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拉乌北沟,两架无人机缓缓升起,在护林员的操作下,迅速飞入天际,开展巡林工作。据了解,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配备无人机37台,各基层管护站均已配备无人机操控员。
该局副局长周兴强告诉记者,保护区利用无人机开展森林资源巡护监测、野外专项调查、火灾现场勘察、区域有害生物防治、禁牧等工作,有效提升了资源管理效率和工作精细度。目前,已初步形成“地面人员巡护+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空中巡查”的人防+技防立体化资源管理模式。在黄河乌斯太段岸边,随着一阵嗡鸣声响起,一架无人机在腾飞中开启智慧巡河工作模式,全面展开陆地、天空立体化水域巡查,有效提升了巡河实效。阿拉善高新区乡村振兴办二级主管贾勃说: “过去的传统人工巡河存在效率低、盲区大、耗时长,以及问题发现不全、溯源能力弱等问题,此次借助无人机开展巡河工作既高效又便捷,不仅缩短了巡查时间,还可以高精度、多角度拍照,能准确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能。”在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技术实现对广袤林区的全面、高效监测,不仅降低了人员进入林区的风险,还为胡杨林的保护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手段。额济纳旗胡杨林管理局七道桥管理站副站长白杨说:“无人机能够覆盖广阔的林区,通过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实时监测林区动态,及时发现火情和异常情况,与传统的地面巡护相比,大大提高了巡护效率。”在巴丹吉林沙漠自然保护区,巡查人员用无人机开展巡护作业,巡查中图片、视频同步回传。阿右旗地广人稀、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地巡护工作以人工巡护为主,存在消耗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自从无人机应用到巡护作业中,工作变得方便快捷、高效精准。据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右旗管理局局长梁宝荣介绍,为加强自然保护地、世界遗产地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工作人员平时巡护会采用无人机,主要应用于自然保护地巡护、疑似图斑核查、沙漠湖泊变化记录、野生动植物救助工作以及识别和追踪野生动物。无人机的应用,使自然保护地巡护更加便捷、高效和精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