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果为导向

百科   2024-08-12 12:01   澳大利亚  

1、有人天生耿直,有人天生钻营

有的人入职了研究Verilog,电路设计、处理器架构,有的人专研领导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喝什么酒,喜欢聊什么话题。

2、真话者死得快,假话者活得痛快。

有的人说话就想说事实,并一根筋就想解决问题;有的人在说话前,要考虑领导是否英明,同事是否开心,是否有利于拉近自己跟领导的关系。因为有些机构氛围决定的,说真话死,说假话活。

当年我还在H公司上班时,我们部门上面架设了一个新的领导,把几个部门合并成立一个新部门,安排一个新领导。这个领导当时到杭州来给所有的这个基层的主管开会。他提出了一个伟大的设想,要在整个公司拉通所有硬件。

然后问问大家有什么问题?

然后我当时就是觉得胡说八道,因为我们确实有同事在做行业管理,然后我们也费了很大的心思去走那个芯片的导入,在操作层面根本没法拉通一些“自己在做硬件,且发货量有很大”的部门。我当时就站起来质疑他的这个观点,我说这个我们作为平台部门,在公司总体发货层面上占比较小的比例,根本拉通不了,像无线这种发货量大的部门。一些强势的供应商,他也知道我们部门总体的发货量是有限的,都不太鸟我们,英特尔,高通,博通。想拨通当时听到说我们部门直接说啊,你们部门没有量,哎,不要找我。——这本身就是我们作为平台部门却无能为力的事实与悲哀。

领导听我说完,感觉脸都绿了,强颜欢笑的把我们大部长叫起来,说:你来给他解释解释。此时我已经知道自己傻X了。

然后我们领导说:啊,我们还是有很多发货量的,比如说叉叉产品,累计发货量100万套单板。

我的胜负心让我补刀了一句:那我们w产品,确实发货量很少啊,我们怎么应对这种领导的拉通全公司的指示呢?

说完我就后悔了,估计我们部门所有人脸都绿了,内心都在说“这沙雕”。这时候,我们领导完美解释道:m产品主要支撑软件业务,能够每年支撑50亿的业务规模,但不能单纯从硬件的发货量去看这个问题。尴尬是暂时化解了,赶紧就安排散会了。

结束会议时,我主管一个健步跑我边上说:你傻逼啊?

当时我就感受了,这里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说事实的氛围和环境”,这也是我后来离职的原因和动机之一。我要是喜欢玩这套虚假的,我就不到H公司了。

所以忤逆的人都得死,能活着的都不说话,或者不说真话。人家也不需要你说真话。你能看得清的问题,比你看的清楚的多人有的事,只不过人家不愿意说罢了。

3、动手不如动口省力

有位同事在饭桌上说:“咱们公司两位老板都很勤奋,我每次下班都看到老板还在加班,大家都要向领导学习”。我说:“那你怎么不留下来跟我们学习加班?”

4、主动隔级汇报,动机会被质疑

如果主动进行隔级汇报的动机是为了讨好领导,而不是基于工作需求或组织结构的需要,那么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和负面影响。主动的隔级汇报应基于合理的工作需求,而不是为了讨好领导。如果确实有必要进行隔级汇报,确保透明、专业地进行,同时与直接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这是更为稳妥的做法。

有的年轻人不懂,以为隔级汇报是机会,其实风险也很大。大家还是要在职场中建立良好的信任体系。

主管要敢于让员工出头,员工如果有机会安排隔级汇报要积极准备不要掉链子,不要勾心斗角。职场是场马拉松,不是100米跑。

5、PPT不是为了说明问题,而是为了证明领导的决策是对的

如果汇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领导的决策是正确的,而不是客观地说明问题或提供有价值的反馈,这种做法可能存在一些隐患。

为了保持职业的诚信和团队的健康发展,汇报时应该以事实为基础,提供全面、客观的分析。如果领导的决策确实是正确的,可以在汇报中肯定这一点,但同时也应该指出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挑战。这样既可以体现你对领导决策的支持,也可以展示你在推进工作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但是客观的话,尤其是市场决策端,往往领导听不进专业意见,见仁见智的事情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来,你的ppt不能举证领导思路是对的,就会挨骂。在这种氛围下,容易引导出“PPT就是为了显得领导英明”。

