子哥”,开启了逃亡的生活……他们会经历怎样的变动?公子哥跟油头小子两派的恩怨将会如何发展?
通过故事的展开,读者会逐渐走近这群“边缘群体”,感受到他们展现出来的义气和勇气,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帮派文化及导致他们被边缘化的种种原因。而书中,逃亡的强尼不断强调要追逐人生中的“金色”,也给了小读者们勇气:不管在何种境遇下,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NYT/
我们会跟孩子们一起讨论:边缘少年为何如此看重帮派情谊?人生中应该追逐的“金色”究竟是什么?他们为何被推向主流群体之外?怎样打破阶层固化?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现实社会,思考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
升入初中后,时间日益紧张,春季学期我们针对初中学员开设的思辨说理课,适当降低了阅读量,增加小班互动辩论,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员的论证说理能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交媒体的使用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手机查看微信/微博信息已经是我们最常见的习惯之一。对于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来说,接触社交媒体似乎必不可少,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担忧。
一方面,社交媒体的社交属性,满足了青少年与他人进行联结和自我表达的需求,跨越地理障碍,获得有意义的资讯、观点和关系;但与此同时,对于自我管理能力与分辨能力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社交媒体也可能会影响注意力、干扰睡眠,甚至可能会产生网络霸凌,被网络谣言等非理性言论所困扰。
曾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又名社交困境)就讲述了社交媒体的成瘾机制及对社会的塑造。我们将从这部纪录片切入,跟孩子们一起探讨:是否应该严格限制中小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该如何理性看待和使用社交媒体?
千万不要跟固执己见的人争论!——不管是社交网络,还是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确实,既然是“固执己见”,想要说服对方显然没那么容易。争论之下,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破坏跟对方的关系,不欢而散,甚至可能为自己招致惩罚。但是,闭嘴保持沉默真的是更好的方式吗?
当自己的好友坚持某种自己不认同的观点和做法,当父母固执己见,一定要让自己选择某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兴趣班时,当自己和老师的观点不同时,当工作中被要求执行自己并不认可的工作内容时,该怎么做呢?
在人际交往中,到底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又避免破坏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将结合相关心理学研究,与孩子一共探讨:面对固执己见的人,该争论吗?放弃争论或据理力争是不是明智的选择?探讨如何区分情况进行回应,思考与人理性交往的智慧。
全职妈妈,即为了照顾子女成长,经营家庭而辞去工作的女性群体。《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显示,中国年轻父母全职在家的比例逐渐上升,占比58.6%,其中“95后”全职妈妈占比已达到82%。
对于全职妈妈,人们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人认为全职在家带娃是一个好差事:可以相对灵活地安排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副业,陪伴家人的相处时间更多;有的人则认为,全职妈妈更多是无奈之举:职场的压力,社会的期待都让女性不得不为家庭牺牲更多,而全职带娃的价值和占用的精力也被严重低估,妈妈们往往身心俱疲、缺少成就感。
与人进行比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态。与他人比较可以让自己获得进步的动力,但往往也是自我伤害和压迫的来源。与同伴的相处中,该如何平衡这种心态?
在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的小说《孪生姐妹》中,就探讨了这个话题。
事实真的如此吗?历史上,曾经批准过两次合法的象牙交易,但依然引发了盗猎的浪潮,象牙的非法贸易有增无减。问题出在哪里?非虚构作品《象语者》一书中,著名的自然环保主义者劳伦斯·安东尼在南非拥有一片原始土地,他被要求接收一群爱惹麻烦的野生大象。跟随着劳伦斯保护大象、与大象建立情感的过程,读者也逐渐看到非洲盗猎问题的猖獗以及人们对待盗猎及野生动物制品的态度。
我们将从相关非虚构新闻报道中切入,结合《象语者》一书,带孩子们一起探讨:我们应该允许野生动物贸易合法化吗?野生动物保护背后,存在着哪些法治挑战?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日本对于中国来说曾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侵略者形象。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北方,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日本签字投降,14年间,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死于战祸。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这段历史,中日两国的政府和民众都有着很不一样的看法和态度。很多中国人认为,相比德国总统的下跪致歉,日本至今为止没有正式、明确表达过对于侵略中国的歉意。特别近年来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更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不应该延续仇恨,应该用更包容的心态看待两国关系。两个国家的年轻人,或许都不一定了解历史,或许也对彼此有很多不好的看法,但同时也在受到对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我们将结合一些新闻报道、影视纪录,跟孩子们一起探讨:当代日本人是否应该为先辈的战争行为承担责任?这段被侵略的历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学习用建设性的视角看待历史。
C计划思辨阅读课对标中美英分年龄段学生培养体系,系统训练80多个思维能力点;
选择丰富实用的经典书籍,有效训练独立思考和表达;
重视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孩子成长为求真、求知、公正和坚毅的独立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