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用好“井穴”必成高手!!!

健康   2024-11-26 19:05   河南  

【井穴】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 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人体的十二井穴定义及作用:

众所周知,人体主要有十二条经络,这些经络各有一个井穴,合起来就是“十二井穴”。井穴是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对调节人体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井穴的定义:

古人将经脉比作河流,血液便如河水一样流淌其中。体表的经脉是地面部分的河流,体内的经脉就像是地下的暗流。井穴便是沟通这两条河流的“井口”。《灵枢》中说:“以上下所出为井。”井穴多分布在人体手指、脚趾的末端,是体表经脉内的气血流注到体内经脉中的必经之路。由此,井穴成了十二经脉的“根穴”,主管着十二经脉中的支脉。十二经脉与其井穴是一一对应的。

2.井穴的清热作用:

通过刺激井穴,可以起到清热的效果。一般来说,每一个井穴都可以治疗所属经脉、脏腑的热证。比如少商可以清肺热,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喘。对于风热邪气侵犯肺经引起的咽喉肿痛,在少商穴针刺放血,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井穴不但可以清泻所属脏腑经络的火热,还可治疗以全身发热为主的病症。由于十二经脉中所属脏腑、经络有阴阳表里对应的关系,井穴的清热作用也会表现出阴阳表里的对应特点。例如商阳是大肠经的井穴,却可以清肺热,治疗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等症。

3.井穴的开窍安神作用:

除了清热,井穴还有醒脑开窍和安神镇静的作用。井穴位于四肢末端,分布有丰富而敏感的神经末梢。俗话说“十指连心”,刺激手部的井穴具有极强的醒脑、苏厥、开窍、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各种病症的急救。脚部的井穴在急救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肾经井穴——涌泉在此方面作用非常显著,常用于治疗中风、癔病、发热导致的昏迷和休克。此外,涌泉还有开肾窍的作用,肾气亏虚的人可以通过按摩涌泉来鼓舞肾气。少商、少冲等其他井穴也可以刺激相应脏腑,例如鼻塞时可以刺激开肺窍的少商、商阳;耳鸣、耳聋的人可以刺激开眼耳窍的关冲、足窍阴。

在临床应用中,井穴还可以用来治疗癫狂、失眠、小儿惊风、忧郁症等多种神经疾患;发挥其安神镇静的作用。比如少冲为心经井穴,心主神志,悲喜无常、烦躁不安时就可以按摩或针刺少冲,达到缓解病症的作用。 

概念:十二经井穴的总称,五输穴中“井、荣、输、经、合”之一,意指各经脉之气由井穴而起,如泉水初涌。

解读:十二井穴包括:肺经少商,心包经中冲,心经少冲,大肠经商阳,三焦经关冲,小肠经少泽。以上六井穴在手指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手十二井。脾经隐白、肝经大敦,肾经涌泉,胃经厉兑,胆经窍阴,膀胱经至阴。以上六井穴在足趾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足十二井。十二井穴主治发热、昏迷、休克、心胸烦闷等症,因此临床多用于急救。近年来经络研究中亦多用于“经络测定。”

十二经的井穴的特点:

1、沟通表里。所有井穴皆有沟通人体表里经的作用

人体的经脉,分为体表与体内二部分,并构成一个无端的循环。若是将体表的经脉比作是地面部分的河流,体内经脉就像是地下的水流暗道,井穴则是体表经脉的经水回流体内的井口,所有井穴皆有沟通表里经脉气血的作用。

处在人体体表的井穴,由于位于人体中的高地势,因此,井穴的气血运行又分为二个方面,一个是体表的经水会循井孔下行于体内经脉,二是内体经脉中的高热湿气也会循井孔之口上行于体表(人体的温度场分布是内热外寒,人体的热能会遵循现代热力学原理而由内向外扩散,而且是借助水气上行的方式向外发散,质重的阴液之类的东西是不能逆自然规律而上行的,只有轻浮的东西才能上行)。


2、手三阴经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阴液,运行方向向下、向内

为什么阴经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为阴液呢?这与人体的气血运行特点有关。人体经脉中运行的二种基本物质,是气、血。气与血的运行各有其特点,即是气向上、向外,液向下、向内。手三阴中的中府、极泉、天池三穴,其气血的运行方向是由胸走手,因此,此三穴上行的气血物质为气态物,至手臂后其气血的运行是向下,因此,手臂上诸穴运行的气血物质皆为阴类,其运行为散热、冷却、收降的变化。当手三阴经的气血物质运行到其井穴位置时,经脉中的气态物已经全部液化为地部之阴了,因此在井穴处的运行只有向下、向内。

