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潮奔腾不息,新中心建设阔步向前。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余杭发布推出《奋进新时代 共建新中心》国庆特别报道,用小切口讲述余杭在经济、建设、文化、民生、治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城市新中心之窗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画卷。
从手动录入案件信息,到自动填入电子卷宗;从线下流转以天为计数,到点点鼠标就能在政法单位间“一键流转”;从民警外出奔波,到随时随地远程取证……这是余杭公安大力推进政法一体化协同办案改革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余杭公安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牵引,以数字化改革为路径,全面推进法治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实现了三个全省第一,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余杭方案”,助推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
第一个在全省真正运行刑事案件一体化单轨制流转,实现无纸化办理刑事案件。
第一个引入电子签名捺印,并取得司法机关认可。
第一个实现远程取证。
电子卷代替纸质卷
数据跑代替人工跑
“以前,我们要将文书、证据等材料装订成纸质卷宗,往返于公检法各部‘多次跑’。”法制大队民警马越说,“现在,很多案件材料从源头上就是数字化、无纸化的,只要点击‘发送’按钮,就可以实现刑事案件线上流转、推送到检察机关。”
“这场改革提高了办案质效,减轻了基层负担,也让执法办案全过程留痕,可追溯、可监管。”余杭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负责人曾珂说,法律文书开具、笔录制作可节约30%的时间,案件审批可节约60%的时间,电子组卷提高效率50%以上时间,贯穿刑事办案过程的价格鉴定、行刑衔接等环节,可节约70%以上的时间。
2020年4月,余杭公安全面推进一体化单轨制协同办案模式,电子卷宗全面落地。“刚开始,办案人员对纸质卷宗依赖较强,存在电子卷、纸质卷‘双轨并行’的情况。”曾珂说。
为此,余杭公安一方面开展多维度培训,严格考核机制,倒逼工作快速推进;另一方面,根据上级明确的数据标准,研发非接触活体隔空指纹拍照等技术,争取检法机关对电子签名、捺印的法律效力予以认可。
在各部门通力合作下,2020年6月起,余杭公安明确纸质卷宗不再移送检察机关,真正实现了刑事案件线上流转无缝对接。
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功“破题开局”,让余杭成为了浙江首个实现一体化单轨制协同办案模式的基层公安机关。截至今年9月,余杭公安通过该模式累计推送刑事案件7206件、10818人,单轨制数字卷宗应用率达100%,居全市第一。
“云上取证”效率高
跑出办案“加速度”
一体化办案的核心在于调查取证的源头数字化。余杭公安首创“不见面、零接触”源头数字化办案模式,“支付宝”上就可以做笔录。
比如近日余杭公安在办理一起网络诈骗案时,急需对涉案当事人陈先生进行询问,而他刚好在外地出差。于是民警提前和陈先生约定了时间,通过系统向另一位民警发出远程协助邀约,同时向陈先生发出远程询问邀约。陈先生通过“支付宝”登录“远程办案”小程序,便可以和民警展开视频对话。
询问结束后,陈先生只需电子签名,并进行隔空活体指纹提取,便可在线确认笔录。
“远程电子笔录会随案件办理进入各个阶段,并被法院采信,这也是后续电子卷宗能线上快速流转的关键。”曾珂说,这个过程节省了办案人员去外地来回的车旅费用和时间成本,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可随时随地配合公安机关办案。
由余杭公安搭建的“远程取证系统”已于2023年在全省推广。截至今年7月,全省公安机关累计在5437起案件中制作8411份询问笔录,预估累计节约办案时长605592小时,有效缩减了办案成本。
“协同作战”打通
全流程办案“任督二脉”
今年9月,一起涉嫌危险驾驶的刑事案件在余杭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速裁法庭开庭审理。从嫌疑人传唤到案、侦查取证、检察院起诉、法院判决,整个流程不到48小时,开庭到审结案件用时不到10分钟,这正是诠释政法一体化协同办案的一个有力注解。
除了线上一体化,线下一体化同样重要。余杭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还设有“政法协同区”,邀请检察官、法官、律师定期入驻,对疑难案件进行会商,大力提升办案质效。
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的建设,不仅在政法单位之间架起了一条“高速通道”,也不断拓展改革的内涵外延。目前,余杭已实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双向衔接。
“这意味着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过程中,全区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发现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均可以通过平台‘行刑衔接’模块推送给我们受案立案、调查取证,有效避免有案不立等问题。”曾珂介绍道,案件办理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文书,也能反向推送行政机关,极大地提高办案效率。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凌怡
编辑 | 吴燕
一审 | 徐可
二审 | 孙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