为什么要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为什么要把标语挂墙上?因为大家都不是这么做的。

大家都是围绕着绩效评定者来服务的,“脸向着领导,屁股对着用户”

6、没功劳也有苦劳,以加班为导向

在以加班为导向的工作文化中,员工的价值往往被衡量为他们在办公室停留的时间,而不是他们的实际工作产出。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在这种文化中,员工的“苦劳”——即长时间工作和辛勤努力——往往被视为更有价值的贡献,而非实际的工作成果或创造性解决方案。这导致一些员工会选择“熬时间”,希望通过加班来展示自己对工作的投入,而不是通过高效完成任务或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展现能力。

长此以往,真正有能力和创造力的员工可能感到挫败,因为他们的高效和成果不被重视。而那些擅长“加班表演”的员工则可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晋升机会,导致整个团队的效率下降。

管理层在评估员工表现时,更倾向于关注员工在办公室的时间而非实际产出。这种偏差让员工觉得只有通过加班才能获得认可和晋升机会,而不是通过有效率的工作和创新的贡献。员工可能会开始“表现性加班”,即他们在完成工作后仍然留在办公室,试图通过长时间的在岗来展示他们的“勤奋”。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可能导致员工的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下降。

当加班成为一种常态时,员工可能会倾向于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放慢节奏,拖延任务,或者故意将工作分散到更长的时间内,以避免被认为“不够努力”。这种行为导致整体工作效率的降低,因为员工们习惯于用更多的时间完成本可以更快完成的任务。公司的整体生产力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苦劳优于功劳”的现象。

以加班为导向的工作文化,虽然短期内可能展示了员工的“敬业”,但从长远来看,它削弱了员工的实际产出,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并抑制了创新。这种文化需要被重新审视,以鼓励真正的高效工作和有意义的贡献,而非单纯地“耗时间”

但是话又说来,大家智商都差不多,如果你不是智力超群,在项目没有进展的时候,即没有进展又没安排加班——那就是“既没有能力,又没有态度”。研发很多事情是靠在理清思路的前提下,堆“时间”。

所以,研发管理不等同于生产管理,不是计件,研发管理对研发主管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都有要求。

6、小型私企往往不吃“拍马屁”那一套,为什么大型企业就容易会“以领导为导向”

小型私企和大型企业在管理方式上的差异,特别是结果导向与KPI偏移及以领导为导向的现象,通常与企业的规模、结构、文化以及管理复杂性有关。小型私企通常具有较少的层级结构,决策链短,沟通效率高。由于资源有限,这些企业往往专注于实际的业务结果,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确保生存和增长。老板或高层管理人员能够直接关注公司的核心目标,因而工作绩效和结果成为衡量员工和团队表现的主要标准。小型私企中,员工与企业的命运更加紧密相关,特别是管理层与股东通常是同一批人。这种情况下,追求结果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大家更有动力去实现明确的业务目标。

大型企业有着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多层次的管理。每一层级都有不同的目标和职责,导致上下层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由于规模大,整体结果的实现通常需要各个部门和层级协同工作,这使得管理更加复杂,结果导向在执行过程中容易被弱化。

小企业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距离更近,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更直接与个人贡献挂钩。老板可以直接看到每个员工的表现,激励措施也更具有针对性,鼓励员工追求结果。

大型企业为了管理的规范性,通常制定标准化的考核体系。然而,过度依赖标准化考核和层级汇报,可能导致员工为了完成考核而忽视实际业务需求,或者为了获得领导认可而不是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而努力。因为短期内,领导决定你的绩效、升迁。

大家可以谈谈如何实现“以结果为导向”,避免上述问题?

—推荐书籍—

【推荐书籍】《电路设计工程计算基础》武晔卿

【推荐书籍】硬件十万个为什么(开发流程篇)

【推荐书籍】硬件十万个为什么(无源器件篇)

【推荐书籍】硬件十万个为什么(电源篇)

【推荐书籍】《高速电路设计实践》王剑宇

【推荐书籍】《高速电路设计进阶》王剑宇

【推荐书籍】《ADS信号完整性仿真与实战》第二版 蒋修国

硬十
热爱技术,乐于分享
 最新文章