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和流量党是如何产生的?
1、一次实验
写这篇文章,我是冒着风险写的,我的号可能会因此被封,也可能文章发不出去。
可我想了想,还是决定试一试。
这两个月我做了一个实验:把以前写的一些文章改个标题重新发在公众号上,结果有几篇文章的阅读量和推荐量直线上升。
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创作了,最近发的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2021年、2022年、2023年期间写的,当时阅读量和点击量仅有100多、200多人,最多的那篇文章阅读量仅有300多人。
两个月前,我突发奇想,删除了以前一些阅读量低的文章,换了个醒目的标题重新发,结果如下:
这篇文章以前的标题是:“今天什么也不想写,内容只有一段话”,原稿阅读量223人。
还有这篇:
原稿阅读量仅有337人。
还有这篇,原稿阅读量不到200人。
以及这篇
还有这篇。
2、实验结果
改了题目之后,阅读量飙升的文章都有一个特点,标题内容都包含着“凉山”“彝族”等字眼,而且呈现出负面倾向。
比如以上文章中出现的“凉山彝族文化消失”“凉山彝族彩礼”等内容。
同样是改了文章标题重新发的,以及重新写的文章,涉及积极倾向的内容,阅读量还是很低。
比如这篇:
还有这篇:
这些文章标题和内容都较为积极,宣传凉山好的一面,但是系统不会推荐。
我在后台看了阅读来源,其中阅读来源最多的是系统推荐,也就是你不用关注公众号,微信系统自动推荐的阅读量占比一大半,剩下的公众号消息、朋友圈、聊天会话、主页、搜一搜等,加起来只有一小半。
具体如下:
系统推荐占比58.04%,也就是说,系统更倾向于推荐那些包含着“彝族”“凉山”等词语,且呈现负面倾向的文章。
这是一种引导,既引导读者,给读者一种:这个话题负面较多的错觉。
同时也在引导写作者:想要流量?那就多写这方面的内容。
3、市场导向与流量热度
严格来说,文章也是一种商品,需要追求市场流量才能生存。同时,既然是商品,也可以引导社会流量。
这几年网络上的负面情绪较多,各种平台的引导自然有推不掉的责任。
当然,社会风气和戾气也有很大原因。一个舍生救人的新闻,永远比不上一个渣男渣女出轨的新闻。
一个婆婆和儿媳妇相亲相爱的新闻,永远比不上恶婆婆把儿媳妇逼成抑郁症的新闻。
比起真善美,人们更愿意相信婆婆是恶毒的,女人是有心机的捞女,男人是花心的渣男。
从而挑起话题,通过地域歧视、民族歧视,来博取流量。
前段时间王婆在江西直播的视频上了热搜,鉴于江西的高彩礼声明在外的前提,借助江西女人的相亲条件上热搜,一顿操作丝滑得行云流水。
看到王婆的流量热度,安徽亳州紧跟其后,借助一个怀孕三个月的女人,加上夸张的说法,凭借由来已久的男女对立矛盾,再度获得流量。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安徽亳州就是纯粹的炒作,但就是炒作成功了。
炒作这玩意儿,有时候越低级的手段越容易成功,只需要抓住流量产生的核心即可。
4、流量面前的无能为力
几个月前,有个朋友问我,凉山彝族陷入流量危机,有什么建议?
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不回复,等热度慢慢过去。
你一回复,一解释,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流量就来了。
你说凉山落后?江西够先进吧!面对网络舆论怎么办?只能关闭评论等风波过去。
你说凉山贫穷?农夫山泉的老板够有钱吧?亚洲首富,全亚洲最有钱的人,面对前段时间的网络舆论能怎么办?只能等风波过去。
这几年总感觉一直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者凉山彝族上舆论浪尖,前几年是因为有很多自媒体来凉山找热点。这几年凉山原有的热点被脱贫攻坚干结束之后,风向就从凉山本身变成了彝族人。
这两个月,我用修改文章标题的方式,看到流量来源后,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因为想要从一个地方获得流量,实在太容易了,只需要结果关键词。
5、流量关键词和标题党
其实流量的热点不在于地域,不在于族群。而在于流量本身。
什么意思?
安徽亳州的相亲女子,这个热度如果放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会火起来,因为它火的原因是这个话题本来就是流量热度。
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存在的任何问题,放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存在,就看哪个地方运气不好,被网红们当成了基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