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丨这些梦想,他实现了!在30岁之前……

时事   2024-10-18 18:48   北京  

9月13日,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举行颁奖仪式,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总装车间焊工史帅帅,荣获焊工赛项冠军。当他接过奖杯、证书,脖子挂上奖牌时,激动、荣光、幸运之情一时涌上心头。很快镇静下来后,他在人群中瞅见了未曾谋面的心中偶像——大赛总裁判长、“中国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多年之前,我在学校里了解到他是中国焊接最牛的人,就发誓向他学习,30岁之前一定要当上高级技师。”

此刻,勇夺冠军,高级技师的愿望实现,而史帅帅恰好29岁。

擂台亮剑

9月11日上午,史帅帅走进赛场——位于陕西渭南的陕铁院高新校区焊工赛场,与全国各地的高手展开实际操作决赛的首场对决。

此前,陕西省从历届省级一、二类大赛的前3名中选了25名选手,集中起来进行高强度训练。在两个多月的集训中,白天实操训练,晚上理论学习,每天强训十几个小时;每10天一次严格按照规则展开5轮淘汰赛,最后选出4人代表陕西焊工参加决赛,史帅帅是其中之一。

“2012年就参加过比赛,后来企业的、行业的、省级的大赛拿过不少奖,但比赛开始前还是压力很大,好几天睡不着。”史帅帅说。

在4.5小时的实操比赛中,选手们须完成7个标准竞赛项目,即6个不同情况的焊接项目、1个X光片判读,其中第3、第6个项目难度很大,是选手最易失分处。史帅帅回忆,项目3为铝合金管角对接障碍焊,即把两个铝合金管件焊接成90度夹角,再仰焊到一个倾斜的平板上去。“铝合金的熔点是660摄氏度,但管件表面自然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它的熔点却高达2050摄氏度,当我们用惰性气体钨极氩弧焊的方式去焊接时,既要熔化那层膜,又不能烧穿母材,靠的是手上的功夫,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导致焊缝里面有气孔或者夹渣、夹钨。”

管件的尖角处是个突出挑战。“将两个管件焊成90度夹角,焊缝实际上构成一个闭合的椭圆形圈,但管件形成的特殊物理空间,导致焊缝必须分段完成,为了焊缝的平滑、完整,就得想办法减少焊接段。”

在集训中,史帅帅开始需要分三段焊接,而经过强训,他最终熟练掌握了只分两段就完成焊接。现场,拿到管件后,他成竹在胸,戴上面罩,拿起焊枪和管件。随着弧光闪烁,焊枪缓慢平稳移动,他顺时针一口气焊完正面,又逆时针焊完另一面。放下枪,推起面罩,只见整个焊缝均匀、平滑,尤其是尖角处呈现出熟悉的一片片的鱼鳞纹焊缝。史帅帅不由得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全部项目完成,距离比赛结束还有10分钟整。      

9月12日下午,理论考试中,史帅帅夺得最高分97.5分。“理论考试也分六大模块,包括焊接检测、金属熔焊原理、焊接方法与设备等,对实际操作作用很大,像金属材料,将其特性、熔点等都记在心里,操作就不会错,只有平时很少用到的特种材料,操作时还需要再去查一查。”

奋斗不止

冠军加身,全国瞩目。史帅帅在倍感荣幸的同时感叹道:“前些年曾想放弃,因为累、苦,每天焊接,两眼盯着,弯腰低头,难免患上颈椎病。”但随即释然一笑:“哪种奋斗不经苦、累呢?不经当年,也没有今天,想一想,自己还是喜欢焊工,无法放弃。”

说着,史帅帅卷起袖子,只见两手、两臂烫伤点点,旧痕隐隐,新疤明显。最明显的是两手食指、中指大关节,红得发黑。“这是常年高温烤的,这点不算啥,前胸烫伤、烤伤一片一片的。”

“不是有皮手套、阻燃工装吗?”记者问道。史帅帅笑笑说:“焊条电弧焊飞溅大,别说工装、手套了,有时面罩都能烧穿,再说仰焊时,焊花直往身上掉。”

其实更累更苦的是学艺阶段。“不管是学校、工厂,老师、师傅教的方法都一样,都是明的,但学徒学到手的千差万别,进步要靠悟性和努力。”

毕业第一年,史帅帅来到江南造船厂,为了能早日取得船级社认可的证书,他每天苦练,日耗焊条5公斤,累得双手关节疼痛。江南夏天酷热,船厂厂房高大没有空调,焊接又不能用电扇,焊工还得穿着厚重的阻燃工装,加上焊接高温,史帅帅常常浑身湿透,有一次差点晕倒。

但是百炼成钢,史帅帅逐渐体验到了技能自由,那是一种攻坚克难的享受,一种创新创造的快乐。

在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有个重点型号的发动机管路焊接工作压在了史帅帅等4人肩上。这是个钛合金材料,焊接过程中易与空气反应产生缺陷,怎么办?“当然是用惰性气体隔绝空气,但问题是怎么实现?”经过反复思索、实验,史帅帅和工友们设计、制作了一个方形的冲氩箱,以便将钛合金管放入其中,箱子两头用氩气全程充气,确保焊接在氩气环境中进行。焊接开始,4双眼睛齐刷刷盯向焊管。当焊接好的管子从箱中取出时,银白色的光泽让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的他们一扫疲惫,幸福地欢呼。“银白色表示成功了,如果颜色发蓝就是发生了氧化反应,那就是废品。至今,这个箱子作为一种工具一直沿用。”

而在本次大赛中,作为难度最大的第6个项目——10毫米小直径铝合金导管焊接使用的“三角波手动脉冲焊接法”,正是史帅帅首创。它大幅提升了小直径导管的焊接效率与质量,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回归团队

走下领奖台,史帅帅首先想到了妻子,封闭集训两个半月,一次家也没回,他马上给在家待产的妻子打电话报喜。“我就知道你能行。”妻子很高兴。第二个电话,他打给了公司工会主席。主席惊喜道:“你创造了公司这么多年最好的成绩。”两句话,让他顿觉再苦再累也值。

人生跨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欣慰的同时,史帅帅很清醒:“还得努力,高级技师上面,还有特级技师、首席技师。”

他希望自己至少要在两个方向上努力:一个是技无止境,继续提升自己。“当年在江南造船厂,与一位博士合作,理论上的受益非常大,我们车间也有专搞工艺的工匠,要继续向他们学习。”

另一个是传承技能,做好传帮带,回馈团队。“我们班组的氛围特别好,我出去集训,工作任务都分给了班组弟兄们,他们替我扛了很多活,所以要分享自己的技术。”

其实,不光是史帅帅在考虑将来,公司、车间领导也在筹谋,如何为冠军搭建舞台,让他更好地成长,发光发热。“后续考虑把车间职工分个技术梯度,发挥他的作用,成立项目组,让他带队攻关。”车间主任周长军告诉记者。(毛浓曦、祝盼

来源:《工会信息》编辑部

工人日报
面向企业,面向工会,为亿万职工服务,宣传工人阶级创造性劳动和先进人物光辉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