手三阴经的气血运行有如下特点:在人体的体表经脉中,由胸走手的初始气血为气,其变化为散热降温,化液后流向井穴;经水由井穴注入体内经脉后,气血的变化是吸热升温,并由体内经脉回流相应脏器;气血回流到相关脏器后,在脏器中经过吸热加温后再行气化,并从其经的首穴输出。


3、足三阴经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气,运行方向向上、向外

  

凡是向上运行的物质,其上行的气血是气不是血。足三阴经是由足走胸的,这个上行的气血即是气,或说是气态物。足三阴经上行的气血物质一定是气,而不是血,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当人体直立的时候,足三阴经气态物向上行,阴液向下行并流向足部的井穴处,由井穴向体内经脉流注。若是人体的身体状态改变为平躺,则足三阴由足走胸的气血物质以阴液为主,而不是气态物。人体重力场的中心是脏腑,因此在人体平躺时,足三阴经的气血运行与直立时是相反的,即气态物由胸走足,液态物由足走胸(此亦即《内经》中所说“人卧血归于肝”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人在直立状态时井穴中向外运行的气血物质是气呢?人体存在着三部九候,也就是说有高低的地势之差,井穴相对于人体三部九候的内部来说是处于高位、上部,而井穴之下的内部经脉属于人体三部九候的低位、下部,内部经脉的下部之液不可能逆自然规律而上行,只有井穴内部蒸发的气态物才可能上行。人体的温度场分布有内高外低的特点,因其内部温度高,故体内经脉中的阴类物质会在高温场的作用下气化上行。


4、手三阳经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气,运行方向向上、向外

  
手三阳经的运行方向为由手走头,上行的气血中只能是气,而不能是液,故手三阳经上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气态物。同理,当人体处在平躺位置时,手三阳经中的气血运行方向与直立时正好相反,是阴液随经脉由手走头,气态物则由头走手。


5、足三阳经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液,运行方向向下、向内

  
足三阳经的运行方向为由头走足,下行的物质皆为阴液,故足三阳经由头走足的气血,到了足部的井穴位置时主要为液。


6、所有井穴皆有二种物质在其中运行,气、血,气态物上行,阴液类的血下行


井穴是人体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相通通道,只要井穴上部有阴类物质,它就会循井穴向下、向内流行;同理,只要井穴内部有高温阴液物质,它就会气化并循井穴通道向上、向外升浮。


7、所有井穴皆与肾相通

  
人体的井穴,相当于地表与地下相通的深井,因其是深井,通于人体的内部经脉,因此,所有循井穴向人体内部下行的阴液皆可并于肾所主的水液之中,也就是说,所有井穴皆通于肾。


8、阴经井穴通于肝

  
人体手足三阴经井穴的五行皆属于木,具有生发的作用,且人体中皮部相通、肉部相通、筋部相通、血脉相通、骨部相通,因此,手足三阴经井穴生发的经气皆通于肝。


9、阳经井穴通于肺

  
人体手足三阳经井穴的五行皆属于金,具有收降的作用,且人体中皮部相通、肉部相通、筋部相通、血脉相通、骨部相通,因此,手足三阴经井穴收降的经气皆通于肺。

十二经井穴的功用:

1、井穴可主治心下满

五脏六腑引发的疾病,若有心下满者,皆可用井穴进行针刺。所谓心下满,即是若有物沉坠于心下或挂于心下,使心有种向下拉的感觉,或心有负重的感觉,是寒湿水液聚集于心之下,当此之时,可用相应的井穴针刺治疗。如胃寒的患者,心下胃部如有寒湿聚集,与心相引,则可用胃经井穴厉兑针刺治疗。

2、井穴可主治五脏疾病初起

如因肺热引发的咽喉充血疼痛初起,可少商点刺出血治疗,多在一二次治愈;

腮腺炎属肺热者可用少商或商阳点刺出血治疗,多可在一二次治愈;

指端麻木初起者可用阳经井穴直刺留针治疗,亦可在一二次内治愈;

落枕初起者可用少泽按压治疗,一般一次即愈;

香港脚,脚丫中间湿痒,脚丫内皮肤泛白,脱皮,或皮层增厚,若为初起者,一般针刺或按压足三阳经井穴,多可在一周内治愈(此法治疗重症脚丫痒、脱皮、水湿泛滥亦有特效);

寒湿头痛初起者可用涌泉穴治疗,一般下针后疼痛立止……。

总之,五脏六腑初起的疾病,皆可用其相应的井穴进行治疗,且疗效卓著。

3、井穴可宣泻脏腑内热

所有井穴针刺皆能宣泻脏腑内热。

如肺热发热的患者可在少商点刺,若属阴虚发热者,点刺时应出气莫出血,若属血实发热者点刺时应出血莫出气;

