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移动终端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进行优化升级。
《指南》提出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整体方案,鼓励和支持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等,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统一“三方联动”“一键启动”等技术标准,为企业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提供指引。
创新未成年人模式保护措施上,《指南》推动时间、内容、功能等“三大优化”。时间管理方面,未成年人模式允许用户对每日上网时长进行总量限制。内容建设方面,首次提出分龄推荐标准,优先展示适龄内容。功能安全方面,在保障使用需求的前提下,避免诱导沉迷的功能服务,提供诸多“个性定制”功能,实现便捷性和安全性双提升。
国家网信办表示,将持续指导企业推进未成年人模式建设,不断优化模式建设方案,丰富保护措施,共同提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效能。
首次提出分龄推荐标准 优先展示适龄内容
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也首次探索提出分龄推荐标准,指导应用程序在推荐环节优先展示适龄内容。
《指南》提出,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为未成年人打造专属内容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推荐适龄优质内容。
不满3周岁:推荐儿歌、启蒙教育等亲子陪伴类内容,建议以音频为主。3周岁以上不满8周岁:推荐启蒙教育、兴趣素养、通识教育等内容。8周岁以上不满12周岁:推荐通识教育、知识科普、生活技能、具有正向引导意义的娱乐性内容和适合本年龄段认知能力的新闻资讯等。12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推荐通识教育、学科教育、知识科普、生活技能、具有正向引导意义的娱乐性内容和适合本年龄段认知能力的新闻资讯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介绍,通过这样一些优质内容供给,能够使未成年人在安全的情况下健康发展。平台也会继续在未成年专区里加大有效内容供给,防止内容太少,以至于形同虚设,未成年人不愿意在里面去看内容的情况。
来源:“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辰
编审:徐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