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战略大本营”,阅读最新国际时政、军事新闻......
最近,中芬关系似乎成了国际舞台上的焦点,而芬兰总统斯图布访华更是让这一关系迅速升温。然而就在斯图布访华当天,又有一队人马窜访台岛,这直接触碰到中国的底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斯图布这次中国之行可以说是充满了友好与合作的气息。中方不仅在外交礼仪上给足了面子,甚至还安排了对故宫的游览,这无疑是将中国文化的瑰宝展示给芬兰总统,让其感受到来自中国的诚意和热情。
而在斯图布访华期间,中国也抛出了一个“大礼包”:宣布对芬兰单方面施行免签政策。
此举无疑为增进两国的人文交流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不仅更多芬兰公民能够来华旅行、经商和学习,也预示着两国未来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如果我们从数据角度来看,中芬之间的贸易往来其实一直在稳步增长。以2022年为例,双边贸易总额已经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而此次免签政策的推出,很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旅游业和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
然而,就在全世界目光聚焦于中芬友好关系时,芬兰却上演了一出“左拥右抱”的戏码。
在斯图布访华的同时,芬兰议会的一个所谓“友好小组”竟然窜访台湾,并在那里发表了一些让人一头雾水的声明。这不仅与斯图布在北京明确表示的“一中原则”相违背,更是在外交舞台上对中方投下了一颗“烟幕弹”。
那么问题来了,芬兰为何要在同一时间对中国释放如此矛盾的信号呢?
芬兰的这番操作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欧洲小国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中的“求生策略”。众所周知,芬兰刚刚加入北约不久,而安全层面高度依赖美国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芬兰议员选择访问台湾,无疑是为了向美国递上“投名状”,以表忠心。更遑论近年来美国在涉及中国的国际事务中,对盟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种情况下,芬兰议会的行动很难说不是在迎合美国的某些战略意图。
细细分析这背后的逻辑,芬兰政府与议会的不同表现,也许正是这国家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的一种策略。而这种策略显然也是对其有限外交资源的一种最大化利用。
实际上,不只是芬兰,诸多欧洲国家,包括荷兰、德国等,在外交上都在试图平衡与美国、中国之间的关系。
择芬兰曾被称为“北欧的调解者”,因为它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角色。在冷战时期,芬兰正是凭借这种灵活且务实的外交策略,在苏联和西方之间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然而,这种策略在多极化加剧的今天,仍需面对新的挑战。
如今的全球局势瞬息万变,芬兰再以传统的“中立调解者”形象自居显然不切实际。
因此,芬兰在经济上倾向中国,在安全上依靠美国的策略,虽看似矛盾,但却是它在国家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权宜之计。
芬兰议会的行为或许与芬兰总统的愿景不甚一致,我们需要认识到芬兰的政治制度特点。芬兰作为一个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的权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角色。
而实际掌握行政权力的是由议会选出的总理及其内阁。因此,当议会成员选择采取某种行动时,总统斯图布无奈也属情理之中。
这一制度设计虽有效避免了权力过集中导致的弊端,但当涉及到敏感的外交议题时,难免也会带来一些“失控”的因素。
例如,一些政客可能会选择炒作某个国际话题,以增加自身的曝光度和影响力,而不必太过考虑国家整体利益的长期走向。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芬兰议员的窜台行径应持何种态度呢?毫无疑问,中国在处理涉台问题上一直表现出高度的战略定力。
外交部对这些所谓的“友好小组”从来都是针锋相对,绝不让步。实际上,过去几年,中国已经对若干涉台的外国人士实施了具体的反制措施,以警示他人。
例如,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因干涉台湾事务而遭到中国制裁,这直接影响到其卸任后的职业发展,不少美国企业因此而选择与其保持距离。
同样,那些窜访台湾的芬兰议员,也面临着可能的个人经济与声誉风险。
尽管眼下芬兰议会的行为为中芬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但这并不意味着双边关系的终结。
事实证明,经济纽带和共同利益依然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毕竟,在全球化的时代,孤立无助谁都无法生存。
而对于芬兰来说,如何在中美之间继续巧妙地维持平衡,是其未来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考验。
同时,芬兰也需要更清晰地定义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定位,寻求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为自身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对于中国而言,加深与包括芬兰在内的欧洲国家的合作,将有利于平衡全球多边关系,实现更广泛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当然,中国也必须对任何企图破坏“一中原则”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欢迎您下方左侧一键分享至朋友圈,同时点击右侧【点赞】与【在看】,获得更多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