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梦想的缔造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共和国的宏伟蓝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云南广播电视台文旅节目群FM100教育广播、FM99旅游广播特别制作“杰出人物”系列节目,为您讲述为新中国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
他17岁入伍投身革命,经历了渡江战役、江西剿匪。在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中,年仅22岁的他凭一己之力俘虏22个敌人。今天《知道人物》为您讲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
1931年,黄宗德出生在山东荣成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里人多粮少,黄宗德只读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在附近的村庄给地主农户干活。他成长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亲人的影响下,黄宗德加入了青年抗日先锋队。那时,对生死还没有概念的黄宗德就记得一句歌词“英勇杀敌在前面,众心协力大家一起上前线,重伤不叫苦,轻伤不下火线。”如今已90多岁高龄的他,脑海中还清晰记得这段旋律。
(黄宗德:英勇杀敌在前面,众心协力大家一起上前线。重生不叫苦,轻伤不下火线。)
1948年,17岁的黄宗德成为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的一名战士。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黄宗德所在的班作为突击班,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当时他和战友们坐着小木船冒着炮火前进,在距岸边二三十米远,船被打坏,他们都落了水了。黄宗德现在回忆起来,他说:“我不会水,是一位老乡把我架着上了岸。但当时我有一个信念,我绝不能牺牲在这儿,我们要解放全中国。”
1952年8月,21岁的黄宗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抗敌前线1953年初,他所在的部队坚守朝鲜中线平康阵地。志愿军战士被封锁在地堡和交通沟里,当时,黄宗德带领的6班驻守在两个小土堡里,防敌设施非常薄弱。他回忆:“没有大米,吃的是高粱米、咸豇豆、咸萝卜干,没有水吃,就吃炸弹坑的雪水,一共在那里守了152天。”
(黄宗德:在小土堡里,吃什么?高粱米、咸豇豆、咸萝卜干,也有部分大米,很少,没有水吃。)
在对敌前沿阵地,黄宗德参加小规模行动32次,参加战斗17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抗美援朝战场,黄宗德因英勇表现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那时他年仅22岁。然而,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却没能等到这一天。黄宗德也在战场上患上纠缠终身的皮肤病、风湿病,至今仍有三块弹片留在体内。
黄宗德胸前的一枚枚奖章,默默讲述着他不朽的功勋,而每接受一次荣誉奖章,他总是忍不住想起逝去的战友 。
(黄宗德:一想到老战友我就想哭……活着多幸福,可他们都牺牲了……)
他说:“我是幸存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勋章应该给他们戴上!”
终审: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