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通“一米之交” 传递和谐与幸福
在闲林街道,有一位名叫章吉元的党员,今年75岁,恰好与新中国同龄。退休后,他毅然将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成为甄家湾社区“一米小分队”的一员。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章吉元便精神矍铄地出现在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一米小分队”的志愿者,他穿梭于各个角落,从文明劝导到安全巡逻,从垃圾分类宣传到邻里纠纷调解,事无巨细。
“垃圾分类、维护小区秩序、解决房屋漏水等等,这些看似只是一桩桩小事,其实都是事关我们老百姓的民生大事。”章吉元说。
章吉元祖籍江西吉安,这是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地方。1968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旅,于197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转业后,他回到吉安,在有线电厂工作了几十年,直至退休。2014年,随儿女迁居杭州余杭。
初到余杭,陌生的环境并未让章吉元感到孤独。社区发起了“一米小分队”行动,身为党员的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起初,他只是抱着打发时间、锻炼身体的初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志愿服务让他越来越有成就感。“邻里关系因‘一米之交’变得更加紧密,我们就是传递和谐与幸福的人。‘一米小分队’存在的意义,就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章吉元笑着说。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章吉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社区的发展,也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益和谐。
如今,走在甄家湾社区,他总能与街坊邻居亲切交谈,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日常生活中,温暖与幸福无处不在。
作为新中国同龄人,章吉元见证了国家的繁荣与强大,也亲历了身边小日子的美好。“我想,只要我还有精气神,就会把志愿服务继续做下去,把这份和谐幸福传递下去。”章吉元坚定地说。
2
撑着余杭纸伞走向世界舞台
劈伞骨、穿斗成形、裁纸糊伞、装饰装配、上油……走进位于瓶窑镇西坞村的余杭纸伞展示馆,刘伟学和村里的老师傅正在制作纸伞。
十年前,刘伟学辞职回乡,重拾余杭纸伞制作技艺,成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余杭纸伞展示馆是我家的老宅。十几年前,我爷爷刘有泉就是在这座房子里召集了一批老师傅,一起恢复余杭纸伞制作技艺。”
2007年,余杭油纸伞被列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有设计团队将余杭纸伞重新解构设计,并将成果在意大利米兰设计周展出,获得设计界最高奖项——红点至尊奖。
这一次惊艳亮相,让刘伟学重新认识到余杭纸伞的生命力。“以前我只觉得余杭纸伞好看、传统,那时候才发现其实它有不同的方向可以走。”
毕业一年后,刘伟学辞去设计公司的工作,决定回乡。由于之前纸伞没有打开销路,刘伟学回来接手时,曾经热闹的老宅已经空荡荡,手工艺人也都外出打工。于是,他重新召集纸伞师傅,重拾制作技艺。
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刘伟学选择在色彩、搭配、材料上下功夫,让余杭纸伞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同时将纸伞和装饰艺术、时尚潮流相结合进行展示,扩大影响力。
2016年,一把直径三米的纯色油纸伞亮相米兰设计周,并成功出圈。2017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刘伟学开了一家淘宝店,开始真正售卖纸伞。他说,一把余杭纸伞需要经过70多道工序,五六位师傅合作,耗时15到20天才能完成,所以他们的年产量只有两三千把。
在刘伟学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余杭纸伞焕发新生,老家的展示馆也成了制作基地、共富工坊。村里的手艺人经常聚在这里,实现了家门口上班,增收的同时也能兼顾家庭。
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2020年,一座三层楼高的余杭纸伞馆亮相瓶窑老街,成为一个更大的展示窗口。
撑着一把油纸伞,从小山坳走向世界,刘伟学感受最深的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之前,他撑着油纸伞走在街上时,会收获很多诧异的目光。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技艺,撑着纸伞的他们更有文化自信。现在每周都有8到10支大学生团队前往余杭纸伞馆研学交流。
“希望让登上世界舞台的余杭纸伞重回乡村,我打算打造一个乡村博物馆,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在这里找到更多希望和机会。”刘伟学说。
3
“火红年代”里创业 艰辛却很“燃”
“2015年,我带着项目来到余杭,一眼就相中了这里。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创业刚起步时的模样,那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回想起刚来到梦想小镇的时候,叶振华的眼神里闪着光。
叶振华是杭州仁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杭区政协委员,1979年10月1日出生。他是新余杭人,2003年从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杭州。从负责带队技术研发,到自己创办企业,叶振华从出校门起便选择了创业这条艰辛却很“燃”的路。
2013年,叶振华成功创办仁润科技,这是一家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软件开发、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的公司。那一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乘着这股东风,仁润科技一路扬帆,企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亟须更大的办公场地、更有力的政策扶持。
“余杭区有个未来科技城,里面有个梦想小镇,一起去看看?”在合作伙伴的牵线搭桥下,仁润科技自带的互联网属性,与未来科技城招商部“一拍即合”。
“招商部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很快就到企业调研,还详细地向我介绍了余杭的定位、梦想小镇的特色,我听完就心动了。”叶振华说,“第一次到梦想小镇考察场地时,工作人员就带我们看了天使村9号楼。2016年3月,我们公司正式入驻,一直到现在,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吸引叶振华到余杭的,不仅仅是“梦想小镇”这四个字。“2016年,我们装修完毕正式入驻时,周边还是挺冷清的。我站在小镇看对面那条创业大街,不少老房子还立在那里,周边也比较荒芜,哪里有创业的感觉?谁能想到,第二天,老房子就整体被‘推平’了,真的是一夜之间,创业大街好像准备好了要和我们这批创业者一起从头开始,大干一番。”说到这里,叶振华格外兴奋。
正是在那几年间,未来科技城的变化开始提速,从生态农田湿地,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之城,以及伴随着城市发展成长起来的教育、商业配套,这片土地的每一次“更新”,都“刷新”着叶振华想要带着团队在余杭发展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好的创业氛围背后,是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我来的时候就听过这里流传甚广的那句话‘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我自己有切身体会,这句话绝不是空谈。”叶振华说。
在入驻梦想小镇天使村后,同年7月,仁润科技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当时国内屈指可数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上市公司。
多年来,叶振华和团队始终深耕软件开发、大数据等核心业务,如今开始将精力投向健康科技,努力以更高的水准进军全新行业。
恰巧在国庆节出生的叶振华,骨子里有一股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外界环境一直在变化,行业也会不断洗牌,创业终究是一条不易之路,但还是要始终保持信心,要有开放的胸怀和格局,朝着更广的天地不断努力。”叶振华说。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傅敏 朱晨皓 潘文 宋晗语 高庆洋 陈玮铭 吴斌
编辑 | 付腾梓
一审 | 周颖
二审 | 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