如心热发热的患者可在少冲点刺,若属阴虚发热者,点刺时应出气莫出血,若属血实发热者点刺时应出血莫出气;

如肾热发低热的患者可在涌泉直刺泻法;

如小肠发热患者可在泽点刺出气;

如膀胱有热而致小便短少、频数、刺痛,可直刺至阴一穴治疗,效果良好;

如三焦有热的患者可刺关冲治疗。

4、井穴可导体表水液回流体内

所有井穴皆有导体表水液回流体内的作用。

如足背水肿可用足三阳经井穴治疗;

小腿内侧水肿可用脾经、胃经井穴隐白和厉兑治疗;

胫骨水肿可用胃经井穴厉兑治疗;

小腿外侧水肿可用胆经、膀胱经井穴足窍阴和至阴治疗;

手部水肿可选用相关的经脉井穴治疗;

水肿之症实为体表水液泛滥,水不归经,井穴有导体表水液回流体内的作用,虽不治水肿所生之源,但能为体表泛滥水液开辟去路。

5、除肾经井穴外,其余井穴皆可泻经脉有余之阴

所有井穴皆有泻经脉有余阴液的作用(泻子木而夺母水)。

肺经寒湿、阴液有余者,可用少商直刺留针的方法将肺经有余之液导入体内,使其回流于肾部,亦可点刺后挤压出血;

心经寒湿、阴液有余者,可用少冲直刺留针的方法将心经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使其回流于肾部,亦可挤压出血;

膀胱虚寒、阴液有余者,可用至阴直刺留针的方法将膀胱经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使其回流于肾部,亦可挤压出血;

如小肠湿热(火克金)引起的皮肤湿疹、皮肤瘙痒,出水泡,皮肤易溃破,可选用小肠经井穴少泽点刺出血的方法治疗;

如脾虚、脾寒湿的患者,可在脾经井穴隐白点刺出血,即能较好的泻去其有余之阴。

6、针刺阳经井穴并留针可补气

针刺所有阳经井穴并留针皆有补气的作用(亦能补金气而实子水)。

针刺大肠经井穴商阳,它能将大肠经体表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也能将体内经脉的蒸发之气通达于表部,起到补气的作用;

针刺小肠经井穴少泽,它能将小肠经体表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也能将体内经脉的蒸发之气通达于表部,起到补气的作用;

针刺三焦经井穴关冲,它能将三焦经体表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也能将体内经脉的蒸发之气通达于表部,起到补气的作用;

针刺胆经经井穴足窍阴,它能将胆经体表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也能将体内经脉的蒸发之气通达于表部,起到补气的作用;

如手足指端麻木的患者,多与局部组织气虚、血虚,气血运化不及有关,若选相应的手足三阳经井穴治疗,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人在临床中遇到此类情况,多只选用手足三阳经的井穴治疗,多可在五至七天内治愈;

如膀胱气虚、虚寒,畏寒怕冷,小便频数,量不多者,一般只选用膀胱经井穴至阴直刺,十至十五天即能收到显著效果;

如胆气虚而导致失眠多梦的患者,一般只选用胆经井穴足窍阴直刺,亦可在一周时间内见到明显效果;

如大小肠阴虚、气虚便秘的患者,只需选用大肠和小肠经的井穴直刺,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如小肠气虚吸收不好导致的缺乳患者,一般只需在小肠经井穴少泽直刺留针即可取得显效。

7、针刺阴经井穴并留针可促进其气血的运化

手足三阴经井穴五行皆属于木,通于肝气,针刺手足三阴经井穴(直刺留针的手法),能补充本经及肝经肝气的不足,加强肝气的疏泄运化。

如脾经井穴针刺可用于食不化、尿血、消化道出血;

胃经井穴厉兑针刺可用于腹胀满、面浮肿、不嗜食、水肿。

8、井穴皆可用于急救

如心经井穴少冲针刺,可用于急性心绞痛发作、休克,且有立竿见影之效;

肺经井穴少商或脾经井穴隐白针刺,可用于气闷昏厥或小儿惊厥;

少商、少冲、中冲针刺可用于急性中暑。

《针刀微创大体解剖临床实战研修班》(←点击查看)

2024年12月27-30日在河南郑州举办

一、培训特色:(理论+临床+解剖+实操,每班计4天)

1. 实体解剖: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新鲜标本解剖

2. 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党东旭教授带教

3. 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新鲜尸体解剖,掌握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精髓。

4. 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刀操作,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针刀病患沟通技巧分享。

二、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13383832958 李老师

2. 微信报名:1338383295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微信报名:1338383295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针灸推拿学会
欢迎关注:《针灸推拿学会》平台,本平台为您提供:医学、针灸、推拿、美容养生知识、中医知识、中医手法技术